由于大學學的是地理專業,那時開始我喜歡上了攝影,最早走進木蘭圍場是1986年6月,當時我在河北師大地理系上大二,老師帶我們去木蘭圍場野外實習,我們早晨從承德市出發,一路颠簸,傍晚才上壩,雖然很勞累,但師生們被壩上的景色所折服,藍藍的天空、靜靜的湖水,茫茫林海、遍地鮮花,勞頓早已九霄雲外,那是我從小到大見過的最美的大自然,回到學校後,我配照片在《河北師大校報》上發表了一篇遊記《塞罕壩行》。
1988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承德民族師專)教地理,于是,我把壩上也作為我們地理專業的野外實習基地,每年都帶學生去野外實習。為了擴大木蘭圍場的影響,從1991年開始,連續5年我和《地理知識》雜志(現為《中國國家地理》)聯手在木蘭圍場組織暑期中學生地理夏令營。1996年我到北京師範大學讀研究生後,又和宋慶齡基金會的《中華少年》雜志聯合組織木蘭圍場夏令營,盡管當時的接待條件很差,交通不便,付出很多,但覺得很值,因為通過舉辦活動,讓北京中學生了解了木蘭圍場。同時,我還組織《中華少年》小記者到禦道口的長林子小隊對當時的代課教師米有成師生進行捐助。并在《地理知識》《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育》等刊物發表了許多反映木蘭圍場的攝影作品,特别是我在《地理知識》1995年11期配照片發的《木蘭圍場與旅遊開發》一文,被許多刊物轉載。禦道口高俊虎攝真正拍攝木蘭圍場是在研究生畢業後。1999年我被調到承德市政府工作,2001、2002年,由我牽頭,連續舉辦了兩屆承德風光全國攝影大賽,并承辦了全國第二十屆影展,秋季組織全國200多名攝影家到木蘭圍場拍攝。由于木蘭圍場的影響,承德市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兩項桂冠。
2003年,禦道口由省農墾局劃歸承德市政府直管,我做一些具體下劃的調研工作,于是,有更多機會走進禦道口。當陪領導到禦道口調研時,我都很早就起床去拍攝,後來有的領導問我:沒見你耽誤工作,就拍出這麼多禦道口攝影作品?這隻有攝影人知道啥時是拍攝的最好時機。每當節假日我都約上影友去禦道口拍攝。多年的拍攝積澱,讓我掌握了大量木蘭圍場特别是禦道口的圖片資料。應圍場縣委縣政府和禦道口牧場之邀,我2006年和2011年先後出版了《畫說禦道口》《畫說木蘭圍場》攝影集,同時,為禦道口和木蘭圍場的旅遊宣傳提供了大量宣傳圖片。
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拍攝禦道口,其原因在于:這裡地貌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禦道口處于我國二級地貌階梯邊緣,從地形上,是冀北山地向北部的内蒙古高原、東部的大興安嶺的過渡地帶;動植物是從華北區系向内蒙古、東北區系的過渡地帶;動植物種類繁多;壩下的山谷、壩上波狀起伏的高原和盆地,壩源地帶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針葉林以及稀樹草原,為攝影提供了天然勝景。
四季分明,均适合拍攝。冬季禦道口的美景已不再是奢求,體驗雪鄉,拍攝霧凇根本不用去東北,越是數九寒冬,壩上的雪景越漂亮,到處銀裝素裹,可以拍攝霧凇林海、雪地賽馬、霧凇雲海等奇特美景。這裡被譽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雲的故鄉、珍禽異獸的天堂”。随着交通等旅遊設施的改善,隻要你來壩上禦道口随時随地都能拍到理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