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借鑒、臨摹與抄襲

借鑒、臨摹與抄襲

時間:2024-10-31 07:13:32

TextbyLiXing

毋剿說,毋雷同。——《禮記·曲禮上》

前段時間,某攝影獎的入圍名單引來了不少的非議,非議的焦點就在于“抄襲”二字。其實在筆者看來,這件事,孰是孰非,結論是什麼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這一場争論的過程,它可以讓更多人去了解“借鑒”“臨摹”“抄襲”的區别。

在解釋這幾個詞之前,首先明确著作權保護的是什麼。根據相關法律,著作權的對象是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内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權保護的是“思想、情感的表現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歐洲時報》曾舉過這麼一個例子:如果瓊瑤寫了“太陽冉冉升起”,于正照抄這句話就屬于抄襲;但如果于正用“太陽從天邊慢慢升起來了”,這就不算抄襲了。這樣是為了不讓版權意識影響人們的創作自由,避免出現“一個作家寫了太陽之後,所有的作家都為了規避抄襲而不敢再寫太陽”的情況。

先說“借鑒”,借鑒是跟别的人或事相對照,以便取長補短或吸取教訓。借鑒是創作者将自己的創作設想與他人的創作成果進行對照,通過體會他人的創作經曆,從中學習并改進自己的創作,進而達到自己創作的目标。所以,“借鑒”是一個以進步、提升為目标的行為,這差不多是整個人類文化前進的基石,是我們每個人在創作過程中必經的一步。

“臨摹”的本意是按照原作仿制書法和繪畫作品,既可以是過程,也可以是結果。如果創作者将“臨摹”當作是與他人作品進行對照的方式,是自我積累的手段,那麼這樣的“臨摹”就是過程,是“借鑒”的一部分;如果創作者隻是為了複制他人的創作成果,或者隻是為了掌握他人某種具體的創作手法,毫無原創性可言,那麼這樣的“臨摹”就是結果,是在抄襲的邊緣試探,一旦将臨摹的作品用作商業用途,那就是侵犯他人著作權。

“抄襲”則是将别人的創造裝作是自己的,這基本上就是一種盜竊行為,但在法律上它卻難以界定。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會笨到原封不動,毫無修改地将他人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在文學作品中,如果情節和手法都與另一作品相同,或者同一個作品中,至少有兩個手法與另一作品相同,那麼就可以判斷抄襲,然而,瓊瑤起訴于正侵權,從《宮鎖連城》中找出了與《梅花烙》相同的21個片段,最終經曆了将近十九個月的訴訟才獲勝。

攝影領域又是怎樣的情況呢?舉個例子,同樣是霧凇島,同一棵樹,同樣的天氣,同樣的位置,同樣的角度,同樣的鏡頭焦距,同樣的相機參數,你是13:05分拍的,我是13:10分拍的,最後拍出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這能算是抄襲嗎?雖然這樣的巧合有些極端,但不難看出因為攝影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大,因此無法制定出量化的規定。即便是抛去這些客觀存在,僅僅對照兩張照片的主觀創作内容,也會存在“英雄所見略同”,為了表達相同的主題而采用類似的處理方法的情況。那是不是就完全沒辦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抄襲的情況呢?雖然法律上沒有明确的規定,但是,作為民間還是有一個簡單粗暴的判斷辦法—按時間先後!以今時今日互聯網的發達,一張拍于2018年的照片,與一張發表于2010年的照片,從主題到表現形式,相似度都極高,如果還有人以“英雄所見略同”來解釋,我們大抵可以把他和抄襲者歸為一類人了。

2017年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出現了兩張幾乎一樣的照片,上圖為攝影師AnkaZhuravleva拍攝,下圖為攝影師AlexAndriesi的作品。比賽主辦方最終解釋說,雖然兩張作品有着相同之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抄襲的指控必須要有巧合之外的東西,懷疑不足以證明抄襲。Andriesi提供的文件充分的證明了他的說法。我們再次強調,我們必須要根據攝影師提供的資料來行事,在有其他事實可以證明抄襲之前,Andriesi依然是2017年索尼世界攝影大獎的短名單攝影師。

責任編輯/劉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