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剛新浪圖片總監,資深圖片編輯
顔長江紀實攝影師,《羊城晚報》圖片總監,出版《江流有聲》《最後的三峽》等
劉濤街拍攝影師,出版攝影集《走來走去》你怎麼看待攝影和文本相結合,什麼樣的照片可以獨立存在,什麼樣的照片需要結合文字理解?
翟紅剛:如果把攝影分成多種類型的話,報道或者紀實類的攝影,是離不開文字說明的。本質上來講,照片區别于文字的一點,是非常具象的,與現實世界有着相對準确的對應關系。但照片一旦被定格,就意味着這個畫面脫離了真實的時空關系,你在照片畫面中看不到它周圍發生了什麼,也看不到拍下照片的這個瞬間前後發生了什麼。如果你希望觀看照片的人了解這些信息,就需要用文字表述出來。這也就是我們考核攝影記者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記者這個身份。不是拍下照片,就可以走人了,而是要采訪,獲取信息,然後用文字描述出來。
我個人覺得,攝影作品需不需要文字來輔助說明,要看攝影師的意圖。比如廣告攝影,明顯那就是某個明星,在某個影棚裡的拍攝。這是不需要文字來說明的,但時尚雜志的編輯們也許會加上一些服裝品牌信息;藝術創作類型的攝影,有時是需要比較多的文字來解釋的,否則意義非常分散,甚至有些藝術家把文字作為了這個作品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也有些作品,不需要一個字的說明,隻取一個抽象的标題,至于意義,全交給了觀看的人,自己去想象。更極端的,可能還會使用一些特别的字樣輔助,讓畫面産生獨特的意義,甚至反諷。
顔長江:每一種精神領域的門類,都可以交叉結合,文字與圖片,是最基本最古老的結合方式。它們各自都能獨立存在,但結合就有可能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當然也可能适得其反。一般來說,各自表達不充分時,就聯合表達。這要看具體情形。即使發表或展出照片時不用文字,但作者最好自己有文字備案,從資料性的到思想性的。台灣攝影教育家吳嘉寶教學生時,就要求每人必須寫闡釋文字,尤其是觀念類的,他認為,解釋不清楚的,往往是在蒙事兒。
劉濤:我覺得紀實項目和當代藝術攝影是非常需要文字結合的。我想文字部分可以理解為“以攝影作為出發點進行表述。”獨立存在的照片是具有開放性的,觀看照片的人可以被作品所帶入,能産生新的聯想。
你在觀看、編輯或評選一組作品時,首先會關注畫面還是文字?
顔長江:當然是先看圖片,一目了然。一般來說,圖不好的文字也好不到哪兒去。都是一個人的作品,靈性有了,什麼樣式都能玩得轉。對我個人來說,通過文字能看出其是否有更高的認識,從标題到内容,是減分還是增分。有問題的圖片,通過文字也能了解它問題出在哪。
翟紅剛:這要取決于觀看場景。如果看手機客戶端,從視覺上來說,通常情況下,首先是标題,其次是畫面,最後是圖片說明。如果是其他場景,比如評選或者影展,畫面與文字,呈現在眼前時,大小是非常懸殊的,自然是先關注畫面,而且在這樣的閱讀場景中,目的不是傳播,我會先關注畫面的影像感。劉濤:我會先關注畫面,文字的表述有時候沒有畫面所直觀呈現的好。
你在拍攝時,是否會考慮到将文字和圖片進行結合?劉濤:拍攝的時候,我沒考慮過文字描述方面的東西,而是希望能夠把最直觀的照片拿給大家去看。其實我所看見的,再到照片所呈現出來的,以及照片是否能表達一些隐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但隻有我自己最清楚。
顔長江:我剛開始拍攝三峽時隻想拍好照片,沒想到還寫了那麼多文字。當我深入拍攝後便覺得,照片再精彩,也無法涵蓋巨大豐富的三峽現實與曆史,我可以隻拍照,但按捺不住地要記錄故事與情感,還有各種珍貴資料,要不會留下巨大的遺憾。開始想的自然是拍照,進去了就記日記,日記後來也出了書,日記加上記憶觀點又出了散文書,都是圖文結合。建議大家面對一個題材時,先自然地記下日記,如何運用另說。
顔長江将自己拍攝的三峽作品結合詳細的劄記出版成冊。如果将他拍攝的三峽當做曆史來看,那麼越詳盡的文字記錄,以及相應的圖表就越能幫助讀者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及曆史。照片一旦被定格,就意味着這個畫面脫離了真實的時空關系,你在照片畫面中看不到它的前後發生了什麼。如果你希望觀看照片的人了解這些信息,就需要用文字表述出來。
你的作品需要結合任何背景或是文字闡述來理解嗎?顔長江:其實單看三峽系列,不需要圖片說明也可以,比如紀實部分,作品多了,也就大緻表達完全了。藝術感染力上,作品本身就夠。至于叙事,如果是實在之事,還是要加上文字說明或文章,比如将我的三峽作品當曆史看,那就越詳盡越好,文字要的,甚至還要圖表,不怕多。
劉濤:我覺得我的作品不需要結合背景來理解,但确實是需要文字的,但并不是針對某張照片,而是對于拍攝時心态的闡述。我很喜歡看大家在看過我的照片後産生了不同的理解。
如果将你的作品配以相應文字,例如拍攝感受,或拍攝信息等,對作品會起到輔助,還是會失去作品的本意?
劉濤:我覺得會失去本意吧!很多人可能都覺得我拍的照片很讨巧、很偶然、很有意思,可很少有人會把我所有的照片放在一起看。
請相信拍攝這樣的照片并不容易,也沒有盡頭。我的作品不會完結,我也不想為其歸類。
你在2016年出版了個人攝影集《走來走去》,這本書是如何編輯而成的?與你的照片放在一起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文字?
劉濤:文字部分是和編輯反複探讨和交流所産生的,我說的都是實話。有些話在我開始拍照片之前都不敢去想,但現在價值觀念變了,一切都變得不同。書的編輯排序是LENS幫我編輯的,照片的選擇也大部分由他們來挑選。我很喜歡馬良老師和任悅老師幫我寫的文字,非常感激。
同樣是在2016年,你作為圖蟲網“街拍中國”合肥工作坊的導師,在關于作品的文字闡述方面,你是否做了相應的指導?
劉濤:文字部分我并沒有做相應的指導。在我看來,評論攝影的人或者是攝影師自己最清楚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字。我主要是帶他(她)們走來走去,走進那些平凡庸俗的市井,或許可以激發攝影師對周遭的理解,以及對人的關注。
報道紀實類的攝影作品,必須配文字說明。不同的文字說明,會讓畫面産生截然不同的意義解讀。如果不進行文字描述,圖片故事是難以完成的。
報道紀實類與其他類别的攝影作品在文字需求上有何不同?翟紅剛:報道紀實類的攝影所需要的文字,要求客觀準确,對于有争議性的信息,需要做到多方信源的同時呈現,而獲得這些信息的方法就是觀察和采訪,撰寫時的要點是避免使用形容詞,控制攝影師主觀态度的直接表露。
可以這樣說,報道紀實類攝影的文字,要從照片和事實出發,呈現給觀看者的是真相;而其他類别的攝影作品的文字,則是從攝影師出發,傳遞給觀看者的東西,取決于攝影師意圖,要看他想表達什麼。
報道紀實類的攝影作品,是否必須配以文字說明?如果沒有文字描述,圖片故事能否完成?是否有過這樣的嘗試?
翟紅剛:報道紀實類的攝影作品,必須配文字說明。比如畫面中出現了一個哭泣的孩子,沒有文字信息,你不知道他是因為和媽媽分别,繼續留守農村,還是因為被校園暴力傷害,還是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不同的文字說明,會讓畫面産生截然不同的意義解讀。
如果不進行文字描述,圖片故事是難以完成的。也沒必要進行這樣的嘗試,一定要嘗試的話,那也不是圖片故事,而隻是一些圖片的組合。純圖片的組合,是可以産生一定的邏輯和視覺關系的,也能看出一些概況,但那不能成為圖片故事,至少不能被稱為報道攝影,也不适合傳播。
在觀看攝影師劉濤的街拍作品時,我們不需要任何文字闡述也能看懂他通過畫面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但他仍然認為,自己的作品還是需要配合一些拍攝時心态的闡述。
作為攝影與文本成功結合的案例,青年攝影師魏壁在湖南故鄉拍攝的《夢溪》是一組噴在宣紙上、裱在宣紙上然後又将書法同照片結合起來的作品。作品中的文字,讓圖與文産生了一種對話的關系。觀念類攝影最麻煩的是,拍得主題不明,闡述也如同夢呓,這讓我首先得仔細辨認,是真高深還是真糊塗。
一篇完整的圖片故事報道,文字撰寫會占據多大的比重?翟紅剛:一篇完整的圖片報道,圖文比例是沒有規定的。但從網絡傳播來看,以我所在的新浪網來說,通常情況下,我們非常重視圖片說明的撰寫,一組圖片故事通常不會超過20幅照片,每張圖片都配有100-200字之間的文字,這些文字前後之間,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以此前後關聯,形成一個完整故事的叙述。至于是否還需要一篇完整的大篇幅的文字,這倒不是必須的。這也是網絡的觀看特點所決定的。無論是電腦端,還是手機端,圖片的閱讀方式,或者是左右翻頁,或者是上下滑動,每一段文字說明緊跟相關的圖片,方便閱讀。字數太多,會阻礙對圖片的觀看,但太少,又表述不清,或者難以産生力度。這就是體現編輯技巧和對報道理解深度的時候了,他要有效地平衡圖文關系。
你經曆了從文字記者到攝影記者的身份轉換,是否對文字和攝影的結合産生新想法?
顔長江:也許是吧。一個人愛好或特長往往不隻一樣,都要發揮,不少攝影人還畫畫呢,比如老樹(劉樹勇)等等。建議攝影師都寫寫,一般來說,拍得好就寫得好,都是靈性驅動,比如李江樹、侯登科、王甯德、黎朗、曾翰、顧铮,他們都是。不要怕寫不好,忠于自心就行,慢慢就寫好了。我工作中的經驗,有些攝影記者偶一寫文章,寫得比文字記者還好。因為你靠眼睛工作,真正了解最鮮活的現實,你才是描繪高手。
文字方面,你多以本人的生活劄記方式展開,風格随性,這對作品呈現有何幫助?
顔長江:我認為劄記方式是很好的文體,樸實無華,是一種自由的寫作。而自由的狀态,往往會見真知,并有文學性。真正的文學,首先是真,理性之後,才是倫理與審美。真,是當代藝術的第一要素。一上來就文藝,那不真,也不是真正的文學要求。
你見過将攝影與文本相結合最成功的例子是什麼?顔長江:魏壁的《夢溪》、黃新力的《陝北盲說書人》、塔可的《詩山河考》,這是三種不同程度的結合範例,建議大家買這三本畫冊或書,水準相當高。大家可以看到,文字如何與攝影恰當地結合。
怎麼看待近年文本在當代攝影中興起的現象?這些作品少了文字之後,是否還成立?
顔長江:這是好事。特别是觀念類的,有文字闡述時才明白。藝術作品是複雜的,不能說看不懂就不是好東西,有時與文字結合是藝術策略。但是,也有作品不知所雲而靠文字的現象。最麻煩的是,拍得主題不明,闡述也如同夢呓,這讓我首先得仔細辨認,是真高深還是真糊塗。
對于希望嘗試将攝影和文字結合的攝影師,有什麼建議?顔長江:我建議攝影師在拍攝之前,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你的拍攝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表達自我,還是呈現客觀,你必須做出一個選擇。不同的選擇,需求不同,要求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