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之母,聖托馬斯,秘魯。這些面具代表原始部落神話中,惡魔和幻想物種的樣貌
嚴·格羅斯YannGross1981年出生于瑞士沃韋。現生活在瑞士和南美。畢業于瑞士洛桑藝術學院,并在此任教3年。www.yanngross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作為世界第一大河,寬曠而富饒的亞馬遜流域是永恒的欲望、競争與魅力之所在。在這裡,亞馬遜河所流經的地帶見證了包括基督傳教、公路開拓、橡膠生産、石油開采甚至是淘金熱的一幕幕曆史。
1541年,當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德-奧雷拉納踏上前往南美尋找肉桂的路途時,他未曾想過能夠親眼目睹亞馬遜河的雄渾。而瑞士攝影師嚴·格羅斯(YannGross)卻帶着他對亞馬遜叢林的幻想,走進了這個既有都市化場景,又獨具原始風貌的流域,對當地文化所面臨的挑戰和危機進行了一次細緻入微的實地考察。他将近年來在亞馬遜流域拍攝的照片彙集成一本《叢林書》(TheJungleBook),帶領觀衆跟随先人的足迹,用樸素的場景展現了當代亞馬遜及周邊地區包括面孔、飲食、習俗等方面的特征,無不透露着原始又保守的氣息。
格羅斯探尋亞馬遜的腳步是從聖·拉斐爾瀑布開始的——這座坐落于厄瓜多爾第一高峰山谷間的瀑布,标志着安第斯山脈下熱帶雨林和雨林中最原始的部落“科芬族”的根源。随着30年前美國石油公司的入紮,“科芬族”部落百年來的原始生存方式便發生了變化。在此,格羅斯發現,一旦人們真正沉浸于這個被馴服的世界,先入為主的荒野浪漫便會很快消失。他借助這種視覺漫步,試圖揭秘被現代化所沖擊的亞馬遜文明和時代的發展這兩大概念。
實際上,工業的開發和現代文明的強行介入,并沒有過多改變部落族群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最為原始的狩獵、養殖和耕種依然是多數當地人的食物來源。亞馬遜流域富饒的自然生态系統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來源。在裡約運河畔,一條剛被捕獲的凱門鳄正在被宰殺(下頁圖),而這隻是亞馬遜人盤中餐的日常縮影。剛捕獲的凱門鳄,博利瓦社區,裡約運河畔,秘魯
在與當地居民的共同生活與居住的過程中,格羅斯探尋了叢林中的種種隐秘和繁雜。這裡仍然有不少穿戴着部落服飾的居民,他們将其視為一種神聖的儀式感。但大多數人的生活并沒有格羅斯想象中的那樣傳統:部落發言人、鄉村教師、運河巡診船上的醫生以及來自國外的定居者,這便是現代社會下亞馬遜叢林中的真實“生活圈”。一幅幅精心設計的肖像作品,彰顯了外界對于亞馬遜的好奇視角,柔和淡雅的色調更是精确展示了當地自然風貌的氣質。
而真正吸引到格羅斯注意力的,卻是當地的青年們。這群在科技發展和現代文化沖擊下的全新一代亞馬遜人,使得亞馬遜原始部落變得“與時俱進”——馬車上的MC三兄弟組合(右圖)穿着時尚,但臉上仍塗着象征部落特色的裝飾。他們已在南美小有名氣,并曾受邀登上過巴西的總統競選現場,為候選人進行演出。在對比了略顯陳詞濫調的老一代部落人的生活狀态後,西方的文化正在與當地最為傳統的習俗發生着激烈地碰撞和高速地融合。
随着旅途的進一步深入,他的視野又轉向了波及南美地區的地域性問題,從非法伐木、販毒,到政府性的非法開采煤礦和社會暴力現象,甚至是氣候變暖和更多潛在的政治問題。格羅斯通過一幅幅最為樸實直白的生活場景畫面,将這些事件進行串聯和探讨。這些看似輕松的視覺氛圍卻往往直指着嚴肅的讨論—在當地,最為普遍的輪渡是格羅斯重點進行調查的對象。由于水脈發達,不法分子經常借助輪渡運輸來進行販毒和偷采等行為。運河畔大量廢棄擱淺的渡輪似乎早已被人遺棄,但卻很有可能隐藏了毒品交易的罪證。MC兄弟家族,曾受邀為巴西總統選舉候選人演出,秘魯
輪渡,沙普裡,巴西[右圖]被囚禁的美洲豹,伊基托斯動物園,秘魯格羅斯對視覺和攝影畫面的啟蒙,是從他家鄉的一間破舊的鄉村電影院開始的。“我從小就在那裡閱覽了無數電影,日本導演北野武、美國導演大衛·林奇的電影都讓我癡迷,那裡是我打開眼界的地方。”在他看來,走入攝影的領域就仿佛像走入叢林一樣,在經驗的指引下,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格羅斯曾經在瑞士洛桑藝術學院就讀,并在此當了3年教師。後來,他結束了教師生涯,因為他想回到攝影的‘叢林’中去。旅行和路途中所接觸的一切,都讓格羅斯靈感倍增。“當我被親眼所見的人或事所打動時,我便會開始對與其相關的一切事物進行挖掘,尋找更為有趣的故事。我會精心拍攝那些曾經在我腦海中浮現而出的畫面。”
嚴·格羅斯的《叢林書》(TheJungleBook)獲得2015年法國阿爾勒攝影節“樣書獎”,該書已于2016年夏天由美國光圈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