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跨界歌王2》深耕“看音樂”細分市場

《跨界歌王2》深耕“看音樂”細分市場

時間:2024-10-30 09:11:52

作為北京衛視跨界系列品牌節目,《跨界歌王》第二季自4月15日播出以來,收視率持續走高。其中5月6日播出的第4期,CSM媒介研究35城收視率2.14%,位列同時段第一,同時也是35城2017年省級衛視收視首破2%的音樂類節目。從第一季到第二季,《跨界歌王》堅持以“跨界”為立意,主打非專業歌手PK模式,着力于場景打造,緻力于培養觀衆的“看音樂”意識。

“看音樂”改變傳統認知

《跨界歌王》總導演宮鵬告訴《綜藝報》,“看音樂”是《跨界歌王》區别于其他同類型節目的核心。“相較音樂綜藝節目這一定位,《跨界歌王》更是一檔視覺音樂節目。視覺呈現在這檔節目中是關鍵,‘看音樂’改變了觀衆對傳統音樂節目的認知習慣。”

在第二季節目中,為了使視覺呈現效果更趨完美,團隊在延續“看音樂”概念的同時對舞台呈現進行全方位升級。“這個舞台是為藝人量身打造的,節目制作團隊會為每位藝人選擇不同的歌曲和故事。”宮鵬介紹,這使得每一首歌的場景、服裝、造型以及道具、舞美都各不相同。“在第一季,故事設計團隊還會更多考慮故事演繹的完整性,在第二季節目中,故事的舞台化呈現會更加突出。”

宮鵬以歌曲中經常出現的愛情元素為例,“比如故事想表達‘我愛你’,在第一季的呈現方式一定是男女主角演繹一段愛情故事,但在第二季表演的可能隻有女生,她的内心戲會更重一些,故事的藝術化呈現效果也會更強。”他解釋道,經過第一季的經驗積累,團隊對舞台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此外,宮鵬還表示“如果第二季的故事呈現繼續沿用第一季的模式,也會令觀衆産生審美疲勞,認為節目隻是換了藝人,換湯不換藥。”

多屏幕全景環繞等硬件系統的升級也讓舞台效果更加完美,帶給觀衆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藝人很享受這個舞台,比起電視機前的觀衆,現場觀衆會看得更過瘾。”宮鵬舉了兩個例子來闡述視覺效果的重要性,“格萊美每首歌都是一個場景,舞台情境化表演貫徹始終,這讓歌迷印象深刻;歐歌賽融入新技術和新設備,使每首歌的視覺呈現效果都非常震撼。”

故事演繹藝人真實經曆

在打造舞台效果的同時,故事創作團隊還通過發掘藝人的真實故事,将藝人過往真實經曆融入到表演中進行舞台呈現。真情實感與舞台表演相結合的同時,也解決了第一季節目中“見歌不見人”,歌曲和故事割裂等問題。

作為補位歌手登場的于毅,其個人成長經曆中的一段小插曲就在《一首歌的時間》中進行了舞台化處理。“于毅曾經非常喜歡唱歌,想考上海音樂學院,但老師說他不适合唱歌,沒錄取他,他才開始走上表演道路。直到今天,他想唱歌的情結仍在。在他的表演中,我們采用‘人牆’将其推來推去的演繹方式來展現這段真實的人生經曆。”宮鵬說。

在江珊演繹的《愛的奉獻》中,節目團隊不僅融入藝人的真實經曆,同時還采用了豐富的音樂元素。宮鵬介紹,“這首歌中融入了阿卡貝拉元素,節目音樂性更加突出。這首歌是江珊教女兒唱的第一首歌,她的女兒是在國外長大的,用阿卡貝拉的呈現方式也更符合跨國多元的感覺。”

第二季節目中有不少歌曲、故事及場景都是為藝人量身打造的,“這樣做的前提是節目團隊對藝人、對其過往經曆和表演訴求有着深入地了解。比如在江珊演繹的《被遺忘的時光》中,場景就是江珊童年的真實寫照。江珊小時候生活在湛江,由奶奶帶大,音樂場景打造的正是湛江的老街景。故事開始她坐在古井的井沿上,以及後續不斷變換的場景,都是小時候奶奶在井邊給她洗頭、梳頭、做飯等真實經曆的舞台化處理。”宮鵬說。

賽制突出競技緊張感

從“老戲骨”陳建斌到“新生代”演員任嘉倫,本季節目在篩選參演藝人時,也照顧到了各個年齡段的受衆。宮鵬表示,與藝人的前期溝通沒有想象中容易。“從藝人的角度講,在節目中展示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壓力很大。”類似“唱歌可以,但我不會跳舞”“唱歌跳舞可以,但我不會走位”等說法常常讓宮鵬哭笑不得。

本季《跨界歌王》評委團集結了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京劇演員王珮瑜和主持人黃子佼,三位的角色轉換本身就完成了一次“跨界”。宮鵬介紹,三位老師在評論團中擔任不同的角色。“戴玉強老師負責向觀衆傳遞音樂劇、舞台劇的概念以及其他音樂知識;王珮瑜老師從京劇角度切入,帶給觀衆别樣的音樂解讀方式;黃子佼作為知名主持人,用幽默诙諧的語言講解音樂知識,讓點評環節更具看點。”

對于第一季節目中,藝人在一層“試唱間”和二層“主舞台”演唱同一首歌曲産生雷同感的問題,節目團隊在第二季節目中進行了調整。宮鵬表示,“賽制将試唱間原來的獨唱環節改為兩位藝人PK,晉級選手才能升上二層空間進行大秀表演。試唱間功能發生改變,因此在視覺呈現上也采用以燈光為主、具有音樂屬性的舞美,與二層空間以道具和視覺為主的呈現區分開。”

在打造視覺差異化的同時,團隊也注重多個空間的融合。“試唱間兩側的屏幕可以将藝人與二層空間的關系交代清楚,主舞台的吊屏也能讓觀衆看到試唱間發生的一切,同時也為後面的對話場所提供介質。”宮鵬說。

三層空間“小黑屋”的增設讓藝人的“反思”更具象,營造出的壓迫感更強。事實上,這種強烈的壓迫感從藝人進入錄制現場就已體現在方方面面。“作為具有PK元素的節目,藝人感到緊張很正常,但這種緊張在上一季沒有得到很好地呈現。這一季,節目通過對藝人心跳數據的實時監測,讓觀衆更直觀地感受到藝人的緊張程度。”宮鵬表示,“每期觀衆入場前會進行預測投票,投票結果對藝人完全公開。比如某個藝人會發現今天300個觀衆隻有10%的人支持自己,他的内心肯定會有波動。這種情況下,藝人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引發懸念。”

在第一季中,如果藝人沒能成功升上二層空間主舞台,其表演就隻能止步于此。在第二季,無論藝人能否在第一環節晉級都要進行主舞台展示。被淘汰的那組人如何保級,以及“反思”過程中的煎熬也令節目緊張感明顯增強。最後環節,節目組設計讓藝人跨界做主持來公布結果,表演經曆豐富的藝人選用何種方式揭開晉級名單也頗具看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