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大付費模式趨于成熟,在資本和視頻網站的合力助推下,全新的網大生态系統逐步完善。率先進入市場的網大制作公司,正式成為這個新興商業戰場裡的排頭兵,他們用最短的時間确立各自的特點與優勢。但是,随着産業升級,站在洗牌風口的各家網大影視公司,勢必要面臨競争與轉型的挑戰,誰能在精品化之戰中獲得勝利,并合理搭建公司整體構架成為最後的赢家,尚待時間檢驗。
淘夢:獨創“養IP”模式開發香港影視資源
淘夢影業CEO吳靜正在橫店為5月27号開機的《大明錦衣衛2》選重場的景。這部網絡大電影去年10月開始籌備,集合了應昊銘、吳俊餘、修傑恺等演員陣容,制作成本為600萬元,是淘夢影業今年的重點項目之一。吳靜對其寄予厚望,她的目标是超過之前《鬥戰勝佛》2500萬元分賬額的成績。
開機數縮減,播放量指數同比下滑,頭部網大分賬隻在200-300萬元之間,今年第一季度網大市場的表現讓很多從業者惶恐。另一方面,以陳浩明、林子聰主演的《鬥戰勝佛》為代表的網大爆款,又給低迷的市場打了強心針。
讓吳靜有底氣制定目标的原因,還在于她經手的片子至少80%都可以賺錢。網大标杆作品《道士出山》就是由淘夢與七娛樂聯合制作,其他現象級作品還包括《二龍湖浩哥》《大賭豪》《大明錦衣衛》《血戰銅鑼灣》等。
過去一年間,很多投資人找到吳靜,本着做小本萬利生意的心态,希望出一點錢就能拍一部網大,但基本都被她拒絕了。“不是我們眼高手低,是市場變了,現在已經不是三五十萬就能拍網大的時代,如果我們不管行情,什麼片子都接,也不可能有80%以上的盈利率。”
淘夢影業剛成立之初,吳靜曾經想過,未來一年要做上百部戲。但啟動以後,她發現根本不可能。“如果把每一個産品都當精品去做,一年二三十部戲就是極限了。”2017年,淘夢影業計劃投資1億元打造精品網生内容,從制作水準、卡司陣容、投資體量、IP開發等各方面進行升級,希望能為市場輸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吳靜向《綜藝報》透露淘夢産品項目開發的三條線路:一、做經過市場考驗的原有IP題材的續集;二、根據市場調研,做差異化内容,不跟風,杜絕情色與低俗題材;三、與網文大神作者共同成立輝黃文化,反向開發網文小說,延伸IP泛娛樂産業鍊。針對第三條,吳靜做出具體解釋,“這是淘夢的獨創模式,我們覺得買IP不如養IP。其他公司的順序是:買小說做成電視劇、再做網大番外篇;我們是反推,由自己的作家先創作成網大,再拍網劇,之後推出小說,網大會是我們放在第一位的内容。”
淘夢今年的大動作還包括,加強與香港影視圈的合作,不僅請來影星曾志偉出任“首席内容官”及“首席顧問團主席”,還與香港手工藝創作有限公司以及美亞淘夢達成5年戰略合作,未來共同開發包括網絡電影、網絡劇在内的20餘部網絡影視作品。此外,淘夢與大碗娛樂也達成5年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啟動“導演夢想綻放計劃”,曾志偉、林國華、孫樹培加盟,旨在扶持新銳導演,錢國偉、張敏也被邀請擔任監制。
談到與香港影視圈的緊密合作,吳靜的理由是,“港産片影響了好幾代人,很多國人對它是有情結的,這也是為什麼《血戰銅鑼灣》能大獲成功的原因。香港很多像‘古惑仔’‘花田喜事’一類的IP,不能做二次變現是很大的浪費。我們一直在說生态化,我覺得如果能讓幾十年前的電影現在仍能産生價值,就是我理解的生态化。”
淘夢影業旗下有6個工作室,每個工作室一年能完成七八部戲。公司每周五都有策劃會,除了策劃部門,行政、技術,甚至後勤部門都必須抽調同事來參會,因為他們代表的是普羅大衆。“由策劃部講故事,大家集體評分,哪個項目得分高,就做哪一個。”
今年淘夢除了深耕精品網大和網絡劇外,開始嘗試接受一些高品質的院線電影創作及網絡發行。在吳靜看來,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沒有本質區别,隻是播放渠道不同。“據我所知,去年有很多投資2000多萬元的電影,還沒有我們網大賺得多。院線電影一年有近千部,但真正上線的不到400部,相當于60%的電影拍完上不了線。如果萬達的時光院線能上線的話,我們是喜聞樂見的,不僅網絡大電影會多一個播出平台,對整個電影行業創作者來講,都是很大的激勵。”
對傳統影視公司的涉足,吳靜并不擔心,“他們進來是好事,可以幫我們加快優勝劣汰的進程,提升品質,規範市場。找我們合作的傳統公司很多,他們想進網大市場由來已久,在此前經曆過賠錢摸索的階段後,發現我們對市場的把控要更精準。除了題材選擇外,也包括成本控制,可能他們花500萬元制作的電影,我們300萬元就能完成,所以他們很願意找淘夢聯合做項目。他們的加入,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将這個市場做到真正繁榮。”
傳統公司要進入網大,雖然在資金與明星資源上有優勢,但也必須要尊重用戶,尊重網絡的玩法。IFG:打造娛樂生态産業鍊明星資源加磅進場
被稱為“中國版《速度與激情》”的《第7秒營救》5月10日正式上線愛奇藝,2天時間,點擊率破千萬。第一次執導網絡電影的導演梁偉表示,這個成績在預期之内。對這部系列電影的開篇之作,梁偉的目标是:收回成本,有點口碑。“現在時間太短,還得再等等看。”
作為集警匪與科幻于一體的影片,《第7秒營救》投資數百萬,這在近一年成本陡增的網大領域,依然算得上大手筆。主創免費,演員友情價,錢基本都花在制作和後期上,“爆破戲是其中最燒錢的部分。”影片中有30分鐘的真實爆破場面,還有荒野飛車追逐、彎道漂移等驚險片段,這些以前隻能在院線電影裡才能看到的場景,未來将會越來越多出現在網絡大電影中。
梁偉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曾多年在電視台、影視公司做紀錄片、宣傳片和劇本策劃,拍電影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當2014年網絡電影風生水起時,他拿着自己的故事,終于找到投資,“網絡的開發向度打破院線的高門檻,給了新導演更多機會。”
因為投資大,題材燃,《第7秒營救》被業界普遍看好。網感敏銳的IFG在第一時間找到制作方,以誠意打動初涉網大市場的方唐影視傳媒,拿下《第7秒營救》獨家發行權。
IFG是中國早期的互聯網内容制作公司之一,在參與并見證中國網大市場的誕生、發展與成長過程中,IFG也不斷與時俱進地拓展着自己的業務版圖,從電影制作、明星制造,到營銷發行、周邊産品開發,再到涉足視頻動漫和VR遊戲,力圖打造一個移動互聯時代的電影娛樂生态産業鍊。IFG首席運營官範江浩坦言,這是IFG想要真正成為網大影視公司龍頭企業的必經之路。“單純的制作公司,戰鬥力肯定不夠。我們的野心就是打造娛樂戰鬥群,把所有資源整合起來,集結成内容航母,這樣才能具備抗擊打能力,在面對各種勢力的挑戰和入侵時,仍能保全和發展自己。”
IFG是擁有強應變能力的互聯網思維公司,早期曾憑借《青春期》系列開創一套“内容為造星服務”的體系,打造出“宅男女神”趙奕歡、鄒揚和“全民校草”文卓等網大一線明星;随着趙奕歡、鄒揚的出走,IFG又迅速做出戰略調整,從“藝人先行”回歸到以内容為核心,其後出品的《女人無敵》成功探索了“網絡+營銷”路徑,為電商樹立了行業案例;去年IFG又開始試水重量級制作,耗資600萬元的《獵靈師》系列就是從體量和制作上打造的頭部内容,IFG還嘗試網生内容的IP孵化……
IFG去年年底将《人魚校花》推進院線,并以院線和網絡“無時差同步上映”的方式登錄愛奇藝獨播。4天的院線票房僅收13.7萬元,而網上的點擊率卻超過2500萬元,網絡收益是院線收益的50倍以上。範江浩認為,這樣的數據顯示出,網大和院線電影的受衆仍是泾渭分明的兩個群體,他總結原因,“院線電影認的是題材、明星、制作班底,《人魚校花》題材偏小衆,鄒楊、文卓等演員雖然已是網大一線明星,但在院線領域毫無認知度,更不用說制作班底,所以有這樣的票房成績很正常。”
但IFG不會放棄進院線,範江浩坦言,進院線不僅是一個目标,更是電影人的情懷。《人魚校花》雖票房失利,對團隊卻是激勵,“我們未來不僅要生産網絡内容,網生IP再發展也會走到院線去,這次相當于積累團隊經驗。我們對院線票房的數字本就不抱奢望,更看重的是進院線這件事本身能否在互聯網上形成好的賣點,達到好的回收。”
IFG今年網大的重點項目有《欲寵嬌妃》《上位2》和《不良女警2》,也會将之前的網大爆款《獵靈師》《青春期》《女人公敵》制作成網劇。範江浩認為,未來這一兩年,将是網大公司競争最激烈的洗牌期,會誕生一些大的有影響力的公司,而20%的頭部公司将瓜分掉80%的收益。“就網大題材而言,以前是走系列化路線,但之後大的明星資源将加磅進場,未來的焦點會是與“網絡流量”和網紅明星的跨界合作,以達成聚攏粉絲、擴大市場的效應。”
雖然傳統影視公司開始試水網大,但範江浩認為IFG的優勢仍明顯,“IFG是網生代,基因決定一切,純互聯網起家的電影公司,更了解互聯網受衆的需求。以前萬達也想切電子商務的蛋糕,但現在看來并沒有很好的成績。所以,傳統公司要進入網大,雖然在資金與明星資源上有優勢,但也必須要尊重用戶,尊重網絡的玩法,我們不懼挑戰。”
新片場:聚攏創作人聚焦“年輕化”
2012年成立的新片場最初是播放平台,直到2016年才将業務核心放在網絡大電影的發行和出品上。去年底公司分拆業務,組建獨立子公司“新片場影業”,由徐增新出任CEO。比2015年6月由淘夢網分拆成立的淘夢影業晚了一年半時間。
“單獨拆分成立影業公司,不僅是基于公司業務層面的發展調整,更是為新片場的創作人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徐增新認為,新片場最大的優勢在于“人”,“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隻以創作人為中心。”面對網大市場競争進入白熱化的嚴峻形勢,他亦堅信,最後沉澱下來的是人,而不是影片。“隻要留住了人才,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新片場都能及時進行調整。”
作為聚攏新媒體影視創作人的網絡平台,新片場擁有的創作人數量有兩萬餘人,還建設了以十幾位優質導演為核心的“新片場導演Family”,并開啟了“NEW50人的制片人工作室計劃”和“NEWPower導演工作室計劃”。在新片場的自制部門,有坐班的導演、編劇和制片人,這在其他公司很少見。“我們會根據每個創作人的特點,找到最适合他的項目合作。”去年阿裡影業啟動的A計劃,其中的青年導演大部分由新片場推薦,這些導演也将成為今年新片場多部網大、網劇的創作人。未來,新片場将建立自己的藝人經紀闆塊,繼續完善自身新媒體影視全産業鍊模式。
徐增新介紹,去年新片場共上線網絡電影107部,獨家發行影片35部,其中主控的爆款包括《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男狐聊齋》《大風水師》等,總分賬收益超過2000萬元的《四平青年》,将有望在今年被孵化成院線電影。
2017年,新片場每個月都會上線3到4部自制網大,根據幾大視頻網站的特點差異化供片。因為堅持主打“更年輕化”的内容,所以新片場大規模上線的影片主要集中在暑期檔。徐增新認為,“年輕”是新片場的核心競争力,不僅創作團隊年輕,受衆面向的也是90後年輕用戶,“精準把握年輕人的喜好與品位去定制内容,是新片場在這場殘酷洗牌戰裡,突圍而出的重要途徑。”
以《男狐聊齋》為例,新片場從項目開發之初就将觀衆群定位在粉絲圈,預熱期的宣傳主要圍繞古風圈、二次元圈、B站等年輕化社區做受衆引導,上線後的主宣傳也集中于演員微博與粉絲的大量互動。徐增新坦承,這一類影片的票房不是唯一追求,“我們要的是影片影響力,粉絲活躍度,更是活躍粉絲背後的産業。”《不可抗力之男仆的秘密》就是粉絲經濟的典型代表,通過販賣電影的周邊産品,新片場的收益達到數百萬,數額是票房的十倍。
今年,新片場影業還會與騰訊影業合作10部動漫改編計劃,把擁有龐大粉絲基數的動漫做影視化改編,以打通影漫聯動等各個環節。精品網大IP的開發,依舊是新片場2017年發展的重心,重點項目将是聯合鐵男本色共同制作的兩部新電影《女追擊者》《廢柴英雄聯盟》。《女追擊者》由吳宗憲擔當監制,是其女吳姗儒的銀幕首秀;《廢柴英雄聯盟》則率先打開國内Cult類型片潮流,不僅将題材定位在科幻類的超能力人群,還在影片中融入動作、勵志等元素。該片監制與導演錢人豪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要做第一個願意吃螃蟹的人,用做院線一樣的态度來制作網絡大電影,不辜負‘電影’這兩個字。”這也代表了新片場打造精品網大的态度。
七娛樂:抓住喜劇命脈拓展院線市場
七娛樂在網大領域資曆尚淺,但成績卻很耀眼,也是華誼兄弟、本山傳媒指定互聯網影視内容的唯一夥伴。2015年和2016年的網大年度票房冠軍《山炮進城》和《山炮進城2》都出自于七娛樂,現象級網大“開山鼻祖”《道士出山》也是由七娛樂和淘夢聯合出品。正是這些作品背後的高回報率,吸引了大批影視人前仆後繼奔向網大懷抱。
七娛樂的CEO張斯斯直言,如今的網大熱是被市場放大的,“實際上,網大的票房收益遠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虧損遠遠大于盈利。隻是盈利的作品受到關注,虧損的很少被人提及。”她為《綜藝報》記者舉例分析,《道士出山》是個特例,成功源于導演創意和市場需求,彌補了當時僵屍題材的市場空缺,“其28萬元以小搏大的盈利模式并不能代表整個市場的生态,更不具普遍性。”而《山炮進城》成功的背後,本山傳媒的明星陣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雖然公司因票房破千萬的項目較多而被業界關注,實際在項目投資上我們是非常謹慎的,而且我們的項目也并非個個是爆款、個個在盈利。七娛樂2014年全盤虧損,一個盈利的項目都沒有;2015年盈利虧損持平;2016年盈利為主,虧損項目雖少,但并非沒有。”
七娛樂靠制作起家,2014年以接廣告類的定制微電影養團隊,一路摸着石頭過河。對被譽為“網感最強”的公司,張斯斯表示,“網感就是一種規律,是對行業發展風向的一種預感,對項目核心創作的一種靈感,對互聯網用戶需求的一種敏感,對不同時期不同平台所需内容的一種直感。”張斯斯介紹說,“我們公司的爆款,例如《山炮進城》和《超能太監》等大多是先有名字,後有劇本。這雖不是電影生産的常規套路,但我們更喜歡根據市場、觀衆的需求先定名再創作,這種命題作文的形式對編劇的要求極高。”
很多業内人士分析認為,七娛樂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喜劇這條命脈,張斯斯認為這和公司主創團隊的構成有關。這個東北人占80%的團隊,很适合開發喜劇題材電影。“我常說我們是‘沒有逼格、沒有文化的公司’,這也算是我們公司的定位。大多數觀衆看電影的目的是想放松心情、緩解工作壓力,所以,喜劇永遠都會有市場。因此,我們不管拍什麼題材的作品都不會離開喜劇,這也是我們的優勢。”
在張斯斯的定位中,七娛樂是以孵化原創IP為主的公司,産業鍊布局相對完整,策劃、編劇、制片、導演、藝人、後期、物料、營銷、發行都是自己的團隊,核心任務就是服務于“内容”。将連續兩年創造了網大票房神話的IP《山炮進城》打造成院線電影,是七娛樂下一步轉型的重中之重。當然,作為網大龍頭力量,張斯斯表示絕不會因為要進軍院線而放棄或縮減網大市場投入,“這個市場能有今天的規模,除了政策紅利、各大平台的力推,我們這批‘元老級’公司功不可沒。我不可能輕易放棄這麼困難打下來的天下。我們沒有什麼遠大目标,隻想有朝一日讓所有人都看得起網大,拿掉網大Low、黃、暴的帽子。”
為此,七娛樂一直着力打造網大精品,比如投資1000多萬元拍攝科幻片《機甲神七》。在張斯斯看來,七娛樂選擇項目有兩點要素,一是賺錢,二是樹口碑,《機甲神七》顯然是為了第二個目标。“我不在乎它的票房,結果并不重要,赢了不膨脹,輸了不氣餒,就算為了行業去做的一次大膽嘗試。”
對于傳統影業進軍網大市場,張斯斯表示歡迎,她認為,網絡大電影給傳統影視行業帶來的更多是互補與積極推進的作用。“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的受衆群體現階段還有着較大區别,所以很多傳統影視大佬剛開始涉足互聯網影視會有些彷徨,至少在一年半載之内還是‘制作與網感’互相感染與學習的狀态,但我相信未來傳統院線和網絡院線将會共同促進網大市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