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長期緻力于電視傳媒的發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近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重點提到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筆者日前剛好到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給浙江衢州廣電的數百位同行做“地方廣電如何做好融媒體”的講座,與來自基層的同行們進行了交流。
在新的改革形勢下,媒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媒體的影響力和到達力都出現了巨大問題,老百姓接觸媒體的習慣與他們手中的小電腦——智能手機息息相關。用戶獲得新聞的首要渠道不再是廣播、電視、報紙,而是手機。“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發布的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突破7.53億。縣級媒體應該聚焦到移動媒體、手機上來,手機則帶給縣級媒體發揮公信力、實現信息有效傳播的機會。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模式并非傳統的一呼天下應的廣播模式,而是所謂的HUB結構,或者說蜂巢式傳播。這種架構之下,縣級媒體不應該像中央級媒體那樣全力打造所謂的中央廚房,而應該做好小而美的傳播應用矩陣。通過大量接地氣的小号到達自己區域範圍内的受衆,實現自身傳播價值。
由于縣級媒體的地域性正符合了移動互聯網傳播的大頭針效應——能夠精确到米,精确到個人的區域貼身覆蓋(Hyperlocal),這也讓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開發更多民生相關的應用,把天氣、交通信息等大數據技術能夠解決的内容,更直接地傳遞給當地民衆和行政機關。如果能結合人工智能将本地特色服務做起來,比如将方言、傳統戲劇等内容翻譯傳達給外地人或者外國人,那就是更為出色的表現了。
在縣級融媒體建設中,人才是關鍵。但是如果在内容建設上轉變觀念,許多過去的掣肘問題,也許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在視頻制作格式上,短視頻可以極大地緩解制作難度。而人人都應該成為全能記者也讓縣級融媒體中心對人員的要求更加全面。每個記者都要能夠自編自導自出鏡,甚至直播連線。這些傳播手段上的變化也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全媒體傳播能力。在國外,報紙媒體所倡導的全能記者、全媒體新聞必然在中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得到長足發展。
部分國家興起的慢電視浪潮也可以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中起到一定作用。我們可以布局景觀攝像頭,進而得到更多有創意的慢電視實例。有中秋潮的地方,可以看潮觀海;有季侯鳥栖居的地方,可以看草長莺飛。縣級融媒體中心獲得全國甚至全球傳播效應也并非不可能。外宣也可以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點。
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講座過程中,學員對融媒體中心如何利用技術潮流取得優勢傳播地位也非常感興趣。說到直播,我們現在可以利用4G、無人機航拍,很快我們就會有5G,有AR,有VR。這些并不是中央級媒體專有的,縣級媒體可以做得更好,布署得更快。
分離式演播室,去中心化的新聞中心架構都将讓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理念和技術上有别于過去的傳統媒體。而我們所擔心的就是縣級融媒體中心隻是換塊牌子,裁掉一些冗員。如果隻是為了機構調整,為了緩解财政壓力,這樣的建設可能是無效的,也是沒有希望的。做好地方上的傳播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初衷,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是未來幾年地方建設的重點,在理論上應該有清晰的思路,隻有勁往一起使,好事才不會做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