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瑩王烨
說到重慶本土電視劇,人們很容易将其與方言電視劇聯系起來,認為重慶本土電視劇就是充滿四川話、人物面貌和城市環境都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方言電視劇;并且,除了像《淩湯圓》、《山城棒棒軍》這樣一些早期在全國範圍内産生一定影響的劇作外,重慶本土電視劇都是隻供本地觀衆觀看,甚至走庸俗路線的小成本劇作。其實則不然。本文将通過梳理重慶本土電視劇的發展曆程,總結重慶本土電視劇的特點和發展優勢,以期觀衆和學界對重慶本土電視劇能有一個新的認識。
一、重慶本土電視劇的發展曆程
(一)開端:20世紀80年代
中國電視劇發端于1958年的《一口菜餅子》,20世紀80年代初進入發展期,而重慶電視劇也是在這一時期迎來了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這一時期,重慶電視台順應全國電視劇的發展形勢,拍攝了大量的電視單本劇,如《燭光曲》、《案件發生以後》、《沖出地平線》、《秋月》等,尤以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巴桑和她的弟妹們》成就最為突出。這兩部劇由重慶電視台資深編導、一級編劇張魯、何為、潘小揚、蔡梅孩、王永春等成立的“重慶電視台青年攝制組”制作,以強烈的時代感、獨特的視聽語言和紀實感在中國電視界掀起了一股探索風潮,連續兩屆奪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的桂冠。
這一時期,重慶電視台在系列劇的創作上也走在全國前列。除反映交通安全的《啊!方向盤》以外,還制作了規誡生活的系列劇《形形色色的騙局》,這些劇目内容貼近生活,風格诙諧幽默,是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筆。
(二)興盛: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電視劇發展進入到以連續劇為主導的階段,重慶本土電視劇也在這一時期迎來了兩次創作高峰:一是20世紀80年代,以方言電視劇《淩湯圓》為代表;二是20世紀90年代,以方言電視劇《山城棒棒軍》為代表。
1988年,重慶電視台開拍方言電視劇《淩湯圓》。該劇講述了一個以賣湯圓謀生的小販,在嘗盡人世間酸甜苦辣後,終于拼出一條人生血路,創造了“小魚吃大魚”的奇迹,成為陪都有名富翁的故事。1990年,該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時引起了較大反響。
借着這股勢頭,1997年,重慶電視台再次推出方言電視劇《山城棒棒軍》。該劇以改革開放後大批農民工進城為背景,以“棒棒兒”這一充分反映重慶地理特征的特殊人群為表現主體,展現了他們的生存狀況以及與城裡人在摩擦中産生的溫情故事。該劇當時在重慶地區的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四五十,成為一個至今都無法超越的經典,以緻很多人戲谑重慶電視台為“棒棒軍電視台”。
《山城棒棒軍》的成功引領了方言電視劇時代的到來,《爬坡上坎》(1999年)、《奇人安世敏》(2000年)、《方腦殼的故事》(2001年)、《老坎客棧》(2002年)等都是觀衆耳熟能詳的作品。在當時,可供人們觀看的電視節目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少,這些方言電視劇大量采用本土明星,講訴重慶本土的故事,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風格輕松搞笑,在展現巴渝風土人情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新鮮感,因此這些電視劇不僅受到重慶本地觀衆的喜愛,也受到了全國觀衆的追捧。方言電視劇一度成為重慶本土電視劇的代名詞。
應該說,這是重慶本土電視劇較為輝煌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重慶本土電視劇在表現體裁、藝術風格、創作群體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尤其是方言電視劇,它的起步實際上要早于後來影響更大的東北方言電視劇。
(三)發展:21世紀至今
雖然這一時期重慶本土電視劇在整體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上放緩,全國影響力也并不理想,但在類型上卻有所突破,主要體現在革命曆史題材和現實題材作品上。
在2008年到2010年重慶獲準發行的32部電視劇中,有接近一半是革命曆史題材劇,包括《敢死隊》、《霧都獵狐》、《解放大西南》等。在2015年推出的劇目中,《江姐》、《一雙繡花鞋》、《失蹤的上清寺》等革命曆史題材劇都産生了一定的反響。這些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一方面體現了重慶本土電視劇的特色,赢得了觀衆的肯定;但另一方面,大量的“硬”題材又讓整個重慶本土電視劇的生态景觀顯得有些單調,對其市場的擴大産生了一定的制約。
與此同時,重慶本土制作力量相繼推出了一些方言電視劇之外的現實題材劇目,包括2010年的《好大一棵樹》、《人生遊戲》、《鬧春蓮蕭舞起來》,2014年的《重慶小姐》,2015年的《侯天明的夢》等。這些電視劇反映了重慶本地人民的生活狀況和風土人情,在當地的收視率比較高。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文化廣電局選送的《周恩來在重慶》、《記憶之城》、《防火牆5788》,參與制作的《國家行動》等4部電視劇入圍27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候選名單,實現了重慶電視劇入選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視劇“飛天獎”終評劇目名錄零的突破。
在方言電視劇方面,雖然由于内外諸多原因的影響,該類電視劇發展滞緩,難以再現昔日的輝煌,但本土制作團隊仍做了一些努力和嘗試。以《街坊鄰居》為代表,自2000年播出第一部以來,該劇一直是在重慶本土叫得響的一個品牌;到2015年《街坊鄰居3》推出時,該劇成為了“2015年重慶十大值得期待的事件”之一。據制片人劉崗介紹,《街坊鄰居3》的收視雖然不如第一部,但在播出期間,當電視台其他頻道的收視率面臨下滑時,《街坊鄰居3》在播時段的收視率卻是上升的。該劇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必然是與劇組的積極創新和努力分不開的。劇中除了大膽啟用年輕演員以拉近與年輕觀衆的距離外,還增加了像網購、二胎等時尚元素,使方言電視劇具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現代氣息。
二、重慶本土電視劇的特點
(一)類型特點
重慶本土電視劇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方言電視劇,二是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
1.重慶方言電視劇
重慶方言電視劇是一種輕喜劇,其運用諧劇、喜劇等地方戲曲與喜劇形式和手段,講述發生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的故事。該類電視劇一般由本土明星出演,其中大量的重慶方言和反映重慶人民性格特征的細節,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展現了巴渝地區真實的風土人情和當地人民樂觀、坦蕩、耿直、堅韌不屈的性格特征。
《山城棒棒軍》是重慶方言電視劇中公認的經典,其不僅代表了重慶方言電視劇的最高成就,也對全國方言電視劇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而《街坊鄰居3》作為重慶方言電視劇新時期的代表,不管是大膽啟用年輕演員,還是在劇中加入大量時尚元素的做法,都是制作團隊為改變重慶方言電視劇給觀衆的老舊落後印象,積極吸引年輕觀衆所做的努力,也代表了重慶方言電視劇的發展方向。
2.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
目前,重慶電視台播出的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以抗戰劇和諜戰劇為主,強調軍事鬥争和強情節叙事。
一方面,重慶是一個有着深厚革命曆史背景的城市,尤其是作為戰時陪都的這段曆史為重慶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渣滓洞、白公館、烈士墓、重慶大轟炸遺址等,為重慶的影視創作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源,很多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如《烈火紅岩》、《記憶之城》、《一雙繡花鞋》等均取材于重慶,還有很多影視作品也是在重慶取景。另一方面,重慶的曆史淵源也讓本地觀衆長期以來形成了收看強情節抗戰劇和諜戰劇的習慣,而這種市場需求又作用于生産。
(二)創作特點
早期的重慶本土電視劇在表現體裁、藝術風格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如《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畫外音,《巴桑和她的弟妹們》的紀實感,《山城棒棒軍》、《淩湯圓》中方言與喜劇的結合等,這是重慶本土電視劇為中國電視劇的發展帶來的驚喜。
除此之外,重慶本土電視劇的創作特點還表現在:其一,喜歡啟用重慶本土明星和草根演員,尤其是方言電視劇,這些本土明星和草根明星在表演上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其二,劇中故事大多發生在重慶地區,也基本取景于重慶地區,但在展現重慶特色文化和現代都市面貌方面還顯得不夠;其三,由于題材長期集中于生活類方言電視劇和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兩大類型,缺少像《三國演義》、《漢武大帝》這類恢弘的曆史題材,所以也缺乏精緻的大制作;其四,由于表現角度和方式太專注于本地,造成了受衆面和市場出路狹窄的問題。
三、重慶本土電視劇的優勢
不管是特殊的自然環境、曆史背景,還是全國公認的三大名片“美女、火鍋、夜景”,重慶可以書寫和展現的本土文化資源是非常豐富的。
(一)山城地理文化使電視劇呈現獨特風貌
重慶境内的險峻山川作為巴蜀文化的一種具象,為重慶帶來了“山城”、“橋都”、“霧都”的别稱。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重慶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道路蜿蜒盤旋,城市隧道叢生,所有建築沿山勢而建,城在山中,非常具有立體感,“爬坡上坎”一詞便形象地展現了重慶的地勢特點。近年來,在重慶取景的電影電視劇越來越多,例如,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便取景于重慶永川茶山竹海,而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也選擇重慶武隆作為取景地。
(二)碼頭文化為展現風雲故事提供平台
重慶地處長江和嘉陵江的彙合處,朝天門碼頭作為重慶的地标之一,不僅見證了纖夫的愛情,也見證了西南地區水運的發展。曾創作《決戰天門》、《雲雨生死戀》、《少林達摩》的香港導演餘積廉就認為,重慶有着很好的展現風雲故事的平台,非常希望能拍攝一部重慶版的《碼頭風雲》。
(三)三峽文化具有挖掘潛力
三峽地區是曆代移民的走廊和集散地,有着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人文色彩。新世紀修建三峽大壩,重慶地區百萬大移民,書寫了光輝的篇章。雖然三峽的人文資源比較豐富,但影視業對三峽文化的開發還相當薄弱。除了《三峽好人》、《國家行動》、《家在三峽》、《三峽人家》等屈指可數的作品,這個文化寶庫還尚待挖掘。
除此之外,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不僅賦予重慶夜景極強的層次感,還為重慶夜景赢得了“小香港”的稱号;同時,以火鍋為代表的重慶美食也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喜劇電影《火鍋》就以開火鍋店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重慶的神秘喜劇故事。
重慶本土的特色文化孕育出重慶人鮮明的性格特點,不管是直爽的“辣妹子”、溫和的“耙耳朵”,還是堅韌善良的“棒棒兒”,都是專屬于重慶影視作品的人物形象。這些本土文化資源既是重慶本土電視劇發展取之不盡的内容源泉,也為故事的展現提供了獨具特色的拍攝環境,使重慶本土電視劇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重慶本土電視劇一路走來,有過曾經的輝煌,卻未能趁熱打鐵将優勢延伸下去。目前,随着重慶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地位的提高,重慶本土電視劇有必要也有條件進行一次跨越式發展,積極地走出困境,開辟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以上資料來源于《重慶本土電視劇發展研究》課題的調研采訪
(作者周瑩系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博士;作者王烨系重慶工商大學講師/責編: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