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成語大會》開啟文化傳播新模式

《中國成語大會》開啟文化傳播新模式

時間:2024-10-30 01:48:13

馬婧賢

2013年,央視推出了一檔全新的文化類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它成為了“泛娛樂化”風潮下的成功創新,節目兼顧娛樂性與教育性,推動了文化類節目的發展。2014年,由同一班底制作的《中國成語大會》全新啟動,該節目以成語猜詞作為核心内容,創新節目發展思路,打造更具競争力的“猜詞”亮點,取得了不俗的口碑與收視效果。2015年,《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播出,它在繼承了第一季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又拓寬了節目的深度與廣度,打造出“白話靈犀”等“成語女神”,與此同時,該節目讓觀衆在娛樂中學成語,節目的觀賞性與傳播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娛樂性設計的強化與創新

作為一檔真正的“素人”真人秀節目,《中國成語大會》在兩季的時間裡不斷創新,适應觀衆需要,在保持節目内涵不變的基礎上,将娛樂性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量與改革。

1.學生群體與青年作家群體之間的較量

第二季《中國成語大會》在選手組成方面進行了全新升級,變個人參賽為各高校代表隊之間的對抗,還吸納了具有網絡影響力的青年作家群體參與到節目中來。來自全國高校的青春“學霸”與一群以寫文為生的作家之間的對決,是本季比賽最大的看點。到底是“讀書”的更懂成語,還是“寫書”的更能把握其深層内涵?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其優勢在于卓越的記憶力與旺盛的精力,可以全心準備比賽,“準确性”是他們獲勝的法寶;而對于作家群體來說,寫作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豐富的語彙是他們的勝算。導演關正文表示,“我們不是比誰的成語詞彙量最豐富,也不是比誰搶答成語的速度最快,而是比選手對成語的語言描述能力,以及理解成語的不同思維角度。”節目組希望選手能夠通過曆史典故、現場情景帶入,或者用一些與成語字面無關,卻通俗易懂、幽默的語言來表述成語,因而更側重表現選手的綜合能力。①而對于青年學生與網絡作家這兩個不同的群體,可以為觀衆提供兩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與看法,大大增加了節目内涵的廣度,也為節目帶來了不同的觀衆群體。“雄關峻卡”組合由《回到明朝當王爺》的作者“月關”與《1911新中華》的作者“天使奧斯卡”組成,其他作家如“太一生水”、“高樓大廈”、“流浪的蛤蟆”、“不信天上掉餡餅”等都頗有名氣,具備了一定數量的粉絲基礎,也為節目提供了潛在的觀衆群體。學生群體與青年作家群體之間的較量,可謂看點十足。

2.釋放主持人活躍現場的能力

第二季成語大賽娛樂性設計明顯加強,其最顯著的表現之一便是釋放了主持人活躍現場的能力。張騰嶽是CCTV-10的節目主持人,其主持風格穩健、睿智。而在《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中,其風格有了明顯的轉變:毒舌、犀利、逗趣,時不時還穿插網絡段子。主持人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現場的活躍性,并通過後期制作,進一步擴大了節目的娛樂性與可看性。同時,題目的趣味編組也為主持人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選手、嘉賓之間的互動,不僅調動了嘉賓的情緒,也提升了選手的參與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選手的緊張情緒。從某種程度上說,主持人對于現場的掌控與調動能力決定了節目整體的風格與基調,張騰嶽主持風格的轉變,不僅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把内在的文化轉化為較輕松的外在形式,還讓嘉賓與選手更具參與感,讓觀衆在愉快的氣氛中汲取文化營養。對于此次成語大會風格的轉變,導演關正文表示,“青年觀衆同樣是央視的受衆,影響年輕人同樣也是國家電視台的責任,但這并不意味着就要像商業電視看齊。”

3.來自不同研究與創作領域的嘉賓

第二季《中國成語大會》的嘉賓如蔣方舟、餘世存、郦波和蒙曼等人,都來自不同的研究與創作領域,他們以更高、更廣闊的視角,對成語進行了更為豐富的解讀。面對選手們的精彩表現,他們毫不吝惜地表現出驚訝、贊賞甚至敬佩的神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者也會有知識的盲點。當遇到不熟悉的成語時,嘉賓也會非常謙虛地向選手請教。嘉賓對于成語的解釋,是綜合了“觀衆接受度”與“節目傳播度”的重要标準,他們一般會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解釋成語,不僅告訴觀衆成語現在的意思,還會解釋成語的來源,其生動形象的解說便于觀衆對成語的理解與記憶。《中國成語大會》作為一個文化節目,其本質是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去呼籲更多的人關注成語,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在節目中,嘉賓不再是權威的象征,他們對于同一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争論。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郦波就具有獨特的“解說風格”,被戲稱為“成語大會的段子手”,他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選手與觀衆的喜愛。

選手、主持人、嘉賓三方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一檔電視文化節目。但媒體和廣告商對于“素人”參加的文化節目一直過于吝啬,而《中國成語大會》則向觀衆證明,沒有明星的節目依然可以保持不俗的收視率,這得益于對參加節目的各方綜合能力的考量與節目風格的全新打造。在這種文化傳播的新模式下,不僅僅是這檔節目的勝利,更是傳統文化的勝利。

二、文化内核的加深與拓展

《中國成語大會》既有輕松歡樂的氣氛,又從未失去一個文化節目的内核。其雖然是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但更重要的是向觀衆普及文化知識,喚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所謂中國智慧、自成語境,對一個個成語的精彩诠釋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體現。

1.對成語語義來源的普及

以往例如《成語英雄》等文化類節目,其比賽項目為畫圖猜成語和寫出含有某個字的成語。畫圖猜成語大多局限于對成語的字面描述,而圍繞一個字寫成語,沒有解釋成語的意思。《中國成語大會》的第一、第三環節分别是主題6詞對抗賽和90秒猜詞,即一人描述一人猜詞,在兩個環節中猜詞者和描述者的身份要對調。第二個環節則是雙音節描述,兩組對手需輪流進行同題猜詞描述,描述者隻能說一個雙音節詞來提示搭檔。這個環節對于搭檔雙方的默契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也可以顯示出選手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西安交大的選手“秦漢思源”,一方給出“義府”,另一方立馬反應出“笑裡藏刀”。因為笑裡藏刀這個成語最初便是形容李義府。李義府身居高位,見到别人總是笑臉相迎,但别人隻要有一點忤逆他的意思,他便會毫不留情地打壓。如果逐個解釋字面義,雖然也可以猜出答案,但是絕沒有“義府”二字來得巧妙。第四環節則是由主持人講述衍生成語的曆史故事,最後解釋成語的含義。這一環節也是對成語來源的普及,讓觀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比賽規則中,選手對成語的背景與寓意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梳理,不僅增加了節目的看點,也為觀衆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譬如“灑家”這一主題,顯然是描述江湖人士的豪邁氣概,它所對應的成語就包括赤膊上陣、鼻息如雷、酒酣耳熱等成語;“潛伏”這一主題,對應的成語則有裡應外合、以假亂真、守口如瓶等。選手運用奇思妙想解讀出成語背後的深層内涵,是節目的重要看點,也體現了節目的價值内涵。

2.對成語中文化現象的探讨

在比賽開始之前,嘉賓和主持人會一起探讨一些問題。有一次主持人張騰嶽問嘉賓蔣方舟,中國成語産出量較高的朝代為秦漢、隋唐,為什麼當今社會很難産生新的成語了呢?這不僅僅是文化學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更是全社會要共同關注的問題,是否在不久的未來,成語也會成為文化遺産?蔣方舟的解釋令人深思:人們創造了很多适應于當代社會的新詞,如“醉了”,既可以表示驚訝,又可以表示無奈,還可以表示語塞,一個“醉了”可以代表很多意思,漸漸地人們會用這些詞來代替原有的可以精準表現自己情緒的詞,表面看起來似乎創造了很多新詞,現代社會的詞彙更豐富了,但實際上應用的詞彙更加貧乏了。成語是幾千年來中國社會自然而然傳承和發展的文化精華,它是中國智慧的結晶。但是時至今日,人們對于成語的關注越來越少,《中國成語大會》通過對這些文化現象的探讨,提醒人們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重申傳統文化的價值,将電視綜藝節目的深度與廣度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

“電視是大衆傳媒的重要載體,具有傳播的廣泛性、及時性和形象性等特征。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上,有效利用電視傳播手段,把電視傳媒作為弘揚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給予充分運用,成為電視節目制作、發行、播放、推廣的應有之義。”②《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在堅持節

目本身内在價值觀的基礎上,通過形式的改革與創新,将中國傳統文化以觀衆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了傳播與繼承,對于當代文化傳播新模式起到了重要的啟發作用。

[課題]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青年課題《漢字文化的當代價值研究》,課題編号:2014041701

注釋:

①《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年度最快樂的文化節目,央視網,http://1118tv/2015/11/26/ARTI1448507149326311.shtml。

②劉燕南、李翔:《中國成語大會》:模式創新與文化弘揚—兼談節目的不足與改進,《電視研究》,2015年第1期,第61-63頁。

(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文學院/責編:胡斌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