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曾經被明星們嗆了行的作家們也開始往電影界報複性地反撲了,前有郭敬明後有韓寒,這對一直在文壇相愛相殺的作家夥伴在本行裡沒殺夠,又前仆後繼地轉入電影圈繼續相愛相殺,郭敬明導演了《小時代》系列,韓寒導演了《後會無期》,都成了轟動整個影壇乃至整個娛樂圈的大事件,無論是話題還是票房的成功都令人咋舌,但口碑呢?隻能說,一個是華麗麗的爛,一個是亂糟糟的爛,一個是用一堆明星來扮演奢靡,一個是用一堆明星來扮演頹迷。有人曾用“喪盡天良”來形容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也有人用“PPT電影”或“幻燈片電影”來形容他們的“電影作品”,意即這些電影裡,隻有一幀一幀的精美畫面,卻無非都是在賣弄導演本人的惡趣味罷了,跟故事,跟表演,跟電影,其實沒有半毛錢關系。後來人們發現,郭敬明其實還算是有良心的,這當然是要跟後面出現的《何以笙箫默》的導演相比的,因為《小時代》雖爛,好歹還有些精美的布景和衣妝,《何以笙箫默》裡甚至連這個都沒有!連韓寒自己都說,看了最近一些導演拍出的片子,他更有信心做導演了!但偏偏這樣的電影票房還都出奇地好,反倒是那些口碑出衆的電影卻個個票房慘敗,有的甚至連放映的機會都被剝奪了。
歌壇的惡化甚至比電影界開始得還早。先是演員串進歌壇唱歌出專輯,但畢竟演員當中還是有很多的确唱得不錯的,後來就直接演變成各行各業各種年齡的人,不管你會不會唱歌,隻要你想唱又敢唱,去參加個選秀,馬上就可以一夜成名成為最當紅的歌星,而真正會唱歌的歌手卻幾乎沒有了出頭機會,直到近幾年才找到了翻身的機會。
很多業内人士和真正愛好演藝、追求藝術水準的人也在反思,為什麼演藝行業會亂成這樣?有人指出,其中關鍵的原因在于,過去的演藝行業已經完全變成了當下的娛樂行業,演藝的規則逐步被娛樂的需要所徹底取代,一切為了娛樂,而娛樂的核心價值是消遣和消費,其主要實現手段是刺激,對眼球或對身心的刺激。所有的演藝作品在這個娛樂時代裡,其娛樂消費品的屬性就必然被放到了第一位。而娛樂消費品大多是流行快銷産品,其商品的屬性決定了它的成功更多是來自于營銷而并非完全出版産品本身,因此那些具有娛樂營銷爆點的産品自然就成了易銷好賣的産品,而什麼東西能夠有效地産生營銷爆點呢?幾個有影響力的明星,一連串爆炸性的話題、一堆有刺激性的畫面和一些讓人意料不到的結果,就譬如說,一個導演導一部片子和一個經紀人導一部片子哪個更讓你意外更令你好奇?當然是後者!娛樂消費時代,很多人往往就是因為好奇和意外而決定消費的。而娛樂消費時代又是與當下互聯網時代相重合的,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征是什麼?就是滿足大衆的吐槽欲,把一個原本高高在上的人或物拉進網絡裡,吐他個滿頭滿臉的口水,這是網友們最喜聞樂見也是最願意積極參與的事情。于是人們發現,越是爛的東西越有人願意看,因為隻有看過了他才有對象和資本對其進行吐槽,從而獲得一種戰勝了對方的心理優越感和滿足感,更何況獲得這種對象和資本的成本往往很低——一場電影最貴票價也不過120元,看電視和聽音樂完全就是免費的,所以人們越來越熱衷于發現爛、然後投入爛、最後怒罵爛的這種狂歡娛樂中,聰明的營銷者正是抓住了大衆這種畸形的消費心理,投其所好對症下猛藥。譬如《何以笙箫默》的導演黃斌在回應為什麼這部片子會遭到大衆如此吐槽時就坦言:“很多槽點就是我們事先故意預埋的。”而且他也知道大衆當下這種嗜爛如狂的消費心理,因此他也敢說:“你隻有看了我們的影片才有資格罵我們爛,而那些看都沒有看就說我們爛的人就是流氓。”
事實證明他成功了,6天2.65億的票房數字可以證明這一點。在活生生的數字面前,再多的道理和原則都是無力的。所以,我們隻能期待,已經有廚師(劉儀偉)導演過電影了,主持人何炅導演的新片也要上映了,接下來,那些著名的造型師們、時尚雜志主編們、健身教練們、公關公司老闆們、夜場名媛們,其實都可以出來拍電影,再創業内商業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