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西藏珍寶

西藏珍寶

時間:2024-10-29 07:44:27


    編者按: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針對可移動文物開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項目。西藏曆史悠久,文化獨特,文物藏量豐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區可移動文物的基本情況及其保存狀态,科學評價西藏文物資源情況和價值,建立健全全國國有文物保護體系,加強保護力度和範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文物資源整合利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内容,讓文化遺産保護成果惠及人民群衆。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應的普查工作機構,相繼開展了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近6萬餘件(套)文物的認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發現許多具有較高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物。在此,我們将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動文物普查國寶大調查中發現的成果予以整理,并精選其中部分具有标準器意義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設博物——西藏珍寶專欄,分期呈現,以飨讀者。

密噜什喀釋迦牟尼

這是一尊北魏時期漢傳佛教造像藝術的代表性作品。漢傳佛教指流行于我國内地,以漢語言文字為傳播載體的佛教流派。佛教于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傳入我國内地,佛教藝術也随之傳入,經過兩千餘年的發展,在我國漢文化影響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形成了具有鮮明漢文化特色的新藝術形式。

此尊佛像結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頭部高昂,飾渦旋狀發型,頂有高寬的發髻。面向俊美,大腿細長,神态威嚴。身着袒右肩袈裟,右肩披褊衫,衣質厚重,衣紋寫實,右手舉起施無畏印,左手握住衣腳。釋尊所坐的台座分為兩層,上層為須彌座,四面均以浮雕形四組方座,三面淺浮雕卷草忍冬紋裝飾。座後刻有“大魏平和三年(公元462)歲在癸卯正月丙子朔廿一日乙未漁陽郡坊公釋慧旭嵩等敬造彌勒像願一切衆生常佛會受法言塵築不絕其有随喜者願上三地獄餓鬼畜生速令成佛高堪。”由于長期在西藏供養,臉部、露出的胸口以及發髻都被塗上泥金和藍色顔料并彩繪五官。此像造型完美,工藝精細,氣勢宏偉,體現了北方鮮卑民族胸闊健碩的形象特征和文化氣質,是北魏造像“平城模式”的典範之作。

合金錾花蓮花手觀世音菩薩立像

蓮花手觀世音菩薩一面雙臂。頭戴三葉冠,螺發高髻,束發缯帶呈兩小扇面形,裝飾于耳邊。面相慈悲,神态莊嚴,雙眼細長,眉間飾白毫,鼻梁挺直,小口薄唇。袒上身,佩飾項鍊、璎珞、臂钏。寬肩細腰,肌膚豐滿圓潤。右手置于胸前結說法印,左手持蓮花,一枝長長的蓮花随觀音身材婉轉曲折,襯托出觀音秀美均稱的身材。身後飾有橢圓形的頭光與背光。下身着裙子,裙上錾刻花紋和細繩狀凸起的衣紋,并鑲嵌紅銅。身上佩戴花蔓。雙腿立于雙層覆蓮蓮花寶座之上。此尊造像從工藝和風格上考證,具有典型的克什米爾造像特點。據《大譯師仁欽桑布傳記》記載:
    “為了報答慈父之恩,大譯師攜帶二十兩黃金前往克什米爾專為父親的圓寂定制與慈父身材等同的觀世音菩薩立像。畢後,在克什米爾大班智達夏達噶熱瓦彌進行加持後運回阿裡,供奉于寺廟。”從史料得知,此尊佛像鑄造于11世紀,具有一定的學術、藝術和研究價值,是一件工藝精湛的上乘之作。

文、圖/娘吉加西藏自治區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