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雍的理想主義人格,既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也為他最後被活活餓死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緻使他主導的變革也由此而失敗。
趙武靈王,名雍,自稱“主父”,史家稱他為“趙主父”。他執政趙國公司27年,将一個淪為破産邊緣的趙國通過一系列的變革,改造成了國内一流的企業集團,然而他的結局卻令人意外。
逆境生存
當年幼的趙武靈王被推上了趙國公司CEO寶座時,他才發覺自己的公司是多麼地孱弱:趙雍的祖先在創業後不久,就急于與戰國初期首強魏國公司争奪中原市場,結果被魏國公司營銷總監(将軍)龐涓一怒之下全力反撲,不但損失了已經占據的市場,甚至連公司總部也被魏國公司攻占了。趙國公司從此一蹶不振,由成長性公司淪為ST公司,面臨着被收購的危險。
趙國公司周圍除了強大的老牌财閥楚國公司、燕國公司、齊國公司和魏國公司外,還有一家實力雄厚的外企——秦國集團,而秦國是最大威脅。有一次,國内這四家公司邀請趙雍一起組成商業聯盟,卻不料本來就心口不一的五國聯盟初戰即失利,被秦國集團打得抱頭鼠竄,幾乎全軍覆沒。
當時,趙國公司給銷售人員(軍隊)的工資很高,叫“百金之士”(年薪一百斤金子的常備軍),軍隊非常生猛,應聘入伍标準很高。但生猛歸生猛,卻不如秦國集團給銷售人員的激勵政策好。秦兵都是拿提成的,斬敵一頭升一個爵位,爵位的高低對應着不同待遇,比如一年享受國家給予多少小米、田地、甚至奴仆,而且及時兌現。趙國的銷售制度雖然也有提成,但“賞罰不信”(說了的常不兌現),所以銷售人員(軍隊)被騙了幾次後,拉業務(打仗)也不賣力了。
正當趙雍很頭疼的時候,秦國集團CEO意外死亡,集團内部随之發生奪位之争。于是趙雍趕緊讨好秦人,派自己的分公司經理東行去燕國讨來了正在留學(為質)的公子稷護送至秦國,即為秦昭王。趙雍利用外無秦憂這一短暫的和平環境,預備在國内大搞變革。
胡服騎射
趙雍早已經意識到,若要趙國富強,必須有強悍的營銷隊伍(軍隊),迅捷的回款速度。他的目光瞄準了胡人的服飾和騎兵速度制勝的優勢。隻有打破已有的慣例,才能使變革成功。
他帶領群臣到基層視察後,冷着面孔、咬着牙說:“大家一路都看到了,我們趙國,東邊有中山,是我們的腹心之疾;東北有燕國、東胡,人多勢衆;西北有林胡、樓煩,精于騎射;正西有強秦,虎狼之國。如此強鄰環伺,我們是首選的俎上之物(動員下屬變革的話,第一步是要吓唬他們,就是使員工産生危急感)。”衆臣聽了,都不做聲。
趙雍接着吐出石破天驚的一語:“強兵是當務之急,寡人——要——胡服!”胡服?有沒有搞錯!讓我們去學習小公司?!群臣心裡可着勁地反對,于是全都不吭聲,以沉默對抗這位離經叛道的老總。趙雍非常郁悶。
尤其是公司元老、趙雍的叔父公子成甚至假稱病不上班了。趙雍親自去看望公子成,說:“我們這些年為什麼頻頻失利?如果我們不能虛心學習優秀公司的業務模式,我們怎麼能再次輝煌。您看看最近成長性良好的公司如中山公司、樓煩公司,他們的業務模式(騎馬射箭)就是比我們強,我們隻有先學習他們,然後再不斷創新,我們趙國公司才有出路!”說得公子成頻頻點頭。趙雍趁熱打鐵,賜給公子成胡服。第二天,公子成便穿着胡服上朝了,上行下效的變革終于開始了。不過,公子成畢竟頑固不化,最後破壞變革的也是他。
趙雍正式頒布了“胡服令”:要求所有中高層幹部,必須向胡人學習,先學他們的衣服(基層員工不在此列),然後訓練騎兵結隊沖鋒。
趙雍沒有照搬胡人的騎兵戰法而偏廢自身的戰車戰法,而是把騎兵與戰車有效組合列陣,完成了步、騎、戰車三種兵種的密切協作,将他們的優勢效應發揮到最大化。借助戰馬迅馳的機動性和猛烈的沖擊力量,趙人胡服北上,六年驅胡千裡,從而囊括山西中部北部、河北北部南部、陝西東北角。趙武靈王在北方邊境大築長城,長城最北一線已經修到了内蒙古境内,大青山以南。在兼并了中山、樓煩等企業後,趙國公司正式改組成立了趙國集團。
趙雍發明的這種業務模式,最後被楚漢争霸時期的項羽運用得淋漓盡緻,史稱“閃電戰”。2000年後,歐洲一個名叫希特勒的人再次運用這一業務模式橫掃歐洲大陸。
悲慘結局
趙雍的理想主義人格,既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也為他最後被活活餓死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緻使他主導的變革也由此而失敗。
失敗之一:大變革的背後通常都有一位功勳卓著的重要人物,但大的變革需要有一股強有力的力量去不斷推動變革的進展。沒有一個個體能單槍匹馬設計出正确的願景,而趙雍恰恰就是單槍匹馬,以自己個人的意志為導向,才釀成了大禍。
失敗之二:作為一個變革的推動者,主要工作是去推動一個團隊并采取授權的方式讓大家共同參與,享受成就感。可是趙雍的一生基本上都在一線工作,大小權力都抓在手上,沒有什麼授權。史書記載,當他傳位給小兒子後,本應當身居幕後考慮公司的戰略問題,可是他卻自任趙國公司運營總監,帶領大隊人馬去攻打中山公司,頻頻插手業務部門的事務。
失敗之三:在漫長的變革過程中,要不斷鞏固成果并進一步推動變革。公元前298年,在外面一直奔波做業務的趙雍,在當政第30年,一舉攻克中山國,趙國新開疆幾百裡。他帶着三軍業務人員,得勝凱旋。次年,為了總結十年變革的豐碩成果,趙雍召開全公司幹部工作會議,研究和明确下一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群臣都聚在朝堂上,就進一步促進西部攻堅(打秦國)、鞏固提高和深化企業内部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了熱烈讨論,并且讓大家給年約14歲、稱王聽政的“公子何”施禮下拜,自己當起了太上皇。
失敗之四:性格優柔寡斷,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本來傳位給小兒子趙何,但是他又怕大兒子趙章受委屈,就想搞一國兩制、二王并立。當趙章企圖殺了趙何而篡位失敗後,卻又被趙雍保護了起來。使反對變革的公子成有了害死趙雍的機會,從而把大好河山送給了公子成一夥保守勢力,使自己的變革功虧一篑。
失敗之五:強有力的變革必須與制度相輔相成,而趙雍所建立的霸王之業,卻更多是由他個人的能力建立起來的,沒有形成制度。所以他死後,裡外不是人,谥号為“趙武靈王”。“武”字是好字,代表着趙雍胡服騎射,這是他的赫赫武功。“靈”則是貶字,意思是不走正路,代表着當時趙國——包括趙雍家族内部頗多一批人對趙雍的否定看法:不尊古道,心血來潮,荒唐任性。趙雍被圍困那麼久,居然沒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這固然說明了公子成一黨的強大,也反映了當時多數人對趙雍持否定态度。趙雍之死,可以說是他們共同投票的選擇,而不是一場“驚變”式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