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勝己者”楊绛

“勝己者”楊绛

時間:2024-10-29 06:02:03

學識、人格均可謂高山仰止的楊绛,距離我們紅塵俗人,究竟有多遠?其實楊绛不是天才,而是人才。她能做到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做到。

認真淬煉自己,把握住自己人生的羅盤,駕駛自己人生的戰車,以自己的速度,健康平穩安全行駛在自己人生的軌道上,直至健康平安終老隻要我們真的想這樣。

插圖孫元前一段,人們不約而同地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一位無官、無職、無權、非星、更非富的老人安詳故去,這位老人就是楊绛先生。

百歲楊绛靜悄悄地離開,卻能瞬間引爆一個民族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乃至不同政見的民衆,共同抑制不住、自發由衷地緬懷敬仰,且少有雜音,而原因又遠不是因為她長壽——在這利益分化、思想多元、精神層面極度分裂的當代中國,殊為罕見,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縱觀楊绛的百年人生,既沒有轟轟烈烈的偉大壯舉,也沒有驚世駭俗的鴻篇巨著,與其夫錢鐘書相比,她的銳氣與光芒都略有不及,但為什麼會在平靜離世後,仍受到各界如此隆重地悼念與追思?為此,《中外管理》總編楊光非常有情懷地約我寫一篇關于楊绛的文章,希望也給職場人士些啟迪。

縱非老人真迹,絕對百歲箴言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内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這是據傳出自楊绛的這段百歲感言,網上瘋傳,滿屏都是。雖然有人說這并非出自她親筆,但沒有人否認這段話很符合楊绛先生的境界,同時在當今中國,也很打動人心,溫暖人心。楊绛去世的當日,一位30多年前的中學同學,千裡之外,微信給我這碗雞湯,可見其醇厚溫度。三四年前,我夫人也曾讀給我聽過這段百歲感言,而且讀第一次,我就走心了,并在不同場合引述這段話。

從中,我們品出了楊绛曆經百年滄海後的淡然、怡然、豁然。這段話之所以引起公衆的高度共鳴,其根本原因是,當今社會正處于劇變轉型時期,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尤其年輕人,感受到了更多挑戰和焦慮。本該埋頭奮鬥的年齡,卻感到無所适從,甚至是無望。于是,各個年齡和各個層面的人共同渴求内心的淡定與從容,期盼“與他人毫無關系”、“與誰争都不屑”的桃源世界與高古境界。

《老子》曰: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勝人者力,勝己者強。

回顧楊绛的百歲人生,發現她一個很大特點:她與其夫錢鐘書,在任何情況下,既不戰天,也不鬥地,更不争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勝。這一對伉俪都是當之無愧的勝己英雄。正因為楊绛勝己,才有了她的九度人生,并且在我眼中至今無人出其右,甚至包括其夫錢鐘書。

景素奇北京騰駒達獵頭公司董事長聯系郵箱:微信訂閱号jingsuqi一、高度

常态的人生大體分三類:平庸的人生,邪惡的人生,有高度的人生。平常人們大多是忽略平庸的人生,抨擊鞭笞邪惡的人生,贊美、關注有高度的人生。凡是人們關注、學習、崇拜的人,都是有高度的人,包括我最近幾年寫的職場人物,無論命運跌宕、甚至身陷囹圄,或死亡,都是有高度的。楊绛更是如此。比如她的譯作《堂吉诃德》,就是該作品翻譯上的高峰。然而,楊绛與衆多人物不同的是,她的人生不僅有高度,更有長度——長得令衆多有高度的人物望塵莫及。

二、長度

楊绛活到了105歲,而且是健康平安地終老,這把人生之尺足夠長了。

查閱有關統計數據,中國百歲老人占總人口的萬分之三左右。能活到105歲,估計也就是萬分之一的概率。一個人能健康平安終老看似平淡,實則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排除遺傳因素,隻有勝己者才能做到。因為人生漫漫路途中,有太多的意外和不确定。楊绛能高壽105歲,就是萬裡挑一的勝己者。

有人說:憑當今的生活條件,人如果活不過80歲,就全賴自己。但絕大多數人都管不住自己:管不住嘴,狂飲暴食;邁不開腿,随意懶惰,制定好的健身計劃随便就荒廢了;計劃好的作息安排,因漫無目的上網、刷屏、聊QQ、玩遊戲都耗去了,正事都沒有幹。這種不自律,每天都在重複上演,日積月累,不僅工作無效,而且健康下行,中年就毛病一堆,更别說80歲及格線了。即使中青年人,經常也會有毛病發生,而預防頸椎問題,每天早晚各花費2分鐘做一次小燕飛即可,但就這簡單的動作,絕大多數人堅持不下來,甯願日積月累,積勞成疾,再花巨資去四處求醫問藥。所以,我們甭天天想着戰天、鬥人,還是先勝己。

楊绛能健康長壽平安終老,關鍵是戰勝了自己,養成了良好的飲食、健身、規律作息等習慣。盡管可能“百歲感言”不是楊绛寫的,但我還是深信隻有活過百歲的人,才會有如此感悟。健康長壽才是最大的福分,不然憑什麼體驗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妙曼的風景呢?何以欣賞百歲風光呢?不活百歲,又何談百歲感言?

三、厚度

健康長壽的目的不隻是為了活着,而是為了做事。隻有做了事,做成了事,人生才有厚度。楊绛在百歲人生中,一直在積極地做事,且做成了很多事情,完成了人的第三種使命:“要讓自己的付出大于自己的所得,對社會有正向積累”。

如果以時間為橫軸,她所做的事為縱軸,我們不妨欣賞一下楊绛的人生坐标系(參見圖表)。

楊绛一生還有諸多作品在人生的不同時期發表,并輔助錢鐘書寫作完成了名著《圍城》。

大多數人的人生職業成就隻是一條水波紋線。優秀者,也隻是一條抛物線,像褚時健、楊沛霆這樣六七十歲後再新畫人生抛物線者很少。然而,楊绛的人生卻是多條抛物線:她通曉英、法、西語,是著名女作家、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30多歲,發表話劇《稱心如意》;50多歲,發表譯作《堂吉诃德》;70多歲發表《洗澡》、《幹校六記》等小說、散文論集、譯作;90多歲,出版人生劄記《我們仨》、《走到人生邊緣》;100歲後,仍能出版《楊绛文集》。可以說,楊绛的人生成就,與那些讀了很多書、擁有高學曆,但為了養孩子,做了專職太太的知識女性相比,有巨大反差。

楊绛是怎麼做到的?答案就是戰勝了自己,戰勝了懶惰的天性,戰勝了随年齡增長,體力、精力不支的客觀要素。這需要怎樣的堅韌意志?需要多強的定力?楊绛在其生命中一直在創造,在貢獻。而且其很重要的成就,都是在百歲前後完成的,怎不令人肅然起敬?

但我們很多職場人卻是這樣的心态:四五十歲,就不想繼續奮鬥了,退隐江湖,與時代脫節,與社會脫節,如果這樣,世界真的就與你無關,而不是楊绛的感悟:“這世界是自己的,而與他人無關”。四、精度

楊绛不少作品的發行量和影響力都很大。比如晚年譯作《堂吉诃德》,被公認為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并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原因是什麼?其實,楊绛在翻譯《堂吉诃德》之前,并不會西班牙語,為了翻譯好西班牙黃金時代的文學典範,她專門抽出時間學習西班牙語,而此時她已是天命之年。而等到中譯本全部完成出版,她已是67歲了。

這是什麼精神?這不僅僅是“奮鬥精神”,還是當今時代最稀缺的精神——工匠精神。

2014年,103歲的她,還在完善她1988年出版的小說《洗澡》,完成續篇。楊绛對自己的作品發自内心的喜愛和孜孜以求,并精心愛護,讓自己的作品日臻完美。這就是工匠精神。

她的工匠精神還體現在她校正錢鐘書的手稿,以及妹妹楊必的作品。如果沒有這種工匠精神,她92歲時出版的作品《我們仨》,何以風靡海内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在圖書出版泛濫、網絡版權不規範的今天,即使各出版社打造的精品圖書,發行量2萬冊已經很了不起了,能達10萬冊,那一定是天量了。沒有精雕細琢,沒有真情融入,沒有細節的完善和完美,在今天,發行量何以過百萬?這是楊绛另一個勝己體現,不貪多,必求精。

這種工匠精神在我們今天的職場中,尤其顯得可貴。當今,太多的人,心态浮躁,急忙忙,心慌慌,隻求完成、不求完美。就連我們的住房、入口的食品藥品、穿的衣服、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都有大量的次品、廢品和危險品,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缺乏工匠精神。人生,做100件合格品,也不如創造一件精品。

五、溶度

楊绛又是在什麼環境下創造了如此多的精品呢?楊绛出生于亂世,曾遠赴他國,後居于淪陷區,又經曆内戰,及建國後一系列知識分子被整運動,直到荒唐的文革。文革後進入短暫的希望田野,随後又是“一切向錢看”的大潮來襲。如此百年間,楊绛長期為其所困,卻始終不為所動。

抗戰時期,楊绛居住上海,遭遇鬼子上門盤查,從容淡定,智慧應對,波瀾不驚。文革期間,不選邊,不站隊,不表态,實在躲不過了,丈夫錢鐘書被戴高帽子,幹脆自己也主動戴上,而且二人相視一笑。這是何等豁達的人生?

1992年後,全民卷入商業大潮,太多的學人守不住了,一切貨币化、交易化,有教授明确對學生喊出“一年不掙400萬就不要來見我”,北大清華也争相統計學子中出了多少高官。而學術、學問,沒人過問了,甚至變成了賺錢的道具。楊绛與錢鐘書生前就廣受推崇,但他們不僅不去追風賺錢,反而把平生800多萬稿費全部捐給了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前後比較,真是雲泥之别。

面對人生百年的滄桑巨變,面對世事變遷和動蕩,任何人都會恐懼,都會有邪惡的誘惑及貪婪,但楊绛先生安然走過,從容應對。即使文革期間,女婿自殺,以及後來女兒、丈夫相繼去世,她都是那麼一句:“不急,有我呢”。這是何等的從容!在相濡以沫的錢鐘書去世後,87歲的她竟獨自一人在人生的邊緣從容淡定地行走了18年,戰勝了内心的孤獨和傷痛。這是何等的堅強!

楊绛在如此惡敗環境下,從不抱怨,持續做事,做很多的事,還以工匠精神做精緻的事。這就是人生的溶度——把時代的一切都溶解了,溶解了時代的風霜雨雪,溶解了時代的堅冰和霧霾,溶解了時代荒唐和愚蠢,溶解了時代的貪婪和邪惡,也溶解了自己人生的苦難。把一切溶解成自己人生的溶液。

天時、地利、人和,是幹成事的前提。然而,要想幹成真正令人欽佩的事,就應是在天不和、地不和、人不和的前提下,仍把事情幹成。怎麼幹?自己主動去和天、和地、和人,做到這三和,就是己和,就是一個人溶解的力度,即人生溶度。

楊绛用自己的親身經曆闡述了一個人生哲理:人無法選擇出生的時代,但可以選擇自己活着的方式。不随波、不逐流、不抗擊、不領潮,任何環境、任何突變,哪怕是天崩地裂,都一樣從容淡定。這正是當今大多職場人士最缺乏的,任何一個工作環境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會有諸多的不如意,怎麼辦?抱怨沒用。最好學會戰勝自己,練就自己的溶度,溶解一切不利因素為有利。六、态度

楊绛能有如此人生溶度,遭遇任何事情都能淡定與從容,其背後的支撐究竟是什麼?當然是人生哲學,折射出來的是人生态度。“我與誰都不争,與誰争我都不屑。”這既體現了她的人生哲學:不與人鬥,更不與天鬥、地鬥外,也展現了自信的人生風範。有了這樣的人生哲學,就會準确把握入世和出世人生态度。

《百歲感言》透出了楊绛的做事哲學:做事時,要把事情做好,要渴望波瀾,渴望妙曼風景、外界的認同;但對待做事的結果,不管是否有波瀾和風景、他人是否認可,都要内心從容與淡定,隻要自己認可就行;即便自己不滿意,隻要盡力了就可釋懷。職場中,大多數人隻是把工作當任務,隻求完成,不求完美;還有的人,做事太期待他人評價,太渴望他人的認同,結果反而做不好;還有的人,做事太追求完美,對自認為不完美的事情,耿耿于懷;還有的人,事情受挫了,不僅想不開,還自我傷害。人的一生,做事過程中,要一步一步堅定前行,但無論結果如何,内心都要從容與淡定。正所謂:入世心态做事,出世心态做人。

讀百歲感言,不要誤以為楊绛純粹是出世心态。縱觀楊绛人生,她做任何事都是以入世的心态。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菲的成就。即使丈夫錢鐘書去世後,到了百歲高齡,仍能以積極的心态做事。但楊绛做人以出世的心态,不看重他人的評價,以平和的心态對人,做好自己即可。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職場中,職業經理人不要太在意他人評價,集中精力幹事,才能把事幹好。

七、溫度

認知并扮演好自己每一個角色,人生才有溫度。

有人這樣評述楊绛:她是專家學者,是作家、翻譯家,是女兒,是姐妹,是妻子,是母親。她守候着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為人生創造了美麗的“第一秩序”——家。她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着一個世紀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她是一位安靜、優雅、博學的女性,她高貴、生動而深刻的靈魂,扣動着從知識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

楊绛入世而又脫俗的特征在這段評述中精彩地體現出來了。職場人,要想把事情做好,先入戲,扮演好每一種角色。每一個人在組織中都是多重角色,在家裡也是多重角色,扮演好每一種角色,準确把握到位,才會有健康的職業生态系統。

而扮演好每個角色,最重要的是心态。有了好心态、做事才會有好姿态,展示出來的是好狀态。有好狀态,才會有好結果,人生才會精彩。能把每一種角色扮演好的人,他的人生才會對生活和生命充滿深情,角色的對應方才會體會到你的溫暖,你的人生才會有溫度。有溫度的人,他的人生才會有正确的态度、溶化萬類的溶度,有品質的精度、有波瀾起伏的厚度,有長度和高度。這樣的人生才叫有溫度的人生。

八、亮度

隻要是人,誰不活在社會評價體系之中?在這高速深刻巨變轉型的社會中,升官、發财、成名,這些誘惑與壓力都太大,因此隻要活在現實的世俗之中,難免要在權力、财富、榮譽的山上攀登。但同時,也要活在自己内心的世界的評價之中,是否自由、快樂、幸福?人應該活在外部社會評價和内心評價的平衡和諧之中,既遵從世俗的評價,也要聽從内心的呼喚。不要一味陷入世俗之中,完全被社會評價所控制,驅使自己的欲望膨脹,最終像司湯達筆下《紅與黑》中的主人翁于連那樣步入邪途,毀了自己。應像楊绛一樣,105年的人生風雨,雖然時刻經曆着動蕩不安,家庭不時有天災人禍,變幻不定,但總是豁然應對。

人來源于自然、融于社會,最終再回歸自然,而精神、思想、作品則繼續流傳于社會。這就是人生的要義。不然,白來世上走一遭,從塵土來,歸塵土去,一點痕迹沒有,對不起造物主,對不起生命。俗話講:人死如燈滅,指的就是這些一點痕迹也不留的生命宿主。如果能像楊绛這樣,人的生命宿主消亡了,但其精神、思想、作品還流傳社會乃至于她的去世,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震動,讓更多人看到這個社會雖然浮躁嘈雜,但大家内心還是傾慕高古情懷的!——不論生還是死,都像燈塔一樣,照亮他人和後人的路。這樣的人生才有亮度,才不白來世上走一遭。

九、速度

物理學中有個名詞叫速度,速度是矢量。矢量,就是有大小也有方向的量。楊绛為什麼人生能有前述八度?就是因為她在按自己的速度,沿自己生命的時間軸方向前進。按自己的速度前進,也必須戰勝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禀賦、性格、教育知識背景、社會資源基礎,還有自己的職業環境和生态環境。人要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能以什麼速度前進,知道外部環境能接納自己行進的速度,不能一意孤行。回看楊绛的人生速度,會發現:在34-44歲的11年時間,和55-66歲12年時間,沒有作品問世,原因是這兩個10餘年時間,外部環境動蕩,原有行進的速度不适合了,必須調整速度,慢速前行,甚至零速休整,這才叫智慧人生。所以,戰勝自己,并不是一味消極,一味打壓自己。要敢于說不,敢于對自己說不,戰勝自己的軟弱和人性的貪婪,處理好玉碎和瓦全的關系。

牛頓、愛因斯坦是天才,這是我們學不會的。楊绛不是天才,而是人才,她能做到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做到。認真淬煉自己,把握住自己人生的羅盤,駕駛自己人生的戰車,以自己的速度,健康平穩安全行駛在自己人生的軌道上,直至健康平安終老。

楊绛用自己的親身經曆闡述了一個人生哲理:人無法選擇出生的時代,但可以選擇自己活着的方式。不随波、不逐流、不抗擊、不領潮,任何環境、任何突變,哪怕是天崩地裂,都一樣從容淡定。這正是當今大多數職場人士最缺乏的

人應該活在外部社會評價和内心評價的平衡和諧之中,既遵從世俗的評價,也要聽從内心的呼喚。正所謂:入世心态做事,出世心态做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