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工匠精神——捷徑是最大的彎路

工匠精神——捷徑是最大的彎路

時間:2024-10-29 05:28:24

經曆二三十年的超高速發展之後,我們猛然意識到“工匠精神”所代表的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勁頭,正是被我們多年冷落的價值觀。

在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前,前新東方英語教師羅永浩是宣揚“工匠精神”最多的一位。在改行成為智能手機出品人之後,他将自己的産品命名為錘子手機,LOGO是一把修鞋匠用的小錘。在他廣泛使用的招貼畫中,帶着圍裙的老羅躬身于一張鉗工工作台前鼓搗着什麼——看上去,這的确是一幅闡釋“工匠精神”的好作品。

但是,幾年來的實踐證明,羅老師的産品配不上他激情澎湃的情懷演說。盡管代工和人才的市場化讓智能手機的門檻降得很低,但還沒有低到一位英語教師靠賣弄情懷就可以拿下的地步。他低估了手機行業的門檻,也忘記了“隔行如隔山”的常識。他以為更極端的表演出“偏執狂”和“完美主義者”的戲份就可以超越喬布斯,卻忽略或假裝忽略了喬布斯的天賦和幾十年的行業積累。

羅老師試圖為大家定義什麼是“工匠精神”,但有趣的是,他所有的努力都在诠釋什麼不是“工匠精神”。瞄準風頭,緊跟潮流不是“工匠精神”;膽大果斷,彎道超車不是“工匠精神”;宣傳推廣,品牌先行不是“工匠精神”;喜新厭舊,朝三暮四更不是“工匠精神”。

我曾經看到一位企業家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捷徑是最大的彎路”,我認為這句話是對“工匠精神”最傳神的诠釋。羅老師的創業之路着實驗證了這句話。

“創新精神”、“敬業精神”、“科學精神”乃至“雷鋒精神”,有那麼多讓我們“精神”一下的精神可用,但羅老師為什麼偏偏獨具慧眼地選擇“工匠精神”這個詞來表達情懷呢?

這是因為“工匠精神”這個詞一下子擊中了中國人的痛點。經曆過去二三十年的超高速發展之後,我們猛然意識到“工匠精神”所代表的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勁頭正是被我們多年冷落的價值觀。所以,一流英語老師羅永浩堪稱一流傳播大師。

工匠精神不是“工匠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誕生在工業化之前最優秀的手工業者們身上的一種信念和習慣。作為自雇職業者,他們終身為自己打工,技術上也沒有太多改進空間,于是,一絲不苟地做出最完美的産品,就成為他們達成從養家糊口到自我實現全部目标的最佳路徑。

進入工業化時代,工人成為被雇傭者,機器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工作,标準化、高速度、高效率、高性價比成為企業的追求,“工匠精神”自然淪落成為不合時宜的代名詞。然而在制造業高歌猛進的初級發展階段之後,人們發現,很多一度絕頂聰明又身段柔軟的企業家們,由于經營的企業生産的産品除了價格低廉以外,沒有獨家的核心競争力,在他們一直依靠的機遇不再有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敗下陣來。

而另外一些心無旁骛看似有些笨拙的企業家們,絕不輕言轉型,而是不斷升級,在失去很多看似誘人的機會之後,居然後來居上,成為行業的佼佼者。這種被帶入到現代企業經營層面,來自手工業時代優秀匠人們的價值取向和做事習慣就是“工匠精神”。在工業化時代,“工匠精神”不應再被解讀為“工匠的精神”,它的主體應當是企業,而不是企業中的技術工人。

“小龍頭”靠工匠精神取勝

在中國的機電制造領域,不少為整機提供零配件的中小型企業普遍具有這種“工匠精神”的特質。它們中的佼佼者被業内稱為“小龍頭企業”,或“細分行業龍頭企業”。

我近期參觀過的威海天潤曲軸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小龍頭”企業。從名字上就可以強烈地感受這家公司産品的“單調”——這家年産值近30億元的公司,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将自己的産品終于從一個擴展到兩個——曲軸及連杆,目前該企業生産的曲軸為包括戴姆勒、康明斯等全球最著名的柴油汽車發動機提供曲軸連杆産品,占據了國内柴油汽車外包量的60%。加上出口,在全球排名第三位。

今年上半年,天潤曲軸的主營業務銷售額比2015年同期大幅增長,這和人們對實體經濟一片蕭條的印象恰好相反。事實上,在大勢下行的背景下,制造業中的不少小龍頭企業情況類似。它們的業績來自在高端市場份額的增長。

2013年,天潤與山東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高強度韌性球墨鑄鐵曲軸”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汽車配件行業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現在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曲軸工程技術實驗室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都落戶到這家規模不大的公司裡。68歲的董事長邢運波和我認識的不少同一個年代的企業家一樣,幾乎總是公司裡每天最早到崗的員工。他告訴我:“我這輩子,就幹了曲軸一件事。”言語中,既有缺憾又有自豪。他說天潤唯一的一次“出軌”,就是将騰出來的舊廠區搞了房地産開發項目,“畢竟是外行,幹得自己不滿意,我有點後悔”。他說從此收手,一心一意“軸下去”。

有趣的是,在我和該公司總經理徐承飛交談的時候,後者也說了同樣的話。但他們是兩代人,據說現在已經有“軸三代”開始挑大梁了。三代人難道還搞不出一根優秀的曲軸?我不信。

工匠精神PK創新精神

現在人們一說起“工匠精神”,就舉日本的例子,似乎中國不存在這樣的企業。但在我看來,重要的原因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過多地集中在那些快速崛起的“獨角獸”,而沒人去報道和挖掘類似天潤曲軸這種“小龍頭”。實際上,據我了解,至少在汽車配件領域,類似的企業成群結隊。和那些總在風口浪尖的制造企業不同的是,這些企業沒有将“做大做強”作為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标,而“做精做久”才是其奮鬥的方向。

我曾看過一個日本的電視節目,講的是一家公司宣稱制造出了世界上最硬的金屬,任何鑽頭都鑽不透。這激起了鑽頭從業者們的鬥志,研制出了能夠鑽透這種金屬的鑽頭,接着,不甘示弱的金屬制造商們又研制出了更硬的金屬。這個現代版“矛與盾”故事的結果是,鑽頭企業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勝利的原因是跳出了金屬鑽頭的思想慣性,研發出了砂質粘合鑽頭,利用金屬摩擦受熱強度變低的原理,鑽透了最硬的金屬。這個視頻讓人看得有些動容,凡看過的,相信沒有人不為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所折服的。

這段視頻給我們另外一個啟發是:在現代制造業中,“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居然可以是一個硬币的兩面。

和那些總在風口浪尖的制造企業不同的是,一些“小龍頭”企業沒有将“做大做強”作為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标

而“做精做久”才是其奮鬥的方向。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責任編輯:朱麗

圖東方IC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