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醫藥國際化之路還有多遠?

中醫藥國際化之路還有多遠?

時間:2024-10-29 04:18:01

中醫藥走向世界早已不是一時沖動,但在國際化的征途上仍然面臨重重屏障

在2016年12月11日頒發的“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中,醫藥行業的優秀企業天士力控股集團榮獲該獎項最高獎。在天士力現任掌舵人闫凱境領獎後的發言中,該公司已經确立了中藥國際化“三步走”的戰略,表明中醫藥企業要有大膽創新精神,與全球先進技術融合,走向高端市場,從而真正獲得“國際藥品”身份……

的确!中醫藥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又是世界範圍内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醫學界不可替代的獨特領域。

而我國相關部門也始終在倡導中國中醫藥上市企業應走向國際化,一方面實現中醫藥産品和服務在海外的推廣,另一方面努力将中醫藥文化進行更廣泛地傳播。其中,湧現出了一批業内優秀企業,比如同仁堂、雲南白藥、天士力等。目前來看,中醫藥在與中國文化差距較小的東南亞國家接受度較好,而随着針灸、藥膳等在美國、英國、歐洲等地逐漸流行起來,中醫藥的受衆群體也在同步擴大。

但盡管如此,中國中醫藥上市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仍然面臨産品不符合國外規定标準、海外市場份額不理想、文化差異和自身研發能力欠缺等問題。通過對目前在A股上市的58家中醫藥企業相關數據的解讀和客觀環境分析,筆者為中醫藥企業提出了國際化的相應對策。

中醫藥企業“出海”現狀

目前在中醫藥上市企業中,九成企業資産總額逾十億元,平均資産總額約為61.54億元。其中,資産逾百億的有八家企業,但從市值看,中醫藥企業的規模還是偏小。目前市值最高的雲南白藥約為116億美元(合738億元人民币),而這一規模是排名第十位的制藥企業葛蘭素史克規模的1/6。

從2015年的銷售額來看,各企業平均銷售額約為34億元(見圖表1)。年銷售額超過百億的五家上市企業,分别為雲南白藥、白雲山、康美藥業、天士力和同仁堂;銷售額最大的前十家中藥企業份額占到63%,因此中藥行業集中度很高。

根據2015企業披露的銷售數據看,具有精确海外銷售額的企業共有18家,占所有上市企業數量的31%。其中海外銷售額最高的企業為同仁堂,約6.5億元。但從海外銷售額占比來看,數據并不樂觀。這一比例超過10%的企業隻有三家,其中最高的萊茵生物約為46.46%。很多老牌中藥企業,譬如雲南白藥、白雲山、太極集團、昆藥集團的海外銷售占比均不足3%。

從具有海外銷售業務的相關信息中,可以看出目前中醫藥上市企業的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有170多個,出口對象以日本和馬來西亞等為主,美國是我國中藥出口的重要目标,而歐洲的出口占比相對較少。

作為中醫藥上市企業,中藥産品的研發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中醫藥上市企業2015年研發投入的分析,可以得到研發投入超過億元的共有12家企業(如圖2),其中天士力、康緣藥業和白雲山分居前三位。研發投入占年銷售額比例最多的是康緣藥業,約為12.59%;其他企業的研發比例則均小于7%。2015年銷售額最高的六家企業中雲南白藥、康美藥業的研發投入均不足1%;天士力研發投入占比相對最多,約為3.8%。

圖東方IC國際化面臨“四大屏障”

中醫藥走向世界早已不是一時沖動,但目前整體發展狀況不盡人意,面臨如下幾大問題。

第一,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是中醫藥廣泛推廣的一大障礙。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于2009年頒布了全球首部與中醫有關的立法——《中醫法(含針灸)》,這是中醫藥開始全球推廣的裡程碑。但中醫藥想要在世界範圍内被更多國家接受,各國相關中醫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将中醫藥納入醫療保險合法化就非常重要。如果中醫藥的國外使用者隻集中在華人群體,那麼中醫藥企業的國際化仍舊不會真正實現。

在中醫藥走向海外的過程中,很多企業會選擇将藥品進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認證和注冊,一旦成功,藥品的海外銷售将會相對非常順暢。但僅僅想要通過FDA法律體系,就需要時間和昂貴的資金成本。最重要的是法律體系的不同,FDA和歐洲等國的注冊标準要求藥品各成分的量化以及包括副作用在内等相關内容的說明,這對于難以辨别成分和精确劑量,以及從不關注副作用的中醫藥來說,是非常大的屏障。

另外,中國被“綠色貿易壁壘”拒之門外的中藥産品也是數目驚人的,僅2009年被拒中藥産品就超過150種。究其原因,除外國相關利益者為保護本國草藥市場的利益外,中國藥材種植、采摘等方面的管理不善也是需要關注的。

第二,中醫藥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夠理想。全球中藥的市場份額約為每年800億美元,中國的中藥比例卻不足5%,這反映了企業國際化的戰略或行動還有些遙遠。其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使中藥産品經過了FDA等相關部門和體系的認證,但并不代表企業就會得到市場認可。患者對中藥産品的陌生,以及醫生對中藥産品專業知識的匮乏,都會導緻其在醫院、藥店沒有很好的銷量。所以,中藥産品的推廣方式還值得思考。

第三,中醫藥企業面臨最大問題是文化差異。在韓國、越南等近鄰國家,中醫藥的認可度尚較高;但在美國、英國等文化差異較大的西方國家,其認可度并不理想。中醫文化中雖然也有量化的成分,但通常需要醫生自身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在用藥的劑量和配置方面經常會随時調整,在外國人看來并無章法可言。而且有些中醫藥文化的含義紛繁複雜,比如“陰陽”、“虛實”,很多國人都難以理解,要翻譯給外國人則更是難上加難。消費者不認同,銷量自然就不會理想。

第四,中醫藥企業在科研力度上還需加強。藥材、産品的研究和創新至關重要。但在海外的中藥市場上,韓國和日本所擁有的中藥專利占據70%,中國卻僅僅是0.3%。從前文的研發投入數據分析也可窺見一斑。國外很多醫藥企業不僅具有先進的管理制度,在某些化學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态度,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數據來源:根據各公司上市年報整理)進軍國際化,必先練好功

中國中醫藥企業進行國際化突圍,要下的功夫還真不少。

第一,在政策法規上積極行動。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确了中國未來15年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提出了加快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争取在中醫藥能夠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方面取得突破。所以,中醫藥上市企業應重視相關内容,采取相關行動。同時,對于FDA等法律體系的深刻解讀,能夠指導企業在戰略計劃和具體操作等方面,實現更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進步。

第二,突破“綠色貿易壁壘”。正如前文提到,“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進入國外市場設置了很大的障礙。一方面,中醫藥企業應加強自身監管,從原材料的種植、采購、包裝和制作等各方面進行嚴格的标準化控制,從而保證産品質量,不被各種規定所限制。另一方面,通過夯實自我,中醫藥企業能夠逐漸獲得在國際中醫藥制定方面的話語權,進一步改善其生存的制度環境。第三,因地制宜,采取最佳出海戰略。同仁堂在國際化進程中,一直堅守先易後難的原則,面對不同限制程度的市場,采取靈活變通的出口形式。像東南亞的市場政策相對寬松,就采取以正式藥品注冊的形式推進産品;但美國、歐洲等市場的限制較為嚴格,其采取的戰略方式則是将産品以食品補充劑或保健食品的形式進行推廣。在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家網店中,同仁堂派遣了百餘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為前來咨詢的顧客提供詳盡的服務,提升其在當地的口碑。在最新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提出了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中醫藥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這一平台,實現國際跨境電商的運營,為全球範圍内的顧客提供更為快捷與便利的産品和服務。

第四,文化“走出去”,提升國際認同感。“走出去”的不隻是産品,更應該是一種能夠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文化理念。比如:同仁堂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簽署的聯合辦學協議,将優秀的中醫藥專家派到孔子學院授課,以其為培訓基地,獲得了當地居民的認可,從而促進了新加坡對中醫的需求。進行中醫藥文化的交流,也不應局限于走出去進行傳播,還可以考慮将國外感興趣的人引進中國來進行學習和實地考察。

第五,技術創新增強“硬實力”。作為醫藥企業,科研水平是其一切發展的根基,隻有堅實的科研能力,企業的其他戰略和措施才能順利實行、長遠地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醫藥上市企業不應僅局限于内部科研能力的提升,還可以選擇與國内外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學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學習先進技術的同時,研發更加符合當地要求的産品。

(本文作者單位系:袁娅—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李祺—北京中醫藥大學,吳劍峰、孫澤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責任編輯:莊文靜

“走出去”的不隻是産品,更應該是一種能夠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文化理念。如果中醫藥的國外使用者隻集中在華人群體,那麼中醫藥企業的國際化仍舊不會真正實現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