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實體店凋敝,海瀾之家靠什麼逆勢突圍?

實體店凋敝,海瀾之家靠什麼逆勢突圍?

時間:2024-10-29 03:40:23

敢于叫闆優衣庫的國民男裝,海瀾之家在近兩年實體店凋敝潮下卻頻頻擴張,2016年實現“營利雙增”,業績遙遙領先鞋服行業

近兩年來,服裝行業不景氣有目共睹。美特斯邦威(下稱“美邦”)巨虧,達芙妮關店,李甯自救步履維艱……而愈演愈烈的“關店潮”,讓實體店紛紛轉做線上或發展O2O,有的廣借資本力量轉型以求多元化發展。

然而,實體店的凋敝并非發生在每一個企業身上。

“海瀾之家,男人的衣櫃”,一句廣告語成就了一個“國民男裝”品牌,更重要的,成立15年、專注于傳統服裝零售的海瀾之家(600398),在這場愈演愈烈的實體“關店潮”中,成功突圍: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7.39%至170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74%至31.23億元;截至2016年末,門店總數擴張至5243家,全年淨增1253家。

在取得亮眼業績的同時,海瀾之家近年來在品牌年輕化上亦不遺餘力:地鐵彩虹牆創意廣告,與東方夢工廠聯手打造馬達加斯加系列,邀請人氣明星林更新為新代言人……追求性價比與熱點資源的組合,拉攏新生代主流消費群,則成了海瀾之家門店擴張之後的轉型計劃。

叫闆優衣庫

近兩年,海瀾之家叫闆優衣庫的聲音不絕于耳。事實上,海瀾之家沿襲至今的“男裝自選”門店管理模式,的确有優衣庫的影子。

這源自2002年初海瀾之家創始人周建平的一次日本考察中,對優衣庫“自選量版式購衣”概念的心生好奇。彼時的優衣庫尚未引入中國,周建平對其店裡配色鮮活、款式多樣的貨品着了迷,并總結出類似優衣庫的日本服裝連鎖模式三大優點:衣物按性别、功能整齊分區,店鋪布局一目了然;同款式衣服可提供多種配色選擇,設計貼心;架上貨品尺碼齊全,顧客自行購物不會被導購“貼身緊逼”。

那次日本之行,改變了周建平以往對服裝零售的認知,暗下決心将“優衣庫模式”帶回國内。

2002年9月,量販式男裝品牌“海瀾之家”首個門店南京中山北路店開業。此後,緻力于成為“男人衣櫃”的海瀾之家,逐漸從沉悶、單調的男裝市場脫穎而出。每家賣場内,從商務正裝到休閑裝款式一應俱全,消費者可在心儀貨架區随意挑選,并按不同花色、尺碼自助試穿,摒棄了“導購盯梢”的銷售模式。隻有你有需求并按響貨架旁的提示鈴後,店員才會提供服務。

随後十餘年,海瀾之家不停跑馬圈地。2014年年末,門店數量已達3300多家,遍布全國31個省,覆蓋80%以上縣、市,實現營收101.25億元;并順利借殼A股上市,以600億市值躍居“中國紡織服裝第一品牌”。2015年,當各大服裝上市公司紛紛将資金投向其他領域以分散服裝單一主業風險時,海瀾之家仍未停止擴張步伐,門店數從2014年3716家再度增至2015年3990家。

“天天想轉行,永遠做外行!再普通的産業,隻要站穩龍頭就會有商業回報。”秉持這一理念,周建平一直絲毫沒有産生“跨界”的念頭,也使海瀾之家成了服裝業整體蕭條下為數不多專注主業卻活得滋潤的實體品牌。

看似激進的擴張背後,掩藏的是周建平更為“瘋狂”的野心。

“和優衣庫拼了!”周建平曾在海瀾之家投資者見面會上公開叫闆。此言一出,衆人嘩然!周建平隻得向媒體解釋:“一是優衣庫主打男女基本款,但海瀾之家在商務西裝外,也提供日益多元化的男裝休閑服飾,且定價平民化,顧客群與優衣庫存在交疊;二是原本主打一線城市、多在大型商場内開設專賣店的優衣庫,已宣布未來大力拓展二三線城市,而這正是海瀾之家的主要客源地,勢必與我們構成競争。”

深化供應鍊改革是制勝門道

2016年,國内服裝市場“關店潮”愈演愈烈,而海瀾之家“逆勢增長”再成焦點——2016年上半年淨增門店652家,門店總數猛增至4642家;更重要的,無論是直營店還是加盟店,線上還是線下,海瀾之家全部實現了驚人增長。尤其主渠道線下增幅占比高達95.13%,同比增長99.11%。

支撐海瀾之家“任性開店”、“營利雙增”的内在邏輯是什麼?

觀察可知,盡管周建平對“自選量版式購衣”情有獨鐘,運營上卻未沿用優衣庫SPA制造零售業模式(即從最初商品策劃、面料開發、生産加工、物流直至銷售,所有過程由品牌100%控制的“制造&零售一體化”策略),而是靈活扮演了一個打通上下遊中間商的角色。

周建平喜歡将此定義為“介于上遊供應商與下遊加盟商之間的‘産業鍊聯盟’”:一是海瀾之家不參與上遊生産設計,而由供應商完成設計後交其篩選,選中後下訂單,且要求供應商承諾滞銷品于兩個銷售季内退貨;二是對加盟商采取“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合作模式,即加盟商隻承擔加盟租金與流動資金,海瀾之家負責門店運營管理,同時承諾加盟商賣不掉的商品可退回總部。這就意味着,加盟商不必承擔滞銷風險,且海瀾之家承諾加盟費五年内返還。三是對成衣生産和運輸配送環節,全部外包。

好處在于,盡管門店不斷擴張,海瀾之家卻無需置辦制衣廠房和設備,也不需支付高昂勞動力成本,實現了“輕資産”運作。

但質疑聲亦随之而來。有業内人士認為,海瀾之家壓榨了供應商,自己卻不承擔存貨成本。但事實上,當下衆多中小服裝商早已瀕臨破産邊緣。對他們而言,若能在海瀾之家龐大零售終端體系下單、訂貨,等于重新組合上遊生産資源,緩解了資金鍊緊張局面。

此外,讓加盟門店承擔租金和員工成本,還要交保證金的做法,也被業内指責為“類金融”變相融資。對此更多服裝經營者一緻認為:二三線城市擁有最佳地段,唯獨缺少靈活投資渠道,海瀾之家此舉可謂盤活了零散社會資本,實現了閑置資源的優化配置。

市場最終要靠數據說話。在海瀾之家2016年上半年淨增652家門店中,隻有兩家直營店,其餘全部為加盟店。而兩者收入更相差懸殊,加盟店收入76.7億元,直營店收入1.4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瀾之家的供應鍊改革,也有效降低了存貨,渠道周轉速度和新品上架速度随之提升——2016年存貨86.32億元,較上年末95.80億元減少9.48億元,降幅9.89%;且海瀾之家坪效超過3萬元,僅次于國外快時尚品牌。

品牌年輕化勿忘“本心”

海瀾之家初創期以“國民男裝”形象,留下了款式老氣的市場認知。2016年,海瀾之家擴張之餘,同步進行品牌升級,聚焦當下最具購買力的年輕人市場。

2017年2月,周建平之子周立宸接任海瀾集團(海瀾之家母公司)總裁,周建平退居幕後。事實上,在海瀾集團幾年内(2012-2016年),周立宸曾先後接手廣告部、商品中心、電商等部門,将投放重點由電視拓展到互聯網。而自此,海瀾之家出現在大衆面前的頻率越來越高,進入平台也越來越“潮”——先是将新增人氣明星林更新納為品牌代言人,連續三季承攬《奔跑吧兄弟》、《最強大腦》獨家服裝品牌贊助;随後又贊助《火星情報局》、《非誠勿擾》等多檔網絡綜藝,實現節目關注向品牌認知的轉化。同時每年提高互聯網視頻、電影院、地鐵投放金額,注重人群精準定位。

隻是,海瀾之家此前“淳樸”、“接地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短時間内實現年輕化轉型并非易事,更非依靠更換代言人,或節目冠名就能做到。

2016年4月,海瀾之家又涉足IP市場,與東方夢工廠共同推出“馬達加斯加”系列衍生産品,試圖讓自身形象更具時尚感。然而,冠名、贊助都是“雙刃劍”。美邦便是明證。美邦曾為推廣旗下時尚電商平台“有範”App,重金冠名《奇葩說》,而後者10億點擊量并未換來預想推廣效果。因為,網綜和電視綜藝紅利期已過去,相比創新、衍生,企業更擅長跟風,後果是出現大批“炮灰”。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對此分析,對服裝品牌而言,設計和質量依然是“命脈”所在。在新老品牌更疊加速階段,款式、面料時尚化創新才是品牌升級關鍵。他建議海瀾之家“年輕化”轉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随着一線城市國際品牌的争相進駐,留給海瀾之家的市場空間将越來越小;而在三四線城市,随着品牌和消費者下沉,關注時尚的年輕人恐将陸續抛棄這個國民男裝品牌。所以海瀾之家轉變形象前,不妨先加大版型升級投入。

二是要警惕自身因缺乏特别設計産品而面臨的網絡品牌沖擊。要知道服裝公版産品在網絡售賣的價格競争力,遠遠高于實體零售品牌,這也會讓海瀾之家面臨巨大壓力。

三是必須留意國外品牌在舒适度、款式、面料等方面均在不斷創新,憑借設計好、面料好已創造出極高附加值。而海瀾之家缺乏創新設計的産品附加價值則普遍偏弱,多采取薄利多銷的規模經營路線。

責任編輯:朱麗

管理點評

海瀾之家之所以在競争激烈的男裝市場迅速殺出重圍,秘訣在于通過品牌精準定位,摸準了市場空缺并及時滿足目标人群的差異化需求——打造“男人的衣櫃”獨特标簽,在滿眼“休閑”、“商務”品類的沉悶男裝市場脫穎而出。難得的是,在信息快速更疊的互聯網時代,海瀾之家依舊堅守本業、深耕線下,憑借供應鍊的快速反應,不僅降低了庫存,帶動渠道周轉速度和新品上架速度不斷攀升,也有效盤活了零散社會資本,實現了閑置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點評人:北京瑞金麟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總監王玉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