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發展中,需要逐漸放大直接融資的比重.對此,在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舉辦的2016國際視野下的創新與資本論壇中,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楊濤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說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在規範中發展,發展中規範
中國在多年發展市場經濟之路的過程中,直接融資仍然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市場份額,在金融體系中仍以間接金融為主。雖然與間接金融的風險可控、容易操作的特點相比,直接融資的風險因素和分散特性會在實際生活當中産生一定沖擊,例如2015~2016年的股市波動造成的劇烈影響。但是,從長遠的發展方向來說,要總結經驗教訓尋求直接融資中長期的發展之策。
我認為,中央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應當提升直接金融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以債市的發展中的經驗教訓為例,國家發改委曾經放松過企業債的審批制度,後來出了風險,蒙受損失的人對政府開始抗議,成為群體事件,給政府造成很大的壓力,從此對企業債審批從嚴看待,導緻純正意義上的企業債很難打開空間。在債市方面,政府應逐步調整,控制地方融資平台,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非政府為主體的舉債,做市場化轉制。中國想把直接金融發展好,無論是股市、債市、還是其他形式都應該在規範中發展,發展中規範。從政府角度來看,是在發展中逐步規範,留下一點試錯空間,不能因噎廢食。從市場具體操作角度來看,是在規範中得以發展,不能任由種種風險累積疊加,導緻最後經濟問題政治化,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苗頭不對可以先穩一穩以求後續發展。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注冊制的實施對于降低融資成本非常關鍵
中國的企業要想融資不但面臨融資成本高也存在融資難度大的問題。首先,融資成本過高一直是難以解決甚至愈演愈烈的問題,在國際競争上本身就不占優勢。例如,中國在印尼、泰國的高鐵項目上就沒辦法跟日本競争,日本是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水平,中國的利率水平比日本高太多了。而在中國國内,無論是股權投資機構或者企業對融資成本高的感觸會更為明顯,況且,就算是如此高額的利率仍有可能拿不到銀行貸款,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大量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占據很大的市場空間和金融資源。中國的銀行以國有銀行為主,它本身不符合多元化的市場競争結構。商業銀行原本可以用更大的力氣、更低的回報去服務于中小企業的融資,但是,由于沒有實現利率市場化,導緻了銀行業的壟斷性質,而金融行業又是以銀行業為主,這種“頭大身子小”的情況是企業融資難非常重要的原因。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對于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是有直接幫助的。在發審制度之下,企業要上市看起來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不貴,但是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财務成本、時間成本、灰色成本等因素疊加在一起導緻融資成本實際上非常高昂。因此,注冊制的實施對于降低融資成本是非常關鍵的,而在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的轉變過程中,從機構監管到功能監管也要随之轉變。從原來以監管間接融資為主的套路轉向以直接融資為主的套路,并且整個架構的銜接、協調都需要改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提升直接融資需注意兩方面問題
提升直接融資需注意兩方面問題。第一,提升直接融資問題的未來重點不是規模上的提升,而是結構上的提升。過去,在談到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時候,更多的情況下是關注規模大小的問題。中國很多指标如果按照傳統的金融相關率來看,實際上都不算低,很多都要趕英超美,但是,在功能和内涵方面卻存在很多缺失。首先,直接融資能否真正降低中間成本,這個問題在場内市場已經開始存疑了。而場外市場中,一些中小企業集合性的産品并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好處,能否降低成本隻能來源于功能的考慮。其次,直接融資目前都是服務于資金需求者,真正服務于資金供給者還是比較少的。事實上,資金需求者和資金供給者的利益在某種情況下需要權衡,資金成本越高,帶給投資者的收益率就更高,反之亦然。因此,在不斷提高規模的同時,更應該關注直接融資的内涵和功能,避免出現虛假擴張的情況。
第二,産品的定價應該由市場主導而不是銀行主導。目前,銀行部門在整個金融體系當中發揮的作用、影響力過大,存在的弊端也很多,主要是産品定價的問題。在市場當中,産品是否進行有效的定價背後取決于對風險的判斷,多層次資本市場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對不同市場的割裂,而是在不同市場上制定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化的自由競争的交易規則,即使每個交易規則都有所差異,但是都可以充分競争。政府應着力于創造這樣一個市場化競争的環境,即使銀行主導仍然會在市場化競争中發揮其有效作用。因此,應更加側重于在制度和規則層面上使産品的風險定價變得更加合理,這也可能是未來讨論金融結構的一個重要着眼點。
(本刊記者曹月佳報道,王南海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