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太陽能的小算盤

太陽能的小算盤

時間:2024-10-28 10:27:37

表面看,太陽能是光伏行業裡中規中矩的一家公司,但其折舊年限過長,在建工程完工進度飄乎難定,利潤調節的空間較大。

做上市公司年報的時候,最常用的調節利潤的方式是調整庫存商品,這也是我提倡看年報一定要着重看存貨的原因。如果營收和利潤增加後,存貨同步增加,甚至增幅比業績增長更為明顯,那麼公司的業績是可疑的。

但如果庫存商品已經調節過了,積累到年報上的存貨單價較高,抵達會計事務所能夠承受的極限了,那就沒法再調了。但資産負債表的一個項目——在建工程,可以派上用場。

公司有數千個營業網點,常年有數百個在維修或新建,因此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将已經轉到固定資産的在建工程轉回去,再調整好完工率。重新過賬後,報表瞬間好看了許多。

為什麼資産負債表裡的在建工程能影響利潤?

這和在建工程與固定資産的關系有關,固定資産是用來核算達到一定價值(比如2000元以上)的經營性資産的,比如汽車、機械設備等,但是有些資産不是買來就能用的,需要建造一段時間,比如廠房,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幾年才能使用。在投産之前,對它們計提折舊是不合理的,所以這些廠房、設備放入在建工程核算,不用計提折舊。待建造完成後再轉入固定資産,開始計提折舊。

這樣,在建工程影響利潤的邏輯就很清楚了:通過延緩轉固定資産的時間,實現少提甚至不提折舊,虛增利潤。

這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假賬,因為對于企業而言,有充分的證據和手續來确定轉固時間點。準則和法規在這方面給企業開了一定的口子,但是仔細看年報,也是能看出端倪來的。

充滿貓膩的在建工程

比如太陽能(000591.SZ),這家光伏企業的股票簡稱很有特點,但這麼霸氣的名字一定代表公司是行業龍頭麼?不盡然。

2017年是光伏企業悲喜交加的一年,一方面,受上網電價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光伏發電的新增裝機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可見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大幅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中央和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開始嚴控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政府補貼持續下降,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标杆上網電價也分别下調到了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

據公司2017年年報,太陽能實現營業收入52.05億元,同比增長20.1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5億元,同比增長23.18%。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總資産為315.48億元。

2017年,公司的資産負債率為61%,這個比例在同行業算是中規中矩。公司資産總額315億元,其中,固定資産多達200億元,在建工程24.7億元,可以說二者構成了公司資産總額的大部分。

那麼,關注點就變得簡單了:折舊是否足額提取了,在建工程是否按時轉固了。

先看年報裡的折舊年限表,期限都有點超長,其中,房屋建築物都是30-45年,在上市公司中,這個折舊期限确實有點太久了;公司的核心資産——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折舊年限是18-25年,這已經是光伏設備的極限。折舊年限越長,每年需要計提的折舊就越少,對利潤的影響就越小。

如果說,公司的折舊年限多少是有點貓膩,那麼,在建工程就是公然“修飾”了。選取兩個項目來分析看看。

一是哈密景峽50MWp光伏發電項目。此項在建工程賬面餘額3億元,從曆年财報的在建工程明細看,該項目第一次出現是在2016年年報裡。百度了一下這個項目的新聞:2015年6月4日,新疆哈密景峽50MWp光伏發電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通過環評審批。因此,這個項目最早不早于2015年啟動,在2016年年報裡體現屬于正常時間。

根據2016年年報,該項目當年完工率88%。滿打滿算一年半,完成了88%,再怎麼慢,到2017年也能完成100%了吧?

然而沒有,2017年年報披露,該項目完工程度為95%。這樣的比例表示該項目完成的差不多了,但就是不轉固計提折舊。

當然,3億元的項目,一年的折舊就是1500萬元。

第二個項目是中節能複旦長興70兆瓦光伏智慧農業綜合示範項目。此項在建工程的賬面餘額高達6億元,根據新聞,是2015年10月開工的,但是在2016年年報中,完工程度30%,在2017年的年報中,完工程度就變成了85%。

這樣的施工進度完全不可控,按照2017年的進展,在2016年就該竣工轉為固定資産了。

6億元的項目,一年的折舊差不多是3000萬元。

除此之外,其餘大大小小的在建工程,都有施工進度飄忽不定、轉固定資産不及時的情況,對利潤的影響超過5000萬元。

初看公司的淨利潤超過8億元,5000萬元影響并不大,但是公司的折舊率相對較低,如果采用更加激進的折舊年限,對公司的利潤影響就巨大了。

影響有多大呢?在折舊年限超長、部分在建工程存在沒有及時轉為固定資産的嫌疑情況下,2017年的折舊有8.79億元,甚至超過了淨利潤。假設折舊年限壓縮一半年限,當年的淨利潤就虧損了。

稅法隻對折舊最低年限進行限制,防止公司提取折舊過快減少了利潤,從而影響當期的所得稅。而對于折舊的最高年限,會計準則進行了限制,但相對來說這個限制是非常寬松的。某些上市公司就采用了最高上限,換取更好看的利潤指标。

退居幕後的政府補助

2017年,16号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對政府補助的核算重新規範。修訂後的準則将政府補助進行了重新分類,不再全部體現在營業外收入,而是根據性質分别計入營業外收入、遞延收益和其他收益。

因此,想一張表顯示出公司的政府補助情況就變得十分困難,好在交易所對政府補助的披露都有嚴格要求,通過仔細研讀年報可以查找出相關内容。

其他收益裡的3014萬元可以确定是政府補助,看起來并不算多;營業外收入裡有105.9萬元為政府補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遞延收益裡,高達5.40億元的政府補助,這是特别容易被忽視掉的項目,不過遞延收益并非一次性計入,本年新增622萬元,攤銷2588萬元。

新的會計準則淡化了政府補助在财務報告中的地位,也對分析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增添了些許難度。

從行業盈利情況來看,2017年,光伏行業喜獲豐收,在不久的将來,光伏補貼徹底取消後,這個行業依舊可以自負盈虧。為了淘汰落後産能,鼓勵光伏企業做大做強,國家對光伏行業的補貼也轉變了方式。2018年5月31日,發改委、财政部和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分布式光伏2018年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規模;将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雖然政府補助在逐漸退出光伏行業,但鼓勵行業發展的政策卻日新月異。2018年4月,國家電網公司在第二季度工作會議上表示重點把服務新能源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對棄風棄光率進行控制。光伏行業經過多年的煎熬,真正技術先進、高質量的光伏發電企業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春天。

但太陽能是否還能如期享受補貼,需要再觀察。

融資風險和經營風險

作為“重資産”企業,公司融資壓力非常大,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長短期借款高達130多億元。2017年、2016年和2015年,公司财務費用分别為6.72億元、5.25億元和5.12億元,占公司當期淨利潤的比重分别為82.93%、77.39%和103.87%。

一旦貸款利息增加一個百分點,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就超過1.5億元。

近年來,光伏的補貼不斷下降,上網電價也反複調整,政府補助對光伏企業的影響非常重大,甚至決定了一些企業的生死。對于無法跟上行業主流盈利水準的企業,就面臨着被淘汰出局的情況。

從整體業績來看,太陽能屬于中遊水準,不用太擔心政策調整帶來的重大沖擊。但是目前需要面臨棄光限電的問題,因為區域電網整體負荷發生變化或其他因素而導緻相關電網公司對公司光伏發電項目限電,會對公司收入産生不利影響。由于新能源集中度過高,在内蒙古等地已經出現了棄光限電的情況,其實公司的在建工程進度起伏變動過大就有很大因素是棄光限電。

光伏行業的競争非常激烈,已經到了大浪淘沙後的兼并期,因此,支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是研發實力。以隆基股份為例,公司2017年拿出11億元進行研發,占營收的比例為6.77%,以保持公司領先實力。

而太陽能2017年的研發支出為1.3億元,僅占營收的2.51%。與同行相比,研發投入不足,競争力堪憂。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