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着,目前存續的保本基金将面臨清盤或轉型為靈活配置基金。Wind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共有120隻保本基金,引人注意的是,當中有不少處于虧損狀态。
在此情形下,基金公司打算如何處置目前存續的保本基金?若保本基金轉型,将面臨哪些困難?帶着以上疑問,記者采訪了多家基金公司,得到一些解釋。
逐步受到冷落
資管新規的出台,讓本就不斷萎縮的保本基金處境更加尴尬,由于新規禁止資管産品保本保收益,這令存量的保本基金被迫清盤或轉型。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本基金整體規模縮減至1858億元,而在去年年底,這一數字為1971億元,這已比去年年初的2953億元減少近三分之一。其中,大成景恒保本混合型基金、國聯安保本混合型基金目前規模不足5000萬元,跌破清盤紅線。
所謂的保本基金,其實與通常的靈活配置基金模式差不多,也是将資金配置在債券、股票、現金多個品類上。隻是,通常對高風險資産——如股票配置比例相對較低,大部分投資于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産品。
事實上,實現保本也是有條件的。保本基金通常有2至3年的鎖定期,到期之後,投資人才能實現保本;若是提前贖回,則享受不到這個待遇,而且贖回費用為1.5%,比其他類型基金要高。但可以看出,保本基金是暗含剛性兌付的。
北京某基金公司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保本基金的成立是公司綜合考慮投資者需求、公司産品類型以及市場情況所成立的産品,其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産品屬于較低風險類投資産品。”
國内第一隻保本基金——南方避險增值誕生于2003年,而保本基金真正迎來爆發是在2015年股災過後。這一年,股市暴跌行情令投資者趨于謹慎,“避險”能力突出的保本基金恰逢其時、風潮漸起。2015年,共有17隻保本基金推出,2016年,這一數字多達70隻。
近期,保本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張引起監管層高度重視,市場上有一種擔憂,保本基金無序化發行一旦遭遇極端行情,非常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此外,市場上擔保機構的擔保額度接近上限,部分基金公司為了能夠順利發行保本基金運用“反擔保”的手法,潛在風險較大。
監管層近年來一直推進打破剛性兌付,保本基金的保本特點也不符合監管層維護市場穩定的意圖。在此情形下,2016年上半年,監管層開始暫緩審批保本基金,自當年10月後,市場上再無新增保本基金。
面臨轉型難題
盡管名為保本基金,但在運作過程中,它也并非持續“保本”,因部分投資于股票、債券等有一定風險的資産,保本基金也會出現沒有收益,甚至倒貼錢現象。Wind數據統計,目前有4隻保本基金單位淨值小于1元,包括:諾安彙鑫保本、鵬華金鼎保本、中融融安二号保本等,這意味着,上述基金運作過程中已有所虧損。
若考察近半年收益,則有更多保本基金表現不盡如人意。Wind數據顯示,共有14隻保本基金最近6個月(截至5月17日)收益為負,其中中融融安二号保本、華商保本1号、長城久潤保本、銀河潤利保本、平安大華保本分别為:-5.3%、-2.5%、-1.9%、-0.9%、-0.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虧損保本基金,近年來投資債券的比例不斷加大。2015年二季度,諾安彙鑫保本投資債券的比例為23%,股票5%,其他資産65%,現金19%,目前,該基金配置債券比例已高于95%。與此同時,鵬華金鼎保本于中榮融安二号保本,當前配置債券的比例亦超過95%。
顯然,高配債券并未讓上述基金獲得理想收益。在北京某基金公司業内人士看來,在經曆了2016年的股債雙殺和2017年整年萎靡的市場走勢後,一些保本基金實現保值增值的理财目标實屬不易。
在低配股票、高配債券的情況下,其他保本基金即便未虧損,收益率也難言樂觀。Wind數據顯示,目前120隻保本基金中,102隻近6個月收益率為正數,但收益率最高的廣發穩裕保本僅達到3.04%。
比起保本壓力,更讓基金公司困擾的是,在新規下保本基金的命運即将終結,未來面臨清盤或轉型為靈活配置基金。上述基金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已着手清盤存量保本基金,後期操作以公司公告為準。
無疑,目前規模較高的保本基金轉型壓力更大。Wind數據顯示,存量保本基金中,南方避險增值、廣發穩裕保本、易方達保本一号、彙添富盈安保本、中銀保本等規模均超過30億元。
在被視為過氣産品情況下,一些保本基金若要開始轉型為靈活配置基金,從保本變成不保本,投資者很可能不會買賬。從已結束保本周期的産品來看,基金持有人多數選擇了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