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梅盡管時間終究會把真相“生”出來,水落.."/>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藏在時間裡的真相

藏在時間裡的真相

時間:2024-10-27 09:47:37


    □馮雪梅

盡管時間終究會把真相“生”出來,水落石出,可這“生産”的過程往往一波三折,乃至險象環生

國王死了。兩個王子還年幼,護國大人是國王的弟弟……等一等,這個故事很熟悉,不是嗎?中國曆史上,叔侄争皇位的不少,由此上演的各類宮廷戲你恐怕多多少少也看過,沒有任何新意,就算講個外國故事,也不稀罕。可我想說,那些“曆史”都是真的麼?比如說,孝莊皇後到底嫁沒嫁多爾衮?四爺胤禛有沒有篡奪皇位?雍正又是怎麼死的?

史學家會有他們的說法;不過,真相或許并非史書裡寫的那麼簡單。那些謎一樣的故事,經久不衰地流傳,沒有人感覺厭煩,總是津津樂道。它們變換着姿态不斷出現在野史、民間故事、電影、戲劇、小說裡,從來都韻味無窮、魅力不減。

發現真相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考古學》雜志評選出的“2013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就是理查三世的遺骸被發現。英國萊斯特大學考古隊通過對比地圖和利用鑽地雷達技術,終于确定了萊斯特某個市政停車場就是英王理查三世的葬身之地。理查被草草地掩埋,沒有裹屍布和棺材,埋葬時雙手被捆綁,身上有十處創傷。

“暴君”理查的形象深入人心。依照曆史學家托馬斯·莫爾(對,就是寫《烏托邦》的那位先生,執著的天主教聖徒,後來在宗教與權力的鬥争中被斬首)的記載,理查為了順利登基,不惜殺掉兄長的兩位王子,甚至诋毀自己的母親,宣布前國王哥哥愛德華四世為私生子。而莎士比亞劇作裡的理查三世,跛足駝背、面容醜陋、奸佞邪惡。
    理查三世是約克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這個王朝的代名詞是“玫瑰戰争”。為了争奪王位,蘭開斯特家族(族徽為紅玫瑰)和約克家族(族徽為白玫瑰)打得不亦樂乎。後來以約克家族獲勝,愛德華四世統治英格蘭暫告停歇。

然後,曆史就變得有點兒撲朔迷離。這一小段時間——愛德華四世死後,理查三世奪位,再到亨利七世開始都铎王朝——不過兩年時間,在英國史上并不重要,基本是輕描淡寫:篡權暴君很快就死于戰場(英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戰死沙場的國君),屍體曾被祼體示衆,遺骸後來不知去向。

可恰恰是這一段“公論”,慢慢變得不那麼真實可靠。

偵探小說家約瑟芬·鐵伊就提出了質疑,她讓自己筆下的蘇格蘭場警探葛蘭特去“還原”真相。那個在莎翁筆下“天生我一副畸形醜相,不适于調情弄愛”的暴君,其實有着一張年輕飽滿帶着微笑的臉,這讓擅長“辨臉”,幾乎從無閃失的葛蘭特打死也不相信他會殺侄篡位。

證據看起來很充足。衆所周知的暴虐形象來自莎翁的名劇《理查三世》,劇作家的史料來源是托馬斯·莫爾的編年史。但是,奪位的血腥故事發生時,莫爾還隻是個孩童,他不可能是現場見證人;而作為都铎王朝的寵臣和大法官,莫爾當然也不會替“前朝的逆子叛臣”說話。

果真如此?我立即去翻大衛·休谟的《英國史》。休谟講述的那個“耳熟能詳”的篡位故事,“臭名昭著”的理查自然好不到哪兒去。不過一查出處,休谟的“還原”來自權威的托馬斯·莫爾爵士。

也就是說,我們了解的曆史是錯誤的?要知道,“塔中王子”可是英國小朋友噩夢中的人物——兩個可憐的王子被困在倫敦塔上,邪惡的駝背叔叔偷偷潛入卧室,用枕頭捂死了他們。據說,你問十個英國人,有九個半會給你講這個故事。難道就沒人覺得事情不對勁?沒有史學家“清醒”地發現問題?幾百年裡千千萬萬英國人都執迷不誤?

對此,作為最著名的偵探小說之一,《時間女兒》的作者鐵伊,如何解釋?

她讓警探葛蘭特講出了一個名詞:“湯尼潘帝”——這原本是威爾士的一處地名。傳說當年邱吉爾任英國内政部長時,曾派軍隊開槍掃射,血腥鎮壓當地的礦工罷工。然而,事實真相卻是警察根本就沒有帶武器,所謂的流血事件隻是在場的一兩個人流了鼻血。

類似的真相還有。美國獨立戰争前的波士頓大屠殺,不過是一群暴民向英軍崗哨扔石頭,總共死了4個人;蘇格蘭一則動人的殉教事件中,兩位投水而死的聖潔女性,實際因通敵叛國被起訴,後來獲得緩刑安然無恙。

顯然,鐵伊并不滿足于給你講個偵探故事,她其實想說曆史中的那些“謬誤”并非偶然,它們更可能是鍛造曆史的普遍方式。如此讀偵探小說,有些沉重了。可有些時候,曆史真如連環殺人案一樣,需要“福爾摩斯”去抽繭剝絲。甚至有一些“大案”,至今未破。

辛苦勞累了一天之後,毛姆大叔說,他實在沒有興趣去看那些大部頭的名著,而隻想挑一本偵探小說,在溫暖的爐火邊,消磨一個閑适的夜晚。閱讀了無數本偵探小說之後,毛大叔總結出寫作這一類小說的鐵律:對謀殺的數量嚴格控制,超過兩起時,謀殺就變成了屠殺:最合理的殺人動機無非是金錢、恐懼還有複仇;偵探小說家的任務就是講故事;經典的推理模式很簡單:兇案發生,嫌疑産生,發現真兇。

《時間女兒》的創作路數不在此列,它也不會帶給你一個輕松悠閑的夜晚。是的,兇案發生了,小王子被殺;嫌犯也有,理查“十惡不赦”;真兇呢?沒人知道。至于曆史的真兇,更是逃之夭夭。

盡管時間終究會把真相“生”出來,水落石出,可這“生産”的過程往往一波三折,乃至險象環生。理查的遺骸終于被挖掘出來,頭骨複原之後制作的頭像,絕無“暴虐”之态。不過,DNA的檢測也帶來更讓人吃驚的發現,理查很可能是他母親的私生子——這恐怕不是力挺理查無罪的鐵伊想要的吧。

嘿嘿,曆史就是如此波詭雲谲,關于它的謬誤讓人慨歎又無奈,有些時候連提出質疑都得小心翼翼,翻案的代價太大。某些“定論”是難以撼動的,探尋真相的努力會被逼進陰暗的死角;即便“謀殺”曆史的真兇已經找到,人們也隻能視而不見。

不如就把它當作偵探小說讀。沒準,你就是神探夏洛克。

(作者為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