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改革正值困難時期,但考慮到中國龐大的杠杆水平,繼續推動金融改革非常重要。否則,杠杆化将繼續人為地使利率保持在低位,儲蓄也将繼續被低效配置
□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奧(AliciaGarciaHerrero)
在新一屆中央政府推出的各項改革中,國内金融改革或資本賬戶自由化,似乎最受關注
近期,國際評級機構标普和穆迪下調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這是對中國的關注和提示(實際上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并非降級),并不意味着它們認為中國經濟将發生硬着陸。然而,中國的負債如果繼續增長,可能會對經濟中期走勢産生影響。我認為,中國短期内不會發生硬着陸,中國還有政策調整的空間和時間去處理去産能等關鍵問題。同時,國企改革必須堅定推進。國企改革最關鍵的部分不是減少過剩産能,而是改變造成生産過剩的激勵機制,并改善國企内部的經營管理體制。
引言
經曆全球金融危機後數年的經濟不景氣,中國金融改革從2012年開始提速,其标志是人民币彙率浮動區間從中間價上下0.5%擴大到上下1%,利率浮動區間也在擴大。在新一屆中央政府推出的各項改革中,金融領域改革,即國内金融改革或資本賬戶自由化,似乎最受關注。中國政府非常關心金融市場的穩定,因此,開放資本賬戶自由化是個大膽的改革。這表明,中國迫切希望成為一個真正的經濟強國。從曆史上看,要成為經濟強國就要擁有國際貨币。人民币要想成為國際貨币,就需要具有可兌換性。關鍵在于,中國政府能維持資本賬戶多大程度的“有管理的”可兌換來實現以下兩個目标:既要人民币成為風風光光的國際貨币,又要相對穩定的金融市場。
同時,中國已開始着手大規模的舉債經營。這一切都從公共部門開始,尤其是地方政府從銀行借貸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各企業紛紛效仿,從國内外大量借貸。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和企業尚未停止這種舉債經營。
本文講述了以下兩大主要趨勢:一是金融改革特别是資本賬戶自由化,二是舉債經營,并作出總結。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負債可能成為資本賬戶自由化的巨大障礙,甚至(如果自由化過程未受阻)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成本。換言之,金融改革和舉債經營可比作兩列相向而馳的火車,除非其中一列偏離方向,否則必定會相撞。
中國金融系統自由化進程及展望
2005年以來,人民币開始擴張——盡管隻是少量擴張,同時利率走廊部分自由化。2012年以來,金融改革再度提速,2013年3月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台後,改革動力更大了。
事實上,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國明确将金融自由化和其他幾個重要領域的改革列為優先項。中國還宣布在2020年之前實現一系列重大“突破”。對此,大家解讀為在此之前完成利率自由化、人民币自由浮動和資本賬戶充分自由化。更通俗地說,是要減少下列領域的金融限制:(1)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巨大壁壘;(2)為保護銀行利潤實行的利率管制;(3)欠發達的國内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4)不靈活的彙率機制和大部分沉睡的資本賬戶。
中國正多方面采取措施。在外部,中國擴大彙率區間,推動人民币成為國際貨币,促使人民币不僅在更大範圍内使用,而且以更多的方式使用。在國内,加快利率自由化進程,并在銀行業引入更多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