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淺談“讀圖時代”曆史課中的圖像使用

淺談“讀圖時代”曆史課中的圖像使用

時間:2024-10-27 10:05:15

摘要:讀圖時代是指當下人們對圖文視頻形式的媒體傳播易于接受的閱讀方式。此背景下,在曆史課中使用圖像資料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對此,本文提出,要注意圖像不能取代文字閱讀,過度用圖會導緻課堂的娛樂化,使學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思維缺乏深度流于膚淺。對圖像的使用要依照科學正确的原則進行選擇,本着傳道授業解惑的原則,使學生智育德育美育、思維得到提升。

關鍵詞:讀圖時代圖像資源視覺沖擊娛樂化

近年來,人們對信息的接受以圖文結合或以圖代文的形式較為常見,有專家稱之為讀圖時代。圖片包含的信息不僅直觀而且生動形象,迎合了人們短平快的閱讀需求,很受人們歡迎。其實,把不易理清楚的人物或事件的關系脈絡用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是國内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左圖右書”圖文并茂,如司馬遷《史記》中的十表。那麼,如何運用豐富的圖像資源為曆史課堂服務呢?

一、一圖勝千言,圖像資源多多益善

1.豐富了教學資源

随着網絡的傳播,曆史類的視頻、圖片為數衆多。這些圖像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曆史課的教學資源。此類資源鮮活、生動,在使用的時候無論是創設情境還是烘托氣氛都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且相關資源提供的曆史事實可以和教材融為一體,拓展了教學内容。如筆者在校本教材《抗日戰争》一題時,首先播放一段川軍将士出川上前線的影視資料,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頓時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然後分防禦、相持、反攻三部分講述,通過豐富地圖像資料再現了中國軍民奮起反抗侵略,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史詩,揭示了“遠離戰争,珍視和平”這一永恒主題。學生課後反映本節課觸及靈魂感慨良多。這節課的效果有力地證明了,圖像資料比語言表述更深入人心更具有說服力。

2.活躍了課堂氣氛

現在的學生對空洞的說教非常不感興趣,對枯燥的課本也難以産生興趣。如果我們将圖像資料與課程進行整合,把圖片、音頻、視頻等融入到教學中,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内容。信息的接受需要多渠道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如在講述曆史上的淝水之戰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影視動畫,把苻堅戰前“草木皆兵”的恐慌心理形象地展現出來,滑稽的畫面讓學生開懷大笑,在笑聲中消除了疲勞。

3.提升了教育效果

圖像直觀形象,一圖勝千言。在曆史課上,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選用圖像資料,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曆史學習能力,形成正确的曆史觀。在幫助學生形成曆史概念的基礎上,可以促使審美能力、德育等教育效果的提升。

現在的曆史教材基本上做到了“圖文并茂”,寓教于樂。插圖形式各異種類繁多,例如實物照片有遺迹、遺址、古迹、文物等,非實物圖有地圖、示意圖、平面圖等。例如在欣賞“秦皇陵兵馬俑”的插圖,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是兵馬俑的宏偉氣勢,驚歎于古代工匠的高超的藝術和智慧。如果僅僅停留在此層面就過于膚淺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秦國從商鞅變法到天下歸秦的富國強兵的内在邏輯聯系。還可以跳出一朝一代的桎梏,從兵馬俑陪葬始皇帝談談中央集權制度,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獲得思維上的升華。一圖多用、發散思維,真正使圖像起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圖像資源中的藝術精品,在進行智育滲透的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秦磚漢瓦、魏晉石刻、唐三彩、宋瓷器等圖片會讓學生由衷地贊歎中國古代的雕刻雕塑的藝術之美;王羲之的《蘭亭序》、顔真卿的《祭侄文稿》、趙孟頫的《膽巴碑》等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的藝術之美。教材中的名人畫像,如嶽飛、文天祥、林則徐、譚嗣同、秋瑾等讓學生在觀看時,結合人物在曆史評價中的地位會深切感受到這些曆史人物精忠報國的情懷。對于一些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插圖,如武昌起義、遵義會議、三大戰役等,通過引導學生換位帶入圖中人物,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嘗試對圖中人物進行曆史性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二、使用有取舍,精挑細選甯缺毋濫

1.用圖過度導緻課堂娛樂化

曆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過去性和不可重複性。物理化學可以創造實驗條件使結果複制或重演,而曆史不是這樣,随着時間已經成為過去的才能稱為曆史,過去的事情不可能重新經曆,這與學生的認知經驗是背離的。“讀圖時代”下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習慣于圖像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年輕人對于電影、電視、漫畫等圖像媒體情有獨鐘。曆史教師通過圖像資料動态展示給學生,學生很容易把曆史知識以形象思維的方式加以理解,圖像資料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學生的記憶。但是圖像使用是一柄雙刃劍。使用得當會起到上述改善課堂效果的正面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當,比如把教學變成圖像展覽或者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視覺感官刺激,會使課堂娛樂化,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圖像資料的直觀生動形象的優勢不言自明,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設定好的畫面是制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觀衆隻是被動接受,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觀衆的想象力。當視覺沖擊代替了深層次的思考,對曆史的認知就會流于膚淺,從而導緻認識的偏差。用圖過度還會削弱學生對文字的興趣,覺得純文字表述難以理解枯燥乏味令人厭煩。對學生來說,知識的獲取主要途徑來源于文字。而文字的閱讀體驗與圖像的閱讀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二者各有所長,不能相互代替。對于曆史的學習,更多的是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而不是圖像視頻。如果養成對圖像的依賴,毫無疑問在鑽研的深度上就不可能深入。文字的閱讀具有深刻性、領悟性、豐富性和包容性,給讀者提供無窮的想象空間,也為不同的人提供了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闡釋。對于同樣的文字,同一個讀者随着年齡的不同閱讀的時候體驗也是不同的,“一千個讀者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圖像是難以做到的。而讀圖體驗是用眼睛的舒适取代了思考的快樂,用遊戲取代了閱讀,為娛樂放棄了沉思,在獲得低端的快感的同時失去的是思維的深邃。

如今的曆史題材類的影視粗制濫造的太多,或戲說成風,或荒誕不經,如果在使用的時候不加選擇,就會使經過處理的距真實情況相差甚遠的故事取代了曆史的真相。為避免解讀偏差,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在圖像展示之前進行知識鋪墊,之後進行啟發反思,把圖像資料的感性和文字的理性相結合,給學生以思考,而不是讓課堂娛樂化。

2.量體裁衣傳道授業是根本

圖像資料該如何取舍,筆者認為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要遵循的根本原則。教師要把真實的曆史事實傳遞給學生。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教學,并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圍繞傳道授業解惑三原則來取舍圖像資料。僅僅為視覺服務的花枝招展的圖像會分散學生思考的注意力,要堅決予以舍棄。在曆史教學上,教師以專業精神體會教材,合理使用圖像資源,在發揮圖像資源直觀形象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讓課堂成為電影院,也不能把課堂當成秀場。如果把圖像當做調節氛圍、吸引注意力的工具,圖像資料就失去本來的意義了。教師要采取提示、對比等教學手法,運用啟發學生思考,去發掘圖像背後隐藏的信息,以使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以《古代希臘》這一節的學習。如何讓學生明白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形成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呢?這是教學中的難點。為此,筆者通過對圖像的合理運用,達到了化難為易,便于理解的目的。筆者首先展示了古希臘城邦分布圖和春秋戰國諸侯分布圖。讓學生看圖思考,随後抛出問題:古希臘地理環境和春秋戰國地理環境分别對希臘文明和中國文明有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其實要回答并不容易,筆者随後把問題一分為四(下面隻有三個),層層遞進。

問題一:觀察地圖,比較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的地理環境對經濟活動有何影響?答案:古希臘人民從事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而中國人民從事農業生産。

問題二:比較古代希臘與古代中國的經濟活動對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何影響?答案:古代希臘的糧食生産受到限制,而葡萄橄榄等經濟作物廣泛種植,便于開展海外貿易,自由的社會環境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觀念。古代中國的糧食生産較為發達,自然經濟發展需要大一統的維護,保守封閉的觀念容易形成中央集權的政治。

問題三:地理環境是民主政治的決定因素嗎?答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地理環境是客觀因素比較重要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合理運用圖像資料層層深入層層遞進,讓曆史結論的形成水到渠成。可見,改變過去難點教學中司空見慣的隻記結論不講過程的填鴨式做法,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圖像資料的使用能達到有效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才是合理的使用。

圖像資料的引用還要遵循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對涉及邊界劃分的地區,尤其是敏感地帶,如果一定要引用,要嚴格依照國家權威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進行處理。如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識别、對南海諸島的标記等。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極其嚴肅的問題,不能有一點疏忽大意。部分曆史老師在備課時從網絡上下載課件不加修改或者稍加修改就直接在課堂上使用。如果地圖出現錯誤,如在講述中日關系的時候引用國外勢力标注的地圖釣魚島寫為尖閣列島,不僅會對學生的認識産生誤導,還有損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讀圖時代”,曆史教師應該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育人原則下,對圖像資料的選擇使用去僞存真、小心謹慎,正确選用、科學使用。充滿生機而又不陷入娛樂化的課堂才是我們需要的課堂,積極參與而不陷入膚淺化的學生才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學生。

(作者單位:南陽市宛西中等專業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