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發展小微金融科技 高效服務實體經濟

發展小微金融科技 高效服務實體經濟

時間:2024-10-26 05:36:36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就業主體,根據較新的全國工商聯數據,民營企業占中國GDP的60%以上,就業占到80%,而90%以上的民營企業都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關系到民生、社會穩定的一件大事。但是,我國的中小企業重要性在金融方面沒有反映出來,中小微企業融資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國在這方面尤其落後。

誠然,中小微金融服務機構在開發針對性小微金融産品的道路一直異常艱難與曲折,以至于到今天我們都沒有很好的解決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我從事中小微金融相關的工作已有十幾年時間,主要有兩大體會:一方面是小微金融供給側亟需變化,另一方面是面對巨大的市場機會。

中小企業融資難,根源在于金融供給的收益和成本不匹配

金融的核心問題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金融行業廣泛使用抵押品,作用就是降低和克服風險。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就難在缺少具有流動性的抵押品,它有固定資産,但沒有流動性,對于債權人就沒有吸引力。金融機構一般不接受把生産性固定資産作為抵押品,很多中小企業主不得不用自己的房産作抵押來融資。

無抵押品的信用貸款逐漸成了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它是純信用貸款,對信息的要求就更高,結果導緻了成本的上升。中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一筆幾十萬,通過利差賺不到多少錢。而為了發放這筆貸款,要信息收集、還原報表,再根據财務報表得出授信額度,需要大批員工的大量時間,成本和收益是不對稱的。

從經濟學角度講,收益和成本無法匹配,正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根本原因。

金融機構要努力地降低交易成本,才能夠真正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主流的金融機構,如銀行的信息采集等風控成本沒有辦法降下來,因而其對中小企業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這是由客觀經濟規律決定的。

實踐證明,中小企業融資隻能靠遍地開花的小型金融機構,還必須是民營的,才具有靈活性和效率性來為中小企業服務,比如,數量較大的各地小貸公司。

但遺憾的是,監管機構在開放小貸機構的同時又通過行政手段大大限制了其杠杆率。杠杆率越高其淨資産收益率就越高,由于政策限了杠杆率,小貸機構就不得不依靠提高利率來覆蓋風險。這樣,中小微企業從小貸機構拿到的仍然是“高利貸”。而且,全國的近1萬家小貸公司,因為業務模式單一、放款資金不足等原因,目前大多數又處于業務停滞狀态。

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中小企業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但據我觀察,沒有看到太成功的案例。互聯網金融主要集中在簡單、易标準化的消費貸,而不是小微企業貸。小微企業貸的風險控制成本比消費貸要高很多,債務人多樣性、複雜性都遠遠超過了消費貸。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應該怎麼辦?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到底由誰來提供産品與服務?這些基本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影響到民生問題乃至社會穩定。

破局小微金融困局要靠金融科技的力量

破解之道,金融科技給了一部分答案。

對于金融科技(FINTECH),我認為其核心是金融技術,是傳統金融+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金融。我所供職的金融機構,其金融科技業務就是按傳統金融+互聯網來發展的,而不是純線上的P2P。

兩者的本質區别在于,典型的P2P模式是純線上化地利用網上及第三方數據來評估債務人的信用和違約率,根據預期的違約率決定能夠覆蓋壞賬損失的貸款利率。

但單純的線上模式有兩個問題無法回避:

第一,網上可獲取的信息數量和質量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簡單根據法院執行記錄、網上爬蟲技術抓到的數據去評估客戶的信用風險,這些信息都可以參照但是不能夠做出準确的信用評價。

第二,我國整體的信用環境目前不是很好,甚至還在惡化。這決定了純線上的P2P适用範圍有限,隻能發放短期的和極小數額的的消費信貸,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在可以預見的較長一段時間,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仍要依靠傳統的線下金融模式,其服務成本要低于純線上的模式。服務成本主要是獲客成本與壞賬損失的成本。

純線上化有其問題,但并不是說就可以忽略互聯網技術。恰恰相反,傳統金融,在嚴苛管控風險的基因上,亟需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一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獲得感。

發揮金融科技的力量,準确定義金融科技,是為了理清金融和技術的關系,為了讓技術為金融服務,最終讓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歸根結底,隻有實體經濟才能創造價值,金融不服務實體經濟沒有出路,單純的技術如果不能提高金融的效率,這樣的技術沒有價值。

小微金融市場巨大,金融科技想象無限

如上所述,破解小微金融困局要靠傳統金融+互聯網的金融科技力量,而不是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我不認為傳統金融機構用了互聯網技術就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更要在傳統的金融供給領域中不斷地創新,同時使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成果,有可能部分的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商業演進、技術進步到今天,傳統的小微金融市場+互聯網的發展空間将是巨大的,尤其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小微金融服務供給方式。而就目前的數據可獲得性和社會信用環境來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們依然要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

面對傳統小微金融市場+互聯網的巨大發展空間,發達國家沒有做起來是因為其傳統金融機構效率已經相當高了。而我國有機會是因為傳統金融機構效率低下,這對于從事中小企業融資的民營機構來說是巨大的市場機會。

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做這塊市場,隻能由小型民營機構充當主力軍。這裡面的機會還在于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條塊分割、市場分割,人為增加了金融機構的成本,同時也創造了很多的商業機會。

我們看到,中小企業貸款都是非标準化的。而運用金融科技,能夠把傳統的非标操作盡可能的标準化。金融科技企業在标準化服務和适應多樣化的客戶需求之間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充分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擴大市場規模。

開發出适合中小企業的産品和服務,很适合當下快速成長的民營化、專業化金融科技企業。它們有自己作為放債的主體及工具,同時采用金融技術,是金融和技術的緊密結合,效率比較高,技術部門為前方的資産挖掘部門來服務。

總結來講,小微金融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需要社會各方形成合力、推進改革、持續創新。金融科技企業要更加接近市場,在有效地控制金融風險基礎上提高自身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效率。金融機構效率的提高就意味着自身服務成本的降低,也意味着給融資的中小微企業的利率降低,這就達到了高效服務實體經濟。

(作者系中國耀盛金融科技事業群總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