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崔惠峰:堅守質量,十三年如一日

崔惠峰:堅守質量,十三年如一日

時間:2024-10-26 05:00:54

崔惠峰今年34歲,是海爾集團冰箱工廠的一名工人。他已經在海爾的工廠裡工作了13年,13年來他每天的工作都是對着生産線上的冰箱,但他從沒有感到厭倦。他說做一項工作,就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能在120個不同工種的工位上熟練操作,改進了30多項冰箱生産工藝,編寫了200多份工作标準化指導書。我們問他這些成績都是從何而來,腼腆的他卻幾乎不假思索,說這都是同事一起努力的結果。

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極緻

崔惠峰1984年出生在山東濱州的一個農村家庭,2004年他加入海爾集團成為一名冰箱裝配工人。那一年還是學徒的他估計不會想到多年之後自己可以站在冠軍的領獎台。

崔惠峰說,剛到工廠什麼都不懂,師傅教什麼,自己就學什麼。但慢慢他發現如果僅僅是進行這種流水賬一樣的工作,自己并不能得到進步和提高。于是他開始主動出擊,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求教師傅和同事,解不開的技術疑問就找專家解答。穩重的性格讓他能夠沉下心來思考,也有毅力堅持。

崔惠峰待過焊接、灌注、注料等120多個冰箱生産的崗位,每個崗位他都可以熟練操作。後來他擔任了冰箱總裝、發泡工序班的組長,練就了冰箱制造裝配的技能和絕技專長,也開始慢慢向新來的工人傳授自己的技術和體會。

2014年,默默無聞的崔惠峰成為了在海爾集團人盡皆知的明星。憑借紮實的技能功底,他在青島市第十三屆創客技能大賽上一鳴驚人,創造了4分30秒裝配一台冰箱的記錄。輝煌的背後,是日複一日的堅守和從不懈怠的勤勉。

在同事眼裡,崔惠峰對産品質量的苛求近乎“病态”。“以冰箱的裝配間隙為例,在整個行業内,将間隙控制在0.5毫米以内就屬于達标,但崔工卻不斷追求極緻,在他的要求下,我們不斷改良工藝,最終将裝配間隙縮小到0.2毫米以内。”總裝線上的一位技術工人稱,0.5毫米比起0.2毫米看起來相差不大,顧客可能也不會因此要求維修、退換,但體驗度就會下降。

即便是技術純熟的老技工,崔惠峰也有提心吊膽的時候,他最擔心的就是冰箱産品下線後的市場反饋。崔惠峰說,他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将所在行業的産品做到無可挑剔。在他看來,用戶對産品哪怕有一點點不滿,都意味着他和他的團隊工作不到位、技術不過關。

崔惠峰說,下線前冰箱質量的抽檢、對冰箱各項返修問題的跟蹤、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解決等,都需要眼裡揉不進沙子,而這一切的最終目标,就是确保生産的冰箱在質量上無可挑剔。

“我也是一名普通消費者,一旦買到質量不合格、使用不順手的産品,往往會對整個品牌失去信任。對我而言,需要做到的就是确保‘産品零缺陷,用戶零抱怨’,把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想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将生産流水線上的每一道工序做到極緻。”崔惠峰說。

“家電行業的裝配車間,最需要經驗豐富、技能完善的能工巧匠。”崔惠峰說,除了提升技能,,還亟需端正工作态度和職業覺悟,對自己高标準嚴要求,努力将産品品質從99%提升到99.99%。

智慧和匠心孕育碩果

冰箱的制造過程在現代機械的幫助下已經變得并不複雜,人需要參與的勞動過程相比以前已經大為減少。随着工業4.0時代的到來,海爾集團提出了“互聯工廠”的概念,提前布局未來可能改變的生産方式。

新的工作方式要求高素質的人才。崔惠峰通過網絡、電視等各個渠道對新的生産方式和前沿技術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學習,他察覺到每次工業的變革,都是對一線工人的大考,如果不能及時跟上時代的發展,就會被時代淘汰。

在自我追趕的過程中,崔惠峰在業務上更加得心應手,他不僅熟練操作各種新型設備,并且開始在工作中改進工藝和流程。最讓他感到滿意的,是他對冰箱焊接工藝的改進。焊接是冰箱制造的重點工序,人員技能要求高,整體質量把控極為嚴格。焊接用的銀焊條要焊一次蘸一次焊粉,這是國内行業的通用做法,但焊接工人反映這種方式既影響操作節奏,又影響質量和現場整潔,崔惠峰自己也多次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他不停地查閱資料,找到專家一起探讨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與同事領導反複溝通,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進行了各種嘗試和努力,最終崔惠峰成功的引入藥芯焊條新技術,使焊接過程可以持續進行,省去了繁雜的蘸粉環節,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節省了生産成本。

在冰箱制造過程中,崔惠峰還提出了多項技術創新——“冰箱在線性能自動檢測技術”可以做到實時監控冰箱各項功率指标;“自動化掃描安檢項目”實現了質量追溯的信息化;“漢森閥檢漏工裝”使冰箱抽空灌注不良率降低為零……

30餘項工藝創新背後是崔惠峰一顆工匠心在驅使。除了攻關與創新,崔惠峰還肩負着培養新技術工人的重任。多年來在一線的堅守讓崔惠峰積累了大量的工作實踐經驗和心得體會,他在生産線上手把手、一遍一遍的傳授給後輩工人。他累計帶徒77人,由他培養的工人中有3人成長為技師,20餘人成為各自生産線的骨幹力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