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沈陽:老工業基地在改革中轉型振興 

沈陽:老工業基地在改革中轉型振興 

時間:2024-10-26 05:29:53

在改革開放中經曆陣痛,在轉型中實現創新發展。

你還記得嗎?在我國發行的第三版人民币中,深綠色的兩元紙币上正面印刷的機床工人的工作畫面,體現了我國當時工業發展的狀況。而這個“機床”正是沈陽生産的機床。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雄厚的沈陽有着“東方魯爾”“中國重工業搖籃”“共和國裝備部”的美譽,還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共和國的長子”,它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200多個第一。

随着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東部沿海地區率先崛起,東北地區受戰略轉移、政策體制等因素影響,逐漸被東部沿海地區拉開差距,各城市産業發展同質化嚴重、發展類型單一,隻注重發展數量而缺乏創新路徑,這導緻了城市發展緩慢,也使沈陽經濟的城市化水平增長速度放緩。

但是,伴随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沈陽開啟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特别是近年來,經過轉型升級,沈陽這座全國重工業基地又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全國八大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

沈陽渾河灣全景

縮影——沈陽鐵西區

“過去跟現在比,那肯定相差太多。”家住沈陽市鐵西區的李建國是沈陽機床廠的一名退休工人,1980年剛參加工作的他隻有18歲,還隻是一個普通的車工學徒。

“那時候工廠在北二路上,一眼望去周圍全是廠房和平房居民區,周圍立滿了煙囪,風一刮黃沙漫天,而廠區裡的環境也不是很好,設備老舊,車間裡還散發着加工金屬産生的刺鼻氣味,我們常年工作在這種環境裡,衣服上都滲透了這種味道,想洗都洗不掉。”李建國對《中國報道》記者說,“現在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周圍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到處都是綠化帶,以前的廠區、平房也都變成了樓房和商場。以前買菜要去農貿市場,買日用品要去百貨大樓,買家電還要憑各種各樣的票,如今隻要帶上手機,這些東西在一個商超裡都可以搞定。”

曾經的鐵西區,集中了沈陽市75%的大中型企業和66%的工業産值,僅一條北二路就聚集了包括沈陽機床廠、變壓器廠、電機廠、汽車齒輪廠等衆多國企,中國的第一枚國徽、第一台拖拉機、第一輛内燃機……都在這裡誕生。“在當時,如果誰家有人在鐵西的工廠裡上班,那都是讓親戚朋友羨慕的一件事。”李建國說。

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的鐵西區漸漸冷清下來,大多數企業都處于停産和破産狀态,不僅工人沒錢,整個鐵西區都成了有名的貧困戶,昔日最讓鐵西驕傲的大型企業,如今卻成了鐵西背上的巨大包袱。

遼甯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沈陽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在計劃經濟時代,沈陽的發展得到了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但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幹預減少,以往過度依賴國家投資的沈陽受到市場沖擊而逐漸衰落。”

為了改變現狀,從2002年起,鐵西區開始了“東搬西建”的全面改造,把原來的工業企業搬到了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而老鐵西區由于離市中心近,區位優越,在工廠搬走後則獲得了衆多開發商的青睐,以鐵西區中心鐵西百貨為商圈不斷向外擴展,萬達、家樂福、宜家、紅星美凱龍、奔馳、寶馬、保時捷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入駐,随着地産和商業的開發,當年粉塵漫天、污染嚴重的鐵西區環境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2012年8月,伴随鐵西老城區内最後一座工業企業的遷出,鐵西區徹底實現了從重工業區向中高端住宅區的蛻變,如今的鐵西區已成為沈陽城内首屈一指的新型商圈。

“現在住宅環境比過去好多了!沒想到自己也能住進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看上60英寸的彩色電視,上下樓還可以乘坐電梯。”李建國很有感觸地說,“80年代我們全家人還擠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僅有一台18英寸的北京牌電視。那時候工資也不多,除了供全家開銷基本攢不下來閑錢。現在可以說過得很滋潤了,家裡電器應有盡有,前段時間孩子還給我們買了一個掃地機器人,我心想現代人的生活可真是高科技,連掃地都用上了機器人。”

“這些年由于沈陽各城區的不斷建設,交通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出門比以前更方便了。哪像我們那個年代,出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現在真是發展得太快了,不僅有空調公交車,還有地鐵和網絡專車。”李建國說。

探索——老工業基地的轉型

一台台機床、一輛輛拖拉機、一輛輛自行車、一台台變壓器都是那個年代最先進的産品,當年沈陽憑着遙遙領先其他地區的生産效率,把這些産品行銷全國,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但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特别是90年代市場經濟确立之後,由于勞動統包、統攬的就業制度,陳舊的設備和工藝,僵化的管理,産品開始難以适應市場需求變化,一些企業在競争中陸續敗北。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幹意見》,從此開啟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征程,沈陽也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

沈陽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2013年,沈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8%,在副省級城市中增速最快;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28.9億美元,年均增長9.8%,總量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615億元,對GDP貢獻率達到54.2%,比2003年提高21.2個百分點,稅收占全市的41.7%,表明工業仍是沈陽的立市之本、發展服務業之源。梁啟東說:“振興十年是沈陽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期,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2015年以來,以遼甯省為代表的東北經濟出現全面下滑,沈陽機床、沈鼓集團等鐵西區老牌大型國企則在更早之前就出現了淨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局面,這讓人們意識到,一些老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遼甯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萬強表示,在以重工業為主、長期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沈陽,投資效率其實并不高,有效投資占比不是太大。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這标志着新一輪東北振興全面啟動。同年11月,沈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确定了未來5年和15年奮鬥目标,通過了《沈陽振興發展戰略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沈陽建成引領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到2030年建設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中心城市,推進國際化、區域一體化、城市空間優化、産業多元化和人的現代化五大發展戰略。

沈陽市委書記易煉紅表示,作為東北唯一特大中心城市,沈陽在新時代坐标系中來定位自身,置身東北亞的大格局來思考,提出了把沈陽建設成為“四個中心”的奮鬥目标,主要目的就是率先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努力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沈陽探索”。華晨寶馬遼甯沈陽鐵西工廠沈陽市市長姜有為認為,新一輪振興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沈陽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要抓住戰略性新興産業,突出高新技術,改造優化傳統産業存量,培育做強新興産業增量。

此外,為了實現全面振興發展,近年來沈陽還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實施“三引三回”人才引流。易煉紅表示,要把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邁向全面振興新征程的突破口,努力将沈陽建設成為行政效應最高,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同時,要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下功夫,抓實抓好“三引三回”活動,讓投資興業者在沈陽有發展空間、有用武之地、有實現價值和夢想的機會,确保形成人才築夢和城市發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升級——創新激發内生動力

在新時期,沈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在産品結構、生産方式、營銷模式方面的創新升級。

以華晨寶馬為例,2009年以來,華晨寶馬在沈陽投資總額超過520億元人民币,今年5月,總投資76億元的華晨寶馬大東新工廠投産。“圍繞華晨寶馬整車生産,大東區已集聚配套企業30多家,未來幾年總産值有望達到2000億元以上。”沈陽市大東區代區長劉克武說,華晨寶馬在汽車行業整體下行背景下逆勢而上,帶動當地汽車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寶馬2017全年給沈陽帶來了240億元的稅收,還直接提供了1.7萬個就業崗位。如今,在沈陽大地快速成長的華晨寶馬,已被國家發改委确定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合資合作的典型,被中德兩國政府共同認可為中德國家關系友好的實踐者。

然而,“寶馬雖好,但僅靠一家企業很難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東北大學教授、科技部科技政策東北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寶貴對《中國報道》記者說,如果有一群寶馬式的企業就不一樣了。

近年來,沈陽有了越來越多的“寶馬”。例如沈陽機床,為了改變虧損命運,曆時7年多投入11.5億元,攻克數控核心技術,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台平台型智能數控機床,并初步形成了包括核心技術、智能終端産品、智能工廠、智能制造谷、智能工業雲以及新商業模式在内的I5智能制造生态體系,實現了從“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在2017年扭虧為盈,實現盈利1.1億元。

沈陽鼓風機集團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優秀代表,不斷為中國石油、化工、電力、冶金、國防等重大工程項目完成國産裝備的重任,憑的就是把科技創新擺在了第一位。在遼甯省營口市,沈鼓集團建立了一個占地面積85萬平方米的新廠區,這是企業自主研制的用于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等行業的核心裝備廠區——10萬立方米控溫裝置及壓縮機組。它每小時能從空氣中分離10萬立方米的氧氣,這一裝備已經通過國家鑒定,意味着中國重大裝備國産化又一次取得曆史性突破。

然而,像華晨寶馬、沈陽機床、沈陽鼓風機這樣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很難複制,該如何破解可持續發展這一難題呢?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說,隻有面向人類的未來進行産業布局,沈陽才能獲得未來長久發展的動力,“中國在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超過100個行業,過去我們講‘互聯網+’,現在我們也講‘機器人+’。沈陽打造中國第一個機器人未來城,其實就是在打造一個足以改變城市命運的寶馬式企業群。”

曲道奎表示,東北制造業本身需要轉型升級,需要智能化,需要制造模式的改變。那麼,機器人、人工智能、數據在這方面又有很大的支撐作用,這樣實際對東北的振興,對沈陽的快速發展,特别是對整個産業結構的調整和新型産業生态的構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洪瑞

四個中心即東北亞國際化中心,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東北亞先進裝備智能制造中心,東北亞高品質公共服務中心。

近年來,經過轉型升級,沈陽這座全國重工業基地又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全國八大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之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