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網絡直播 規範才能行穩緻遠

網絡直播 規範才能行穩緻遠

時間:2024-10-26 04:38:04

解詞

網絡直播是指基于互聯網,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向公衆持續發布實時信息的活動。網絡直播起源于廣播直播和電視直播。随着技術進步和人們對于需求的不斷增長,網絡直播逐漸形成非常迅猛的文化态勢。2016年爆發的全民直播新浪潮,則更多是基于移動互聯化的語境。

論調

一塊屏幕、五花八門,随意切換、任君挑選。有人視直播為無聊虛度的典型,有人卻說它比現實世界更精彩。談笑間,四方強雄并起,數億用戶湧動,硬是在2016年的資本寒冬中,造出了一個“直播元年”。

2016年4月,文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網絡直播企業已經突破200家,并繼續保持增長。CNNIC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44億,近一半網民有過觀看網絡直播的經曆。

在資本的強力推動下,網絡直播産業在2016年迅速發展,呈現出三方分化的狀态:一是秀場類直播,脫胎于視頻聊天室的直播模式,因形态存在時間最久,并且長期覆蓋了海量的三四線城市的網絡男性用戶,導緻“秀場”一度成為網絡直播的代名詞;二是遊戲類直播,遊戲直播與極具黏性的電競産業相結合,成為了直播産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後起之秀的遊戲直播平台,内容更為專業化;三是泛生活類直播,随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泛生活類直播平台誕生,并在2016年迅速帶動全民直播風潮的興起。泛生活類直播弱化了顔值和競技對主播的重要程度,正在最大化地展現直播的核心價值:陪伴與分享。

網絡直播為何擁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為何能締造出如此巨大的市場?又為何在2016年實現集中爆發?這與網絡直播本身的特性難以分開。網絡直播擁有更加全面豐富的視聽感受、實時沉浸的互動體驗。随着移動互聯網發展不斷深入、視聽技術的成熟進步,4G網絡、智能設備的普及,讓網絡直播的參與門檻不斷降低,其吸引力、感染力得以充分釋放。

同時,移動互聯化的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媒介,還将給未來的商業、文化、生活帶來機遇和改變。而和藝術、旅遊、VR、社交等不同行業的深度結合,可能産生新的化學反應,如“直播+電商”“直播+客服”“直播+公益”領域已經開始了有益實踐。

然而,肥沃的的土壤能長出奇花秀木,也可能生出雜草。2016年,網絡直播同樣傳出許多“走調”的聲音:嗅覺敏銳的投資人紛紛出手,唯恐失了先機;不溫不火的主播們瘋狂炒作,渴望一夜成名;主播跳槽逐利而走,内容低劣突破底線,受衆茫然無從選擇……少數直播平台不惜走低俗化的路線,一些投資人士也隻是看重眼球效應帶來的經濟效益,給網絡直播的長遠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直播要想成為更主流的信息共享和傳播工具,就必須堅持新的發展理念,真正管理好内容,杜絕一切違規違法行為和低俗内容,讓直播助力美好分享。隻有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直播行業才能捍衛未來的想象空間,赢得一個更大的發展風口。

供圖/CFP記事

互聯世界,熱點不斷。那邊剛發出“無圖無真相”的呐喊,這邊就進入了“全民直播”的時代。網絡直播以超高的話題性、參與度和資本吸引力,成為2016年度傳播方式變革的焦點,全面進入娛樂、遊戲、傳媒等多個領域。但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短視行為,亟待規範引導。

直播神器亮相全國兩會

每年全國兩會,不僅是代表委員商議國是的盛會,也是新聞媒體激烈比拼的賽場。搶代表、截委員、争頭條……兩會要“跑”,但僅靠“肉搏”已經過時了,2016年全國兩會上,新聞媒體記者開始廣泛使用“直播神器”。

兩會采訪需要每名記者盡可能拿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材料。2016年兩會現場,随處可見記者利用自拍杆“又當攝影師又做主持人”,一個人完成出鏡解說、采訪和現場錄制,并将畫面實時傳送給用戶,時效性、現場感大大提升。網絡直播可圍觀、可分享、可評論、可互動、随時随地觀看的特性,使網民可以更全面、更形象地體驗以往“遙不可及”的新聞現場,增加了網民觀看與參與的熱情。

網絡直播在媒體行業的廣泛運用,一方面體現了新聞媒體創新傳播方式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受衆不斷增長的媒介需求。與此同時,也要警惕和依法管理違法和不良信息借助網絡直播平台的大面積傳播。

國家網信辦出台直播新規

互聯網直播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形式迅猛發展,但部分直播平台傳播色情、暴力、謠言、詐騙等信息,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别是給青少年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還有的平台缺乏相關資質,違規開展新聞信息直播,擾亂正常傳播秩序,必須予以規範。

2016年11月4日,國家網信辦出台《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并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家管理部門的重拳出擊,為直播行業樹立基本規範。

《規定》明确提出,不得利用直播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互聯網直播服務制作、複制、發布、傳播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内容。

《規定》出台後,管理部門大力整頓、持續監督,直播平台也紛紛完善“實名制”“黑名單”等管理手段,發展優質内容、加強行業自律,促進網絡直播産業健康持久發展成為業界共識。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部長王四新認為,《規定》通過“雙管制”“分責制”等明确了政府監管機構與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國家網信辦與地方網信辦的職責,有力保障了直播安全。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