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為什麼說VR不會成功

為什麼說VR不會成功

時間:2024-10-26 03:53:46

文|馬迪

我始終認為,VR隻是我們通往AR的一個充滿樂趣的階段,VR在娛樂和場景體驗方面的優勢是不可估量的,我們應該盡情歡迎和享受這種技術帶來的新鮮體驗。

一年多前,我在寫下第一篇關于VR和AR(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Reality,簡稱AR)的文字時,并沒有想到VR會火成現在這樣。中關村的年輕人像聊天氣一樣聊VR,絕對是緩解尴尬又有逼格的好話題。許多大型商圈也陸續開設VR體驗館,有人戴着VR眼鏡探索神奇的虛拟世界,更多人則站在旁邊看着大張着嘴、手舞足蹈、舉止滑稽的他……如此盛況讓上了點年紀的我想起當初3D技術剛流行的那會兒。平凡的現實場景早已不能滿足人類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了,3D看了這許多年也已經不再新鮮,完全浸入式體驗的VR時代似乎即将到來。

對火爆的VR領域,有很多人持不同的看法。比如史蒂夫·巴克(SteveBaker),他曾參與同美軍合作的頭戴顯示器研發項目,是VR領域的專家。他認為現有的VR設備都遠未成熟,甚至因為存在無法突破的技術限制,VR也許能流行一時,但永遠都不會成功。

這還得從VR的實現方式說起。虛拟現實(VirtualReality),顧名思義就是由計算機生成一個完全虛拟的環境,在外人看來就是在頭上戴一個潛水鏡一般的大眼鏡。這就是VR顯示器。要徹底投入虛拟世界,就必須占領用戶的全部視野。兩台小的高清屏幕為兩眼分别顯示略有位移的圖像,以創造三維的視覺錯覺。除了顯示器,另外一個重要部件是感應器,它能将使用者的動作反應到虛拟環境中,人一動,眼前的虛拟視野也跟着變化。

但如果你真的體驗過VR,除了爽以外,還一定會感覺到暈。這就是VR技術的緻命傷:VR暈動症,即強烈的眩暈感、失衡感,甚至惡心、眼花等等。許多人認為眩暈是由系統延遲/卡頓、或者畫面的分辨率/刷新率太低、又或是不準确的頭部定位引起。也不斷有各方聲稱已經解決了暈眩的問題,或者馬上可以解決。

但史蒂夫·巴克不同意這些說法。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深度知覺。

深度知覺是指人對物體遠近距離即深度的知覺。人不僅能感知平面的物體,還能産生具有深度的三維空間的知覺,主要靠我們的雙眼。著名的視崖實驗說明,剛會爬的嬰兒已經具備相當好的深度知覺。這個實驗的理論是:如果想判斷一個生物是否具有深度知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懸崖邊上,看它會不會讓自己掉下去。

有點簡單粗暴,但的确也有道理。

視崖實驗是在一張1.2米高的桌子上進行的。被試者被放在中間,一側是堅實的桌面,另一側則是透明的厚玻璃。對年齡6到14個月的嬰兒進行測試發現,大多數嬰兒即使在母親的召喚下,也拒絕爬到有透明玻璃的“懸崖”一側。出生不足24小時的小雞、小綿羊也接受了測試,它們也同樣不會犯“失足”的錯誤。對視覺依賴度不高的小老鼠則完全無所顧忌,隻要有堅實的地面,虛假的“懸崖”根本吓不倒它們。

除了與生俱來的視覺,我們還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更多關于深度知覺的線索,比如線條透視、空氣透視、物體的明暗陰影以及物體的大小常識等。這些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判斷物體與自己的距離,并在大腦中形成“烙印”—這是一種我們幾乎意識不到的規律,一旦違背了規律,大腦會變得十分困惑,我們會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别扭”。

也就是說,大腦判斷眼前的畫面是否合理,除了靠眼睛,更重要的是大腦在綜合分析。VR能夠對雙眼顯示不同的圖像,卻無法完美重現來自不同距離的光線等等細節。如果VR一直呈現的景象都是3米外的遠景,問題還不會太大,因為我們的視力有限,大腦會忽略很多細節。一旦切到近景(比如低頭看地闆的時候),大腦就會感到異樣,也就是暈眩感。

VR的另一個不可戰勝的“對手”是物理法則。在真實世界裡,當你在運動時突然停下,身體會感受到慣性,你的大腦已經提前為你考慮好這個動量了。但在VR中,這個法則并不存在,眼睛告訴你,你在快速移動,身體卻沒有感受到動量,你的大腦一定會意識到這一點。

因為這兩個理由,大多數人将無法擺脫VR眩暈。隻做一些炫酷的内容放在遠處,你站着靜靜旁觀就好?這樣的VR還是VR嗎?

即使沒有發生眩暈,也有其他問題。美軍對VR的研究中,有實驗對象在實驗結束後出現恍惚,或者失去方向感。研究者因此認為,“VR後駕車”可能和醉駕一樣危險,用戶應該在使用VR設備24小時後,再進行飛行或駕駛汽車。

我始終認為,VR隻是我們通往AR的一個充滿樂趣的階段,VR在娛樂和場景體驗方面的優勢是不可估量的,我們應該盡情歡迎和享受這種技術帶來的新鮮體驗。但若是從實際出發,論到真正推動社會發展、改善人類生活,AR終将超越VR。與VR不同,AR是将虛拟畫面疊加在真實世界之上,因此名為“增強現實”,是科幻電影中的常見元素。目前,随着谷歌、佳能、高通、微軟等大公司的入場,我們已經看到第一批消費級AR産品(如谷歌眼鏡)。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隻是保持耐心,因為不論是VR還是AR,都需要更強大的計算力支持,這才是目前最缺乏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