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二孩家庭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懷

二孩家庭需要更多的社會關懷

時間:2024-10-26 01:46:13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當初,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在中華大地吹起的時候,面對着貧窮落後、百廢待興的局面,領導人想到了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的忠告,隻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讓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現實相适應,才能看到民族振興和蓬勃發展的希望。為此,中國普遍推行了“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少生了幾億人的同時,也伴随着經濟社會的飛快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長起來的一代代青少年,具有了顯著的“獨生子女”時代的特征。

幾十年彈指一揮間,中國的城鄉面貌和社會景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整個國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獨生子女”的父母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而今,當經濟學家們把“人口紅利”挂在嘴邊的時候,人們意識到,讓更多家庭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時代已經到來。政策的變化猶如一夜春風,讓億萬中國家庭有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還生嗎?”“生了嗎?”成為很多人關心的生活課題。

在這種情況下,女性生育第二個孩子的生活成本、現實困難等問題,就逐漸浮出了水面,成為人們日益關切的社會問題。其實,即便在“隻生一個孩子”的年代裡,職業女性的勞動權利與生育保障之間,就已經形成了重要的社會共識。曾經有一個職場白領女性在懷孕後,單位分配給她的新工作就是“打掃廁所”,這位女性還是高薪人士,她向媒體投訴說:“有掙這麼高工資的清潔工嗎?”

這種“清潔工孕婦”的存在,說明了有的用人單位漠視女職工的權益,把辛苦生孩子的女同事看成是“額外負擔”,并千方百計地進行刁難,已經違反了相關勞動法規。以前,在“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社會環境裡,女職工在懷孕、哺乳等特殊時期的權益保護,早已列入立法機關的議事議程,并在詳盡的法律規定中得到了具體體現。勞動仲裁、民事審判等行政、司法力量,也都會積極介入這種糾紛,為的就是重點保護孕期女職工的權利。可以這樣說,不管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對懷孕女職工進行照顧已經成為廣泛的共識。

因此,有的單位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就表明“隻要男性”“不要女性”,其中就包含着“頭疼”于女職工的懷孕、生産、哺乳等因素。但白紙黑字,明文規定,在勞動法規面前,這些心裡的“小九九”和“就業歧視”往往拿不上台面,隻能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一旦真發生不善待懷孕女職工的事情,隻要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或者将用人單位告上法庭,當事單位往往會敗訴,落個“千夫所指”的下場。歧視懷孕女職工的做法,已經成為勞動關系法律和實踐中的“高壓線”。

在經濟和生活壓力不大的條件下,下決心生育二孩的家庭越來越多,而這些,正是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初衷,人口數量的增加,為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享受“人口紅利”埋下了伏筆,為未來中國的發展增添着新的希望和活力。

因此,二孩政策是今天的中國帶給明天的發展饋贈,考慮到撫育孩子過程中的現實付出,應該動員社會調動更多資源向二孩家庭傾斜,切實解決二孩家庭所面臨的各種難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多生一個孩子帶來的經濟壓力,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反而在中小城市,因為生活成本較低,現實壓力不大,很多年輕人願意生育二孩。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二孩的誕生,不僅帶來了新的生活樂趣,也伴随着現實的煩惱。家裡兩個孩子,增加了撫養難度,除了雇保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深度幫助,成為很多家庭的現實選擇。照看隔代人,已經成為很多老人晚年生活中的重要任務和日常安排。但是,養育孩子不僅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國家和社會需要給予支持的重要方面。在女職工懷孕、生産、哺乳期間給予照顧,是最基本的社會要求。在幼兒保健、教育、醫療、住房和生活補貼方面,需要給予二孩家庭更多的政策保障和經濟支持。

劉暢中國青年報國内時事部主任中青公益研究院秘書長中國記者最高榮譽獎—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