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福建莆田“百年複茂”的前世與今生

福建莆田“百年複茂”的前世與今生

時間:2024-10-26 01:16:38

這家餅店生意紅紅火火,糕餅飄香的歲月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記憶裡。

複茂掌門人郭繼光2017年8月5日上午,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文獻路的古谯樓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莆仙十音八樂”正被傳承者們表演得如醉如癡。而在古谯樓沿街的一角,随着故鄉熟悉的樂器聲,來自菲律賓的老華僑張思成正在老伴兒及兒女的帶領下,尋找到了一家叫做“複茂餅家”的糕餅店。離開莆田60多年,張老先生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複茂餅家”這口家鄉的味道。

張思成老先生口中的“複茂餅家”,70多年前門店開在古谯樓西側,是張老先生兒時的回憶,後來幾經易址,早已搬離他處。當年這家餅店生意紅紅火火,糕餅飄香的歲月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記憶裡,镌刻在遠走他鄉的海外遊子的濃濃鄉愁裡。

複茂百年經典大禮餅、綠豆餅、家鄉粽、興化麻薯、平安餅發展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曆史。百年經典大禮餅是莆田傳統的肉餅,在興化地方習俗中,具有象征吉祥、團圓、喜慶的含義。複茂大禮餅經曆四代人傳承,在莆田糕餅制作史上有較高地位。

在莆田,“複茂餅家”已有100餘年曆史。從最早臨街的一家店,到遍布莆田全市的64家精裝門店,店中每一塊糕餅都傾注了“中華老字号”傳承百年不變的品質。而這種品質背後是複茂糕餅百年誠信的積澱,更是每一代複茂人傳承、創新、超越的不變追求。

“從爺爺到父親,再到我這一代,我們已經完成了‘百年複茂’的夢想;我希望在我的堅守下,複茂傳統能夠延續到我兒子甚至我孫子,在他們手中能夠完成下一個‘百年複茂’的目标。”陽光、儒雅、健談、開朗、自信,這是複茂掌門人郭繼光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55歲的郭繼光是福建複茂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還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複茂餅家”制作技藝第三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是中國首位在烘焙行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烘焙專家。

對郭繼光的采訪,就像聆聽一段中國近代曆史,家族故事中揭開一個“中華老字号”百年發展背後的滄桑與過往。

前塵舊事

“說‘百年複茂’,就不得不從我爺爺郭誠猷說起。”郭繼光關于家族的曆史稔熟于心。

20世紀20年代中期,郭繼光的爺爺郭誠猷被涵江“複茂餅店”聘為師傅,專門研習綠豆餅的制作技藝。由于爺爺聰慧好學,努力勤快,在做綠豆餅的同時,很快便掌握了廣東餅的制作手藝。他還利用閑暇時間到外國傳教士那裡學會了面包的制作工藝,為當時涵江餅店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爺爺有糕餅制作的天分,很多糕餅的制作,他隻要看人做兩遍後就能掌握其中的要領。在東家幹了5年左右,我爺爺負責起了餅店的所有經營。有一天老闆顔孝良把爺爺叫到跟前,表達了5年來對爺爺貢獻的感激,後又鼓勵和支持爺爺去莆田城關自立門戶,擴展複茂的影響力。可見爺爺在老闆心中的分量。”郭繼光說。

20世紀30年代初,郭誠猷來到莆田城關,在文峰宮大路街租了一間店鋪,創辦了複茂餅店的分店。當時郭誠猷的分店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由于爺爺很好地秉承了複茂的經營理念,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很快他的餅店就成為莆田城裡經營中式糕餅、西式點心最大最有名氣的餅店。”

人生有順水,同時也會有逆風。20世紀40年代初,正當郭誠猷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複茂面臨一次滅頂之災。

“文峰宮附近着起了大火,街面上幾十家店鋪毀于一旦,爺爺的店鋪也未能幸免。”這場大火沒有把郭誠猷打倒,幾個月後他重振旗鼓,在古谯樓的西側重開“複茂餅家”。

“爺爺育有五男四女,隻有父親對糕餅情有獨鐘。父親中學沒有畢業就跟着爺爺經營糕餅生意,并從爺爺那裡學到了一手非常精湛的制作手藝。”郭繼光說,當時“複茂餅家”和城裡大多數糕餅店一樣,都是“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由于爺爺郭誠猷和父親郭意德父子同心,辛勤努力,生意日漸興旺。

爺爺郭意德(左三)、父親郭繼光(左四)、孫子郭旭(左二)祖孫供圖/複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爺爺和父親經營的‘複茂餅家’參與公私合營,爺爺被分配到城郊供銷社負責城郊糕餅廠的生産,父親則在莆田縣城關糕餅廠任技術骨幹。那時候父親和爺爺還應顧客需求,常常利用晚上的時間為客戶制作糕餅。”郭繼光說正是爺爺和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使得複茂糕餅的制作工藝得以傳承。

新世今生

在郭繼光所在的公司采訪,聽“百年複茂”的新老故事,品茶、吃甜點當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

“我5歲就在父親和爺爺的身旁看他們做糕餅,那時生活貧困,站在跟前就是為了吃上一塊,那時的耳濡目染和從小對糕餅的感情,也是我後來改行的原因。”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位笑容可掬、滿腹經綸的非遺傳人郭繼光竟然是半路出家。

1979年,17歲的郭繼光考入福清師範專科學校,兩年後畢業到離家45公裡外的一所中學任英語教師。當時,恰逢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複茂糕餅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郭繼光(右)在向顧客講述從前制作所用的模具“從文革到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是沒有個體經營的,我上班的時候正好迎來整個國家的改革開放,我第一個月40.5元人民币工資中的15元就給了父親來置辦制作糕餅用的鍋竈等,讓父親和爺爺重起爐竈重操舊業,複茂糕餅從那時候開始又重新回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郭繼光說。

改革開放後,國家鼓勵個體戶經營,郭繼光的父親和爺爺重開“複茂餅家”,在保留傳統糕餅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人參糕、椰子丸等新産品,産品一上市就深受群衆喜愛。由于複茂糕餅貨真價實,又是老字号,生意甚是興隆。“父親和爺爺不僅在自家的店裡銷售糕餅,還把東西批發到城裡的各個零售店。”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複茂餅家已經做到家喻戶曉,産品銷往莆田城鄉。

“複茂餅家”的真正發揚光大還是到了郭繼光這一代。一位中學英語老師是如何放棄自己心愛的職業轉投糕餅這一行業?“每次從學校回到家,我都會看到年邁的爺爺在辛苦勞作,退休的父親一大早就要騎着自行車把糕餅送往城區各個銷售點,作為家裡的長子,看到這些場景心裡很不是滋味。”郭繼光說那個時候他盡量幫父親和爺爺多幹點活兒。

“1991年爺爺病逝。臨終前他拉着我的手,一再囑咐我要把‘複茂餅家’做下去。看着一起生活了近30年的爺爺離我而去,内心那種失去親人的痛可想而知。當時我就暗暗發誓,一定要把祖輩的夢想延續下去,讓‘複茂餅店’遍布莆田。”

爺爺去世後不久,郭繼光就北上南下四處尋師學藝,專程趕往當時中國烘焙技術最好的廣州華美烘焙學校學習,師從中國烘焙界十大名師之一周發茂。這次廣州之行對複茂日後的發展産生了深刻的影響。郭繼光不僅學到了最新的糕餅制作工藝,還研發了“福建名牌産品—媽祖平安餅”“中華國餅—複茂白蓮蓉月餅”等新品種。最重要的是這一路郭繼光開闊了眼界,打開了思路。

為了爺爺臨終的囑托,為了家族未竟的事業,郭繼光放棄了自己喜愛的教師職業,精力全部投入到“複茂餅家”的經營和發展上。1996年他創建了複茂公司,家庭小作坊變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企業;1998年複茂發展連鎖;2003年複茂公司升格為“福建複茂食品有限公司”,具有百年曆史的“複茂餅家”進入傳統産業現代化經營;2004年複茂建成8000多平米的生産車間和總部大樓,複茂工業園初具規模,成為一個集研、産、銷、教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中華老字号”“全國十佳餅店”“誠信企業”“福建省名牌産品”等榮譽紛至沓來。

曾經的“教師情結”,以及對于社會、對于中國烘焙業的“責任情結”,郭繼光始終認為人才培養對企業發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保證中國傳統糕餅産業的可持續發展,郭繼光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人民币,于2010年12月啟動了中焙烤“英才計劃”,先後與福州大學、河南技術學院、莆田學院、福建師大福清分校、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内外高校合作辦學,至今己經培訓了51期1000多名學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烘焙專業技術人才。

“100多年來,複茂傳承創新不僅僅隻為能夠留得住記憶中的鄉愁,家族幾輩人的堅守努力更想為家鄉人做出一塊好餅,一種穿越百年的好味道。複茂人做餅如做人,我們不僅注重品牌,更注重被時光打磨了100多年,持之以恒的匠人匠心品質。”郭繼光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