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構築人才高地

中國構築人才高地

時間:2024-10-26 01:08:36

為了打造更好的“留人”環境,中國不斷采取各種措施:“千人計劃”“人才簽證”“留學生創業”等,為儲備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一些城市密集出台了大量引進人才的措施,在高端人才服務方面,出台一攬子政策,旨在打造人才生态最優環境。

人才新政聚天下英才

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正式對外發布“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短短20個小時,就有30萬人注冊并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面對蜂擁而至的人流,天津不得不“打補丁”出台解釋政策提高落戶門檻。

進入新時代,中國各地對于人才的渴求格外熱切。

2018年3月,北京發布《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通過多種方式不拘一格地為本市行政區域内各類創新主體引進緊缺急需人才”。這些人才聚焦在重點領域,包括加大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金融、體育、教育衛生、高技能等7類人才的引進力度。

武漢、西安、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反應迅速,在短短時間内相互跟進。引進人才的措施貨真價實,有的大大降低了落戶門檻,有的則拿出真金白銀進行各種補貼。

早在2017年,西安就推出了人才新政23條,新政的實施為西安吸引了40萬名“新西安人”。而2018年發布的西安新政13條聚焦全球高技能人才,條條都是全國“首次”,為實現人才用得好、留得住提供政策支持。

在招攬人才方面,海南也下了“重本”。在自貿區“滿月”之際,《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數量浩大,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左右;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标。

在引進人才方面,香港也不甘落後。2018年5月8日,為積極配合創科業界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以彌補香港長期以來科技人才不足的現狀。

一直以來,中國高層多次強調引進人才的重要性,談及人才政策,習近平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他曾經表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他還發自肺腑地強調:“人才政策方面手腳還要放開一些,要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

作為世界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前不久,中國教育部對外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同年留學人員回國人數較上一年增長11.19%,達到48.09萬,其中獲得碩博研究生學曆及博士後出站人員達到22.74萬人,同比增長14.90%。2017年度,中國留學生出國學習、回國服務規模雙增長,與國家戰略、行業需求契合度不斷提升。

天津市河西區行政許可中心“海河英才”引進落戶辦證大廳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遙遙領先,但中國的人才、尤其是頂尖人才卻一度在不斷流失。中國校友會網2013年發布的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稱,高考狀元在國内完成本科學業後,大多數選擇留學深造,保守估計全國“狀元”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而學成後有将近70%選擇留在海外。

中國留學生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經過多元文化的熏陶、全球化視野的曆練,有着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願,是全新的國際化人才群體。随着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對人才的重視日益成為共識。在不斷加大力度的人才戰略推動下,人才的大規模回歸正日漸成為現實。

為了打造更好的“留人”環境,中國不斷采取各種措施:“千人計劃”“人才簽證”“留學生創業”等,為儲備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國的都市生活巨大變化的背後處處是商機。從2013年以來,中國開始出現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

1978年到2017年底中國出國留學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留學回國人數穩步提升,高層次人才回流趨勢明顯。其間,在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有共計313.2萬名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的83.73%。中共十八大以來,随着留學回國人數的不斷攀升,已有231.36萬人學成歸國,占改革開放以來回國總人數的73.87%。

在這些歸國人才中,有衆多重量級人才,他們的回國,讓中國部分科技實力迅速提升。

2004年,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密碼之父”姚期智賣掉在美國的房産,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加入清華大學。他的回歸,填補了中國在計算機理論研究方面的空白,讓中國計算機理論研究真正與世界接軌。2017年2月,姚期智與楊振甯一道放棄美國國籍、正式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一時成為熱門話題。

回國參與中國科研建設的還有行業領軍人物施一公、謝曉亮、王贻芳、陳宇翺、陸朝陽、戈鈞等青年才俊。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後創建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其創業文化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他們的回歸使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科研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海歸科學家們正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政策助力人才回歸

高層次人才回流國内背後,是一系列鼓勵政策在發揮作用。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科技強國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發展”“人才”“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高頻詞。早在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就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民日報社肖偉光博士認為,“将三者并列到‘第一’的高度來闡釋,立意高遠,内涵豐富,思想深刻。”

緣于李克強總理的一次批示,2017年2月,國務院18部委曾合力為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創新“清障搭台”,破解難題,要求有關部門合力研究解決其中突出的優惠政策享受難、落戶就學辦理難、開戶融資難、知識産權應用難、政策限制放開難、文化理念融合難等“六難”。

在不斷加大力度的招才引才戰略中,“千人計劃”已經為中國成功引進數千名棟梁之才。2010年,中國又啟動實施了“千人計劃”青年項目,截至2017年,2900餘名35歲左右的優秀青年人才被引進,被學界譽為“中國未來的院士群體”。

入選《自然》年度十大人物的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在拓撲物态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丁洪科研團隊,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獲得者、流體力學家陳十一……許多“千人計劃”專家将先進科研管理理念和經驗做法帶回國,在人才和科研機制上大膽突破、先行先試,對國内人才機制創新産生了積極影響。

2018年是“千人計劃”實施10周年,10年來,“千人計劃”分14批引進7000餘人。這些人才絕大多數來自美歐等科教發達國家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跨國企業,包括6名諾貝爾獎得主、80餘名美歐等發達國家科學院、工程院等機構的院士。他們的回國,使中國基礎科研水平穩步提升。比如,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施一公等海歸人才帶領下,自2009年以來,已在《自然》《科學》等世界頂級期刊上發文70多篇,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确表述,“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如今,改革進入新時期,不斷完善的人才引進計劃使得更多人才萌生了來中國創業落戶的信心,“中國引力”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鳳凰”歸巢,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