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雲上金頂 天下峨眉

雲上金頂 天下峨眉

時間:2024-10-26 01:04:05

峨眉山文化底蘊厚重,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雲湧萬佛圖/薛良全1996年聖壽萬年寺普賢銅鐵佛像、無梁磚殿、華嚴銅塔、聖積銅鐘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普賢願王銅印、上古佛牙、梵文貝葉經等重要文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市境内,與昆侖邛崃一脈相承,在峨眉山下仰望金頂和萬佛頂,雙峰形态宛如美麗女子一雙娥眉,所以被稱作峨眉山。峨眉山文化底蘊厚重,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自然峨眉,秀美絕倫

峨眉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群峰疊翠,旖旎風光。峰、嶺、頂、坪、岡、岩、洞、石、坡、梯、拐、泉、池、溪、峽、潭、溝、湖等,鑄就了鐘靈毓秀的山水畫卷。清人譚鐘嶽曾将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霁雪、靈岩疊翠、蘿峰晴雲、聖積晚鐘。這“峨眉十景”,似明珠鑲嵌在二百多華裡的古道疊嶂中。金頂的日出、雲海、佛光、聖燈,虎溪的三橋,古德的三林,神水閣的玉液泉,黑龍江的棧道,七裡坡的“一山兆瑞”,天門石的“玉露明珠”,紅珠湖畔的“湖光山色”等,無不引人入勝。

與此同時,峨眉山也是一座天然的植物樂園和動物樂園。全山森林覆蓋率達87%,植物資源豐富,有“古老的植物王國”之譽。著名的岩鴿、白鹇、小熊貓、蘇門羚、胡子蛙、山溪鲵、大蚯蚓、枯葉蝶等,自由栖息在叢山峻嶺之中,讓峨眉山成為了動物的王國。

文化峨眉,源遠流長

峨眉山曆史文化遺存豐富,具有較高的曆史、科學、藝術和研究價值。1996年,聖壽萬年寺普賢銅鐵佛像、無梁磚殿、華嚴銅塔、聖積銅鐘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普賢願王銅印、上古佛牙、梵文貝葉經等重要文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峨眉山的寺院曆史上最興盛時曾達180餘座。目前,景區内僅存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華藏寺、聖水禅院等寺院27座,其中大部分被國務院、四川省和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峨眉山現存寺院基本上沒有官式的結構遺迹,但受地域文化和自然環境影響,融進了川西民居的建築形式。寺院的工匠一般都來自當地,民居與寺院建築手法有許多相似之處。歇山、硬山屋頂,重檐單檐并用,小青瓦、木皮、素脊、四合院和素面台基,縱軸線各有千秋,坐多級平台。峨眉山寺院建築布局巧妙,空間組合理想,相互襯托感染,與自然相融,顯濃郁的地域文化氛圍,是峨眉山文化遺産的主要組成部分。

自古以來,峨眉山上,包括道家、釋家、儒家在内的各類文化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它們以楹聯為載體,或傳道解惑、或寫景抒情、或述志感懷,蘊含着非常豐富的思想内涵。峨眉山是中國楹聯的寶庫,古今楹聯作品多達五千幅,現今仍保存完好的達三千幅,位于全國名山之首。它以量多質高、内容豐富、意境深邃、風格獨特而聞名于世,既有曆代文人碩士的佳作,也有自宋以來曆代帝王之作和曆代高僧有哲理禅機的聯作。它與峨眉山雄、秀、奇、險、幽絕美風光交相輝映,與峨眉山傳承千年的深厚佛教禅理相互交融,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楹聯文化,是峨眉山炫彩斑斓文化中的瑰寶。

峨眉、少林、武當武術三大派别享譽海内外。而峨眉派武術以動靜結合、内外兼修、剛柔并濟、靈活輕巧見長,獨樹一幟于世。峨眉武術的形成離不開先輩們的勞動實踐與弘揚,同時經過峨眉山的儒、釋、道等宗教和傳統文化的融合、滲入,促進了其自身的發展。2008年,峨眉武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雪漫金頂圖/李康

峨眉山著名險坡之一—九十九道拐峨眉山的寺院曆史上最興盛時曾達180餘座

目前,景區内僅存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華藏寺、聖水禅院等寺院27座

生态峨眉,綠色發展

峨眉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地,一直以來始終堅持的是無論旅遊發展到什麼程度,遺産資源保護都放在第一位。近年來,景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探索新方法新舉措,大力保護景區生态環境和自然資源。

在生态保護方面,峨眉山堅持生态文明建設,統籌人與自然,對景區自然文化遺産資源嚴格實施分區保護、分類保護、分級保護,将旅遊開發利用限制在适度的範圍内,對非旅遊開發利用區域依法實施嚴厲的禁入限制,确保原始資源的真實完整。根據植物的自然分布及生物學特征,對遺産地内原生的、稀有物種為主體的植物群落實施特别保護,建立了“五大”珍稀植物群落保護區;根據動物習性及活動範圍,建立了自然生态猴區,對臧猕猴進行科學研究和保護;積極與四川大學合作,成立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所,使景區珍稀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與此同時,對已經開發利用的區域,實施全面監控,加強污染治理,把旅遊等人類活動對遺産資源和生态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2006年,峨眉山建成10個污水處理站,1個水質自動監測點,實現了污水的集中深度處理。為徹底實現景區污水處理全覆蓋,近年來,峨眉山加快推進景區污水治理工程項目建設,編制完成了《峨眉山景區污水治理專項規劃》,計劃投資4.3億元,再建15個污水處理站、鋪設90餘公裡配套管網,實現景區生産生活污水的分區域集中收集處理。此外,景區已關停所有家畜禽養殖場,并實施退電還水工程,關停景區内小水電站。

除了加強生态保護,峨眉山還不停探索為景區生态“減負”。一方面實施生态搬遷工程,景區聯合峨眉山市共同出台《峨眉山風景名勝區黃灣鄉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試行辦法》,并成立聯合工作組,有序引導村民生态搬遷“下山進城”。截至2017年12月底,共完成2個批次1236戶3850名村民“下山”,騰出近3萬畝土地,景區總人口數下降至1.4萬餘人、下降21%。2018年,景區繼續推進生态搬遷工作,現已新增符合條件搬遷村民236戶715人。另一方面,峨眉山加快擴容提質步伐,拓展提升南部遊覽區域,疏解核心景區壓力,推進景區高質量發展。目前,景區正在實施“122”旅遊環線工程,建設兩條環線公路,兩條索道和一個中山交通樞紐中心,開辟金頂的第二下山通道,串聯南部開發景點,加快遊客在核心景區流動,構建峨眉山多圈層旅遊環線。同時,峨眉山加快實施景區南擴。圍繞旅遊環線,跳出核心保護區,新開發張溝文化旅遊項目,帶動周邊川主、高橋、沙溪、龍池四片旅遊綜合開發,按照“一廳、一堂、一谷、一鎮”規劃,統籌布局國際生态度假小鎮、“隻有峨眉山”實景演繹等重點文旅項目。此外,峨眉山還以智慧旅遊公廁為總定位,打造集發布旅遊信息、采集遊客信息等大數據應用,展示峨眉山特色文化于一體的多功能、新體驗的智慧旅遊公廁平台,讓遊客共同感受峨眉山新時代綠色、智慧發展的新篇章。

大佛禅院圖/賀建平

花擁萬年圖/薛良全2006年峨眉山建成10個污水處理站

1個水質自動監測點,實現了污水的集中深度處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