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進一步加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時間:2024-10-26 12:10:45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是一個龐大而艱難的系統工程,除了需要有效地應對西方的“有色眼鏡”和“話語霸權”以外,還需要努力提升中國國際話語力和大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在當今世界,每一個國家都建立了對外話語體系,但不同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的影響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似乎能左右國際輿論,而有些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則缺乏這樣的影響力和沖擊力;有些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傳播真理,捍衛正義,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而有些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則以“有色眼鏡”觀察世界,不時“妖魔化”他國,甚至散布謠言;有些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能以恰當而有力的話語使對方心服口服,使自己的意志被對方接受,而有些國家的對外話語體系則常被視為“鼓吹”(propaganda),因而難以打動人心。

2013年12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他還指出,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明确提出,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2]

為什麼要進一步加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中國的軟實力。雖然軟實力的大小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受多種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一國軟實力的判斷是各不相同的。國際上對中國軟實力的評價多種多樣。一家名為“波特蘭傳媒”(PortlandCommunications)的英國公共關系公司以所謂“客觀的變量”和國際上的一些民意調查的數據為基礎,為世界上的30個主要國家制作了“軟實力30強指數”(SoftPower30)。根據它在2015年7月發布的指數,在30個國家的排行榜中,前三名分别是英國(得分75.61)、德國(得分73.89)和美國(得分73.68),最後一名是中國(得分40.85)[3]“波特蘭傳媒”的評價未必是正确的,但中國在追求和平發展和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确實應該進一步強化軟實力。由于軟實力的強弱與人們的主觀上的判斷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親和力。

二、有助于改善中國的國家形象。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法,201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為19.39萬億美元,歐盟為19.18萬億美元,美國為17.95萬億美元,分别居世界前三位。[4]此外,中國的軍事實力也在穩步上升。[5]

毫無疑問,作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這一國家形象尚未被國際上的每一個人接受,國際上誤讀、誤解或“妖魔化”中國的聲音時有所聞。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通過宣傳中國的和平發展理念,使國際社會更為深刻地、客觀地了解中國,從而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一種有利的國際輿論。

三、有助于中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和修改。國際規則的制定和修改既與一國的實力息息相關,也與國際輿論的導向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國與國際體系接軌的緊密度不斷上升,遵守國際規則的必要性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體系的力量對比中,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發言權尚難勝過發達國家。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既要在一般性的國際事務中“發聲”和“講中國故事”,還要在與國際規則有關的輿論場上占領道德制高點。為了達到這些目标,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中國應該對重大國際問題表明立場。圖為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發表講話。不宜低估“有色眼鏡”的危害性

在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以下幾個方面的有利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硬實力和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穩步上升、與大多數國家保持着良好的雙邊關系和國際傳播網絡初具規模。但是,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現在面臨着不少來自外部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有色眼鏡”。

以“有色眼鏡”觀察中國的人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更為令人遺憾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敵視共産主義和社會主義,敵視中國。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不足挂齒的,中國在發展道路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是政治制度導緻的必然結果。甚至經常應邀來華就軟實力等問題發表講演的約瑟夫·奈也有類似觀點。

“有色眼鏡”的由來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在國際上,不少人依然恪守“冷戰思維”,在意識形态的驅使下,不承認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視而不見。又如,國外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道到處蔓延,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陰影。再如,受價值觀、語言、政治體制、曆史和文化傳統的差異性的影響,中國“被理解”和“被認知”的程度極低。

應對“有色眼鏡”的有效手段應該是多元化的:既要有力地反擊“妖魔化”中國的言論,也要對誤讀、誤判和誤解中國的所有人多做細緻而有效的宣傳和解釋工作;既要進一步擴大對外人文交流,又要做好中國自己的“家庭作業”,使之無法找到攻擊中國的“口實”;既要大力提升綜合國力,又要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是一個龐大而艱難的系統工程。除了有效地應對西方的“有色眼鏡”和“話語霸權”以外,還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努力提升國際話語力。對外話語體系包括話語權、話語力、傳遞話語的工具及方式方法。其中話語權的重要性尤為顯著。話語權與話語力不盡相同。話語權是“發聲”的權利,話語力則是話語的感召力、公信力和滲透力。每一個國家都擁有話語權,但不同國家的話語權的強弱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話語權的強弱取決于話語力,即“發聲”的力量及其效果。有些聲音既能感化人的觀念,也能影響其行為;而有些聲音不僅不能使國際社會理解,而且還會産生負面效果。因此,中國必須通過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力求實現話語權和話語力的最大化。這意味着,中國既要積極“發聲”,又要使發出的聲音能被他人聽懂或認可。

二、大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的本質就是中國如何對外“發聲”或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因此,這一體系的力量不僅與國際話語權的大小和國際話語力的強弱有關,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國際傳播能力的成效有關。中國早已擁有包括電視、廣播、書籍、報紙、期刊和因特網等媒介在内的龐大國際傳播網絡。但是,與中國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相比,這一網絡在以下幾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充實。2016年10月8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市政廳,觀衆參觀“中國故事”圖片展。本次展覽展出了60幅精選自上千名中國攝影師的圖片作品,從自然風光、人文生活、生産建設等多個側面為人們講述了内容豐富的中國故事。第一,有必要盡快消除國際傳播專業領域中人才匮乏的不良局面。國際傳播專業領域中的傑出人才既應熟練運用一種以上的外語,還應知曉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等專業知識;既要掌握必要的通訊技術,又要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在中國,具備上述技能的人才極為缺乏。為改變這一局面,除加大本國高校人才培養的力度以外,還應該從國外引進更多的專業人才。

第二,有必要擴大中國媒介在全球範圍内的覆蓋面。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廣播網(CNN)、《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等媒介在世界各地的幾乎所有高檔酒店或機場的貴賓休息室裡随處可見,其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中國的媒介尚未達到這一普及程度。無論是中央電視台外語頻道的節目還是英文版《中國日報》,隻能出現在為數不多的大城市。

第三,有必要注意“發聲”、“講故事”的方式方法。國際上對中國的對外宣傳的批評并不少見。這些批評主要包括:報喜不報憂,避重就輕,用詞用語不當,空話、大話和套話多于實質性内容,時效性差,單純追求轟動效應。這些批評并非都是無稽之談。目前中國話語體系中的種種問題不僅削弱了對外宣傳的功效,而且還損害了中國話語體系的聲譽。

第四,有必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話語體系包括話語工具的使用。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拟的優勢,如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表現形式新穎以及互動性強。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的上述優勢更為突出。

三、要對重大國際問題表态。中國外交恪守不幹涉他國内政的原則,并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盡量韬光養晦。但是,為了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充實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中國必須要對重大的國際問題表明立場。事實上,對重大國際問題表态,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而且還能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增加中國外交的透明度,進而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而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又能使中國在國際上更好地“發聲”。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四、敢于在敏感問題上“發聲”。民主、人權、選舉、政治改革和其他一些在國内被視為較為敏感的話題,常被國外的一些政治家、學者和記者當作攻擊和批評中國的“炮彈”。為了反擊和自衛,既要在各個場合用不同的方式宣傳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優勢,又要敢于與其“叫闆”,揭露西方政治制度中的種種缺陷和弊端。無論如何,在敏感問題上保持沉默絕非上策。在敏感問題上“發聲”時,有必要認真考慮以下幾種做法:(1)要注重發揮學者“能說會道”的優勢,鼓勵其在國際學術交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要區分人類社會恪守的普世價值觀與西方推崇的價值觀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不能将“洗澡水與嬰兒一起倒掉”;(3)敢于抨擊西方政治制度的局限性;(4)要敢于反駁外國網站的不實報道和錯誤言論。對于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外文新聞網站,不能因為其經常發表批評中國的言論而加以屏蔽,而是應該利用我們的話語權,與其進行有力的辯駁,在辯駁中提升我們的國際話語權,在鬥争中積累我們的經驗。

五、最大限度地縮小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與國際話語體系之間的差異性。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也有不同的價值觀。此外,受國内政治經濟體制和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每一個國家都精心構建為自身利益服務的話語體系。毫無疑問,不同國家的話語體系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盡相同。影響力較大的若幹話語體系構成了國際話語體系的主體。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由此産生的理論與實踐具有中國特色,因此也很難被西方理解和認同。此外,在内容、形式、内涵和外延等方面,中國特色國際話語體系與國際話語體系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我們完全用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在國際上“發聲”,效果可能是“對牛彈琴”,事倍功半。這意味着,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縮小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與國際話語體系之間的差異性。一方面,我們應該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理直氣壯地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使用容易被西方民主接受的話語,使中國發出的聲音被更多的人接受。

六、積極發揮學者的作用。在許多國家,學者因擁有某一專業或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而能為其國際話語權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一方面,國際話語權需要學者提供學術支撐;另一方面,在公衆的心目中,政治家的言論完全為政治目的或政府利益服務,而學者的言論則被認為具有較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為了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鼓勵學者在國際學術刊物或國際媒體上發表其科研成果;(2)減少對學者出國參加學術活動的限制;(3)将更多的科研成果翻譯成英語或其他主要外語;(4)要求所有學術機構開設外文網站,介紹其學者的主要科研成果;(5)創辦更多的外文期刊;(6)為學者在話語權領域的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和便利條件;(7)鼓勵中國學者走進外國大學的課堂。

有關部門應該鼓勵中國學者參加外國大學中國課程教授的招聘,并在人事關系、工資待遇和職稱晉升等方面減少其後顧之憂。還應該将中國學者撰寫的教材推廣到外國大學,以盡快改變外國教授在外國的大學用外國教材開設關于中國的課程這一不利于提升中國話語權的狀況。

七、加大政黨外交的力度。在國外,從政治精英到普通民衆,從學者到記者,對中國的最大的誤讀和誤判是在政治領域。在“有色眼鏡”和無知的支配下,他們不了解這樣一個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将長期存在和發展。因此,他們總是喋喋不休地鼓吹多黨制的優勢,并污蔑中國奉行的是“一黨制”。

為了消除這樣的誤解,有必要加大政黨外交的力度。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等機構應該利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機遇,宣傳中國政治制度的特色。

此外,還可進一步發揮駐外使領館的重要作用。駐外使領館既了解東道國的輿論動向,也深知當地社會各階層對中國的看法。它們的聲音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在反擊西方媒體蠱惑人心的宣傳時能發揮必不可少的引領作用;增加政府部門增加透明度。祝情況許外國記者與外國學者,采訪或拜訪中國黨政軍等部門的要求;在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時盡量增加非政府色彩,避免西方人士對中國政府直接參與人文交流而産生負面看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責任編輯:魏銀萍)

—————————

[1]http://news.xinhuanet/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

[2]http://news.xinhuanet/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3]“TheSoftPower30:IndexResults”.http://softpower30.portland-communications/ranking.

[4]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ch.html.

[5]李慎明、王逸舟:《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中國在軍事實力上僅次于美國,因為中國的軍隊人數和武器裝備數量得分都較高。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