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不治愈食物

不治愈食物

時間:2024-10-25 07:50:43

每當看到網上曬的一些造型華麗的愛心便當,我都默默地想:要是吃到這種飯,真的會哭出來——誰要吃這種捏成團的冷米飯,配上生胡蘿蔔和西蘭花啊,沒滋沒味,對胃也不友好,非常“緻郁”了。

現代生活不易,食物似乎是最易得的治愈方式。《俠隐》裡的李天然回北京開始一頓又一頓地吃飯,仿佛張北海寫這小說就是為了咂摸着重溫童年吃過的食物,才不厭其煩如數家珍,讓快感延長。其實放在當下的眼光來看,那些民國時期老北京的食物并不怎樣誘人,李天然大口朵頤的羊肉餃子、豬肉包子、豬油蔥餅、燒餅夾肘子,碳水太多,缺少蔬菜,感覺營養不夠均衡,完全不符合當下的健康标準。如今的群衆早過了想象“一大碗幹撈白面,油潑辣子想放多少放多少”“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的階段,不怎麼稀罕基本款的主食。

電影裡扮演李天然的彭于晏,要練出一身精壯的肌肉,想必很少碰碳水類食物,導演姜文也貼心地把原著中吃東西的情節基本給删沒了。要知道,王傳君拍《我不是藥神》可是吃了40多個包子,吃吐了好幾次,要精準地表現出對普通食物濃厚的渴望,可不容易。我就不會兩眼放光地吃包子。

食物最好要精緻,如果能包含着一種惆怅的情感,就更誘人了。比如《小森林》裡橋本愛用自己種的食材做吃的,令人向往,迎合了現代人逃離都市、渴望天然綠色食品的渴望。是枝裕和鏡頭下的食物十分誘人,《步履不停》裡反複呈現處理食材的過程,碧綠的毛豆、金燦燦的玉米粒、青色的海蝦……不愛說話的父親,聞到炸東西的味道就下樓了,一家人湊在桌旁吃玉米天婦羅——新炸出來的最好吃了。麥兜的大表伯煮的方便面倒很普通,之所以讓人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專在偏僻的地方賣,那裡常有人迷失,迷失的人如果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荷包蛋泡面,說不定就會想回去。方便面配合着鄉愁,格調瞬間提升了。《絕世高手》中範偉做的一碗好面讓人吃了有穿上媽媽織的毛褲般的溫暖。食物最大的魔力在于喚起人生的某個時刻的感受,媽媽的味道、大學的時光、仿佛置身大海中……

如今自我标榜為“吃貨”的人太多,于是開始拼起了創意。電影《閃光少女》的女主角用飲水機煮火鍋,拿卷發棒和熨鬥做烤肉,在日常場景中膽大妄為,很有想象力。不過食物吃在别人嘴裡,觀感因人而異,有時可羨慕,有時則可厭。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中有些食材令人瞠目結舌,比如從烤蠶到蠶蛹再到烤撲棱蛾子,這種生物的一生被東北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說到影視劇裡的食物,最讓我向往的還是《宰相劉羅鍋》裡的荔浦芋頭,劇裡反複強調它有多麼香、甜、松、軟。

本欄目投稿信箱更改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