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白石老人自述》背後的人

《白石老人自述》背後的人

時間:2024-10-25 07:11:38

《白石老人自傳》書封齊白石立心要為自己作傳,有記載的是在1933年,時年71歲。其時,他住進自己購置的跨車胡同的宅院有七八年了,已在畫壇享有盛名,身邊結交了一衆文人,其中就有東莞人張伯桢。

張伯桢,号篁溪,朋友們多呼為張篁溪。他是康有為的弟子,中國第一批留日人士,歸國後曾仕民國政府司法部,是京城政壇、文壇的活躍人物。《白石老人自述》中對他有這樣的記錄:“尊公滄海先生,跟我同是受業于湘绮師的,神交已久,在易實甫家晤見,真是如逢故人,歡若平生(次溪按:先君篁溪公,諱伯桢,嘗刊《滄海叢書》,别署滄海)。”也就是說,坐在白石老人面前幫他記述生平的執筆人張次溪,正是張伯桢的兒子。

張次溪從小随父母生活在北京,1923年考入世界語專門學校,後入孔教大學,獲文學士學位。他常陪父交遊,自己也少年老成。張家為東莞名門望族,家境相當富裕,在民國時的京城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社交平台,徐悲鴻、陳師曾、齊如山、梅蘭芳等一批名流悉數登場。在這樣的氛圍裡,張次溪從小就出入于京城文化圈,從容周旋其間。

篁溪、次溪父子二人,是白石老人的座上熱客。1933年,張次溪曾為齊白石編印過仿宋鉛字八卷本的《白石詩草》,于元宵節送到齊家畫屋,齊白石對此極表感激,有詩記其情雲:“畫名慚愧揚天下,吟詠何必并世知。多謝次溪為好事,滿城風雨乞題詞。”後一句說的就是張次溪不憚奔波,為《白石詩草》代求名家題詞的事。從1931年訂忘年交,到1957年9月16日齊白石逝世,張次溪“時時請益于白石先生者凡26年”。

張次溪曾在他的《回憶白石老人》一文裡,記述了與白石老人交往的情形:“我認識白石老人是在1920年4月,那時我才12歲,老人已經58歲了。我是随同先父到宣武門内石燈庵去拜訪他的。老人剛從湖南湘潭原籍回到北京,從城南龍泉寺搬到城内。……在此以前,他上來我家幾次,我都上學去了所以沒有遇到過。那天,我見到老人,覺得他老人家和藹可親。他摸了摸我的頭頂,對先父說:‘世兄相貌很聰明,念書一定是很不錯的。’當時還從櫃裡取出幾樣點心給我吃,并詳細地問我:‘在哪裡上學了?讀的什麼書?’他的态度,使我暖和地好像滿座都是春意。因此,我在童年的時候得到的印象,至今還在腦海裡,久久沒有忘掉。”

齊白石到北京後,曾長期寓居張園,其間他在張園畫下不少佳作,部分贈送給了這位忘年好友,且題其所居為“借山居”。其自述中曾談道:“你(編者按:此段以後多為白石老人親筆所記,你指筆錄者而言)家的張園,在左安門内新西裡三号,原是明朝袁崇煥的故居,有聽雨樓古迹。尊公篁溪學長在世時,屢次約我去玩,我很喜歡那個地方,雖在城市,大有山林的意趣。……我在那裡繪畫消夏,得氣之清,大可以洗滌身心,神思自然就健旺了。我當時畫了十多幅草蟲魚蝦,都是在那裡實地取材的。還畫過一幅多蝦圖,挂在借山居的牆壁上面,這是我生平畫蝦最得意的一幅。”

以張次溪在《白石老人自述》中按語所述,這個張園曆史也是曲折。他父親張伯桢景仰抗清英雄袁崇煥,1916年以己之力重新刊行《袁督師遺集》,并捐資在北京左安門内東火橋廣東新義園内建了袁督師廟。門額“袁督師廟”四個大字及門聯,均為康有為所書。清末,此處廢為民居,屋宇毀敗。民國初,張伯桢出資購置下來修治整理,取名“張園”。1958年,張次溪等把這棟别墅捐給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現在張園歸屬龍潭湖公園管理。

再說1933年,齊白石有天在張次溪家裡看到蘇州文學家金松岑為他人所寫的一篇傳記,斷定是必傳之作,當即便要張次溪介紹遠在千裡之外的金松岑也為他作傳。應金氏要求,齊白石開始口述生平經曆,由張次溪逐段筆錄整理,備作統籌傳記的素材。這一過程斷斷續續了好幾年,不料金松岑未開筆就去世了,齊白石随後又相繼托過胡适、艾青寫傳,最後是胡适和鄧廣銘等人為他編了一份簡略的年譜。

1957年,張次溪突發腦溢血而卧床,半身不遂。齊白石于同年9月16日告别人世,白石老人的自述記至1948年,就擱置了。

文人鼎助畫家向來是文壇佳話,張次溪為宣傳齊白石更是不遺餘力。70歲之後白石老人的詩興銳減,隻是偶有題畫絕句,但張次溪利用勤交往的便利,不拒細流,1957年以後又在八卷本的《白石詩草》之外,輯錄成《白石詩剩》。

6年後,1963年,張次溪将已經記述的齊白石生平分八章整理,以《白石老人自傳》(書名改“述”為“傳”)為題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出版說明中交代道:“《白石老人自傳》……由于老人年老體衰,到八十八歲時(1948年)終斷了。1949年全國解放,他……仍不倦從事藝術活動,直到逝世為止。這一段時間,在老人生平中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其中有許多值得記述的材料,還有待于今後整理補充。”

1966年,“文革”開始,張次溪在東莞會館的住所遭查抄,1.7萬多件書冊資料被封存。已經出版的《白石老人自傳》不敢再露頭了。他未曾出版的《齊白石的一生》手稿被退回後,也一同被抄。張次溪于1968年9月9日病逝,才60歲。

1986年12月,《白石老人自述》(書名重新改“傳”為“述”)在嶽麓書社再版。由于口述人和記錄者數十年親密,聲氣相投,張次溪的語言行文,樸實中多含波峭,直白裡意趣橫生,使這部著作成為研究齊白石的重要材料。

“我跟老人往來,前後将近40年。雖說我們兩人年歲相差很遠,但是彼此很談得來。交誼就越久越深。這些年,除了他主動給我畫過幾幅畫和刻過幾方印章還外,我請他作畫或刻印章,總是按照他筆單所定的價格,緻送酬金,從不短少分文。”張次溪和齊白石的忘年交情,由此可見。

(參考文獻:齊白石、張次溪《白石老人自述》;鄭雪峰《齊白石與張次溪書劄》;李吉光《試論張次溪在北京文化史上的地位》;張次溪《憶白石老人》;郎紹君《齊白石的世界》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