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鄧小平傳》編寫組□“我能留俄一天,.."/>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

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

時間:2024-10-25 03:13:59

口《鄧小平傳》編寫組

□“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

□在一些原則問題上非常清醒、毫不含糊□“以當過清潔工人而自豪”

□“小鋼炮”美譽之由來

□被選中回國參加馮玉祥國民軍政治部工作

1926年1月7日,鄧小平等人乘着夜色掩護坐上火車,離開巴黎,結束了五年零三個月的旅法生活。這五年,在他的人生和事業中是至為重要的。在對“機器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有了切身體驗之後,他原有的工業救國、實業救國的不切實際的理想破滅,認識到隻有通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才能救國救民。在對各種社會思潮進行深入的考察、比較後,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确立了共産主義信仰。他在周恩來、趙世炎、王若飛等優秀的中國共産黨人的引導和幫助下,投身實際革命鬥争,從一個普通的勤工儉學生成長為一個職業革命者。

“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

1月17日,鄧小平等人到達蘇聯莫斯科,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簡稱“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随後又轉入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簡稱“莫斯科中山大學”)。

莫斯科東方大學,創辦于1921年,任務是為蘇聯東部地區民族訓練革命幹部,也為東方國家培訓幹部。1923年,中共旅歐支部就曾派趙世炎、王若飛等12人進入這個學校學習。國共合作後,随着大革命形勢的發展,國共雙方都迫切需要幹部,單靠東方大學培訓已經不夠了。于是,中國國民黨促成蘇聯政府于1925年創辦莫斯科中山大學,專門為中國培養革命幹部。

中山大學位于莫斯科沃爾洪卡大街十六号。有一幢四層的樓房,一百多個房間。校園裡有一片樹林,還有排球場、籃球場,冬天潑上水就變成了溜冰場。樓的一層是餐廳,二、四層是教室、辦公室、學習室、圖書館。圖書館有幾千冊書。學生宿舍在三樓。

鄧小平等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在資本主義的法國,他們求學四處碰壁,還為生存四處奔波,充當苦力,沒有人真正重視他們。在社會主義蘇聯,他們處處感到溫暖,“衣食住行都由學校供給,每周還有兩次晚餐改善夥食,星期六有蛋炒飯、火腿腸、雞蛋,每月津貼二十五盧布”(《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23頁)。蘇聯當時盡管面臨經濟困難,但卻給他們生活上提供較好的保障。在十月革命和列甯主義的故鄉,他們可以無憂無慮地學習,自由地讨論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問題,自由地開展黨團活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