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台灣)台灣東華大學的吳天泰教授.."/>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們要向原住民學習

我們要向原住民學習

時間:2024-10-23 03:48:12


    □文/星雲大師(台灣)

台灣東華大學的吳天泰教授,一直倡導以平等尊重的姿态向原住民(少數民族)學習。他的研究立足族群多樣性特征,以敏銳的學術眼光第一個在台灣建立族群文化研究所。他認為:向原住民學習,是一種互惠人類學。

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的星雲大師,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并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院校,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弘揚中華佛教文化。針對台灣選舉及兩岸關系的未來,星雲大師倡導“慈悲思路,才是兩岸出路”,提倡以包容之心指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民族品質提升、兩岸和平相處共同發展的觀點,受到兩岸各族同胞的歡迎。本刊得到大師應允,特刊登其系列評論《慈悲思路,兩岸出路》(筆名趙無任)書中的這篇文章,以飨讀者。

年前我在網絡上讀到一篇台灣原住民“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女士的撰文,題目叫《禮失求諸野,台灣社會應向原住民部落學習》。文章裡,她說明在原住民的生活中,重視倫理、尊敬長老的種種情況,令吾等深有所感,也發覺原住民的文化有很多可愛可敬的地方。

無論從美國的印地安人到非洲的原住民,或是從新西蘭的毛利人到澳洲的原住民,乃至中國大陸各地數十種民族和台灣地區的原住民等,他們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族群,以及生存的規律和标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敬老尊賢、敬天拜地、團結合作、族群和諧。

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不少的專家都已經有各種論文發表,這裡要簡單叙述的是,打從400年前起,由于相繼來台的荷蘭人、日本人等侵占了原住民的地盤,使他們慢慢地移居到高山上。所以,台灣的原住民又叫做“高山族”。

早期,原住民在一般人的想法中是沒有文化的,是比較野性的。例如過去原住民為了抵抗外族侵略,有所謂的“出草”,即拿取人頭祭拜天地的習俗。事實上,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不也都是從“不文明”逐漸演進而走向“文明”,慢慢地文化才發展開來的嗎?

現在,在國際佛光會裡,還有不少台灣原住民會員,他們成立了原住民分會,佛光山的女子籃球隊、青年棒球隊裡,都有原住民參與。他們經常代表佛光會、佛光山到海内外參加音樂、舞蹈的演出、比賽。當中更有多人榮任會長、督導,像花蓮瑞穗分會會長林月美、玉裡分會會長廖淑紅、台東富裡分會督導彭雅蓮、潘春長和會長潘亞玫、台東菩提二分會區委員韋惠群、台東菩提一分會會長施玉桂等等,而高金素梅委員也是佛光山的信徒。乃至在佛陀紀念館,也有一些原住民青年志願到那裡服務。

另外,佛光山還曾幫助原住民建造了許多圖書館,例如:高雄那瑪夏鄉圖書館、桃源鄉圖書館、屏東霧台鄉圖書館、長治鄉圖書館、台東金峰鄉圖書館等等。落成時,佛光山也有很多的法師前去參加。

2009年發生的“莫拉克八八風災”,其中有上千位原住民因為家園被洪水沖毀,而在政府的協助下,被安置在佛光山福慧家園。期間,佛光山也給予他們溫暖的照顧。比如,原住民大多信仰基督教,佛光山便替他們設立禱告室,還特地請來牧師安撫他們受創的心靈。甚至為了尊重原住民的生活習慣,顧念到他們吃不慣,更提供餐費,讓他們到山下飯店使用葷食等等。也因為這個關系,他們和佛光山的感情增進,每年佛光山舉辦大活動,原住民的青年都會組團上山表演。可見,世間上無論什麼民族,隻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都能共同存在、同體共生。

據我們了解,原住民的心胸闊達。例如,在科學文明的現代社會,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可是原住民認為大海、河流就是他們的冰箱;大家的居家都有冷氣空調,可是原住民認為森林就是冷氣的源流。

有些人認為原住民落伍、懶惰、不事生産,或有盜竊的陋習,随便拿取他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其實,在所有原住民心目中,并沒有“你的”、“我的”之分,更遑論說有偷竊的存心。他們認為,大自然的一切與他們是共生的,樹上生長的水果,可以随時采摘;河裡的遊魚,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任由取用。

但是,他們都有一顆仁慈的心,會适可而止,很有分寸。好比獵取野獸,凡在孕育期或成長期中的動物都禁止捕殺。就是獵取了,也要經常向這些動物祭拜表達感恩,因為自己的生存,是由動物們犧牲生命換來的。

原住民樂天知命,不貪圖、不取多、不超越,很容易滿足。他們崇拜高山、崇拜大自然,認為山林草木、日月星辰都是神明。他們建築的房屋,房門也都很低矮,需要彎腰進出,以表示對天地的尊敬……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報恩思想、敬老尊賢的倫理,在台灣原住民的生活裡一直都在落實着。

原住民很團結,散居在台灣各地的族人,每到一個時期,一定要回到部落參加聚會。更令人佩服的是,原住民非常尊重領袖,隻要酋長下達一個命令,就能決定所有的事情。也或許因為原住民能擁護部落的“中心”,所以他們的種族才能夠曆久而不衰。縱使在曆史長河裡,受到其他民族的排斥,受到他人的欺負,但他們還是能夠存在至今。

因此,在這裡要鄭重提出:我們要向原住民學習。誠如高金素梅女士自《論語》中提出的“禮失求諸野”。所謂野,有指鄙野、民間的意思,一般也說比較沒有文化的地方。但是過去周公制訂的禮樂,施行到今日,就連我們都要忘卻的時候,竟然在這麼一個大家注意不到的地方被保存下來,我們還能再說他們沒有文化嗎?

過去,因為台灣原住民部落地處高山,接受教育困難,普遍知識水平不高,但是現在他們的文化也在進步,尤其在音樂、舞蹈等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像嚴長壽先生在台東接受佛光山創辦的均一中小學,還特地為原住民青少年在音樂、舞蹈上的天分給予特殊的教育。

綜觀如上,原住民并不落後,相反的,我們在台灣的一些知識分子、黨派的先進人士,都能像原住民同胞們那樣,擁有尊敬長老、知足感恩、團結合作、友愛和諧、簡單生活的美德嗎?

名利是一時的,做人是一生的。當我們為了選舉而互相鬥争、辱罵、對立、破壞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效法原住民的精神,尊重倫理、敬重他人,相互團結、相互禮讓呢?(責編梁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