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劉娴2013年的夏天,對于宗立冬.."/>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回鄉“一家人”

回鄉“一家人”

時間:2024-10-23 02:39:07


    □文·圖/本刊記者劉娴

2013年的夏天,對于宗立冬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季節。這一年,他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乘上西去的列車,從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家鄉青島,來到賀蘭巍峨、黃河奔湧的神奇甯夏,成了吳忠市的一名基層幹部。頭頂天仍藍,足下土仍沃,人生卻自此展開嶄新的圖景。

與他談起人生的選擇,這位平時話不算多的年輕鄉幹部默默地将目光投向前方的一片沃野。他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前年初開展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他入戶走訪,挨家挨戶去征求群衆的意見建議。甯夏春天風大,不慎被風沙迷了眼睛,一時間疼癢難耐。又吹又洗,都不奏效。這時一位老大娘湊過來,仔細查看後,竟伸出舌頭幫他把眼球上的沙粒輕輕舔了出來。心頭一驚,我的眼睛濕潤了,不是被沙粒硌的,而是被大娘感動的。我知道,大娘沒有把我當外人,而是當成他的孫子看待。我們是一家人。

這份難舍的民族情緣,讓這位年僅25歲的漢族青年決心要紮根甯夏,紮根基層。

初來乍到的宗立冬從學說銀川方言開始,走爛泥路受日頭曬,吃本地飯了解本地事,學習回族曆史文化與伊斯蘭教義,逮着空子與村民聊天,幫他們解決點小困難。他明白最好的融入是将心比心,最好的方法是埋頭苦幹。如此一來,群衆已經不再把他當外人,工作也逐漸打開局面。

民族工作的道理千條萬條,歸結到一條,就是把各族群衆當親人,為各族群衆做好事,一切為了各族群衆,一切依靠各族群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民族工作重在平時、抓好平常,民族團結重在交心、以心換心”的理念,宗立冬始終牢記在心,并落實在行動上。

大道至簡。這種“重在平時、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換心,深入基層、打成一片”的工作方法,在宗立冬所在的吳忠市體現得尤為突出。

(一)

吳忠是甯夏的縮影: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荟萃,滔滔黃河與秦渠漢渠等九大幹渠又将這片土地浸潤得水韻豐盈。全市5個縣(市、區),總人口143.7萬人,居住着回、漢、滿、蒙古等27個民族,被譽為“中國回族之鄉”。轄區五大宗教俱全,共有宗教場所2014處,其中伊斯蘭教1373處,是全區乃至全國伊斯蘭教工作重點地區之一;信教群衆多、教派門類多、宗教場所多、大型宗教活動多的突出市情,決定了吳忠市民族宗教工作在全市乃至自治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吳忠人勇于和善于創新。他們結合實際,總結出民族團結創建“585”工作模式;他們開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細胞工程”,使創建活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廣泛覆蓋、人人參與;他們創造性地将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六進”拓展為“八進”,豐富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主陣地、主渠道;他們積極引導宗教界人士發揮作用,争做促進和諧、助推發展的“八大員”;他們在全市宗教界推廣運用“用情感溝通、用真情引導、用親情感化、用熱情幫扶”的“四情工作法”,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工作……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吳忠市樁樁件件的好事深入人心,在整個自治區打出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響亮的品牌。吳忠市民宗局局長馬玉忠說:“好的政策舉措要惠及一方百姓,就要取之于民,沒有深入基層的調研、沒有紮實的群衆工作基礎,就不會有我們吳忠的這些經驗之談。”

千盞萬盞,不如心燈一盞;千言萬言,不如好事一件。民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各民族群的滿意度,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應當充分征求少數民族群衆的意見,考慮他們的感受,照顧他們的利益。可以說,吳忠市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做到了這一點。因此,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吳忠大地結出了碩果!

(二)

甯夏的鄉土沃野中,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俺們缺水、缺發展,但從來不缺和諧!”

“從來不缺”的自信,來源于哪裡?

2013年4月的一天,是吳忠市利通區金塔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趙峰出殡的日子。社區回族居民白紅豔徹夜未眠,淩晨5時多,她來到趙峰家。

樓下,早有百餘名居民等在那裡,其中近一半都是和她一樣頭戴白帽的回族群衆。人越聚越多,小區裡站不下,便擠到街邊的人行道上。聽說趙峰出殡,利通區乃至吳忠市的很多幹部、職工、居民甚至出租車司機都紛紛趕來,不分民族、不分信仰,大家都想送他最後一程。花圈沿路排成了兩行近百米的白色曲線,仍在不斷延伸……

一位漢族書記的離世何以在當地回族群衆心中掀起波瀾?

花甲之年的回族大爺金玉寶說:“趙書記從不嫌棄我們這些困難群衆,和我們走得最近,幫我們最多,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念想。”如今說起趙峰來,他仍悲戚得如同自己失去了愛子。情之美景在于心!趙峰走了,卻把一個“和”字種在了金塔社區1萬多居民的心中。“重在交心、以心換心”,趙峰将民族工作的精髓發揮到了極緻。

2011年,吳忠市出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社區創建标準。從組織領導、基礎設施、文化生活、綜合服務、民族關系等多方面對“民族團結進社區”提出了要求。社區通郵政、通電話、通寬帶,戶戶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早已成為老生常談,建社衛生室、便民超市、圖書室和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等新要求陸續被提出。不僅如此,服務流動人口,救助困難群衆;扶持下崗職工就業、創業;設立服務窗口,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等,成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社區創建的更高标準。

2016年1月,吳忠市勝利鎮的富榮社區被評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此項殊榮來之不易,傾注了富榮社區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令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郭紅霞引以為傲的,是社區開展的“百姓百件事”工作:“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紮紮實實的好事,為我們社區的百姓解決了很多問題。”

富榮社區每年集中兩個月時間開展“百樓萬戶大走訪”,了解回漢群衆生活需求,征集居民“微心願”,梳理成“聚焦百姓百件事”為民服務事項,借助社區聯合黨委力量給予解決。去年以來,社區聯合黨委成員單位先後投入21萬元,為轄區小區更換管網、安裝大門、維修路面、安裝天然氣等,改善了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發揮在職黨員作用,開展“黨員結對、鄰裡互助”系列結對幫扶。目前,已結對220對,為78戶家庭圓夢。今年,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用餐問題,社區将開辦便民餐吧,依托利通區“甯居通”智能化社區服務中心,為轄區老人提供集中配餐、送餐上門等服務。目前,已有21位老人預定了配餐服務。

世間有大愛,群衆信真情。一件件小事如涓涓細流流入百姓的心中,澆灌着民族團結之花豔麗綻放。“從來不缺和諧”的自信,正是來源于此。

(三)

2016年初,宗立冬調任東塔寺鄉鄉長。目前,他正全身心投入在利通區健康産業園的新項目中。它位于東塔寺鄉穆民新村,距城區3公裡。穆民新村,顧名思義是一個回族村,隸屬利通區東塔寺鄉石佛寺村,有居民68戶,320人,均系回族。

自1989年始,穆民新村先後建成一處2800平方米的民俗小遊園、一座1200平方米的回族民俗博物館、一條350米長的回族特色民居長廊、改造家坊接待戶48戶。2007年,這裡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傳承保護點、國家首個家坊式穆斯林風情旅遊景點。

村口矗立的回族民俗博物館,布展涉及回族生活、農耕、建築、文化等,再現了回族的起源和發展曆程。推開鐵門上貼着“家坊式旅遊接待戶”牌子的一戶人家,眼前的景象令人賞心悅目——長方形庭院内,西南5間正房牆面一律青磚到頂,配着朱紅色的仿古木窗木門,門頭和窗棱上雕刻着明清時期的建築花紋。西廂房裡散發着一股油炸面食的誘人香味。進入正屋大門,迎面是兩個樣式老舊的紅色木櫃,旁邊是一個原色木制仿古架,大堂中央擺着一張圓桌,桌上有油香、馓子和八寶蓋碗茶。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宗立冬對我說。這位紮根基層的青年幹部,道出了甯夏民族工作的關鍵所在。

吳忠是名副其實的回族之鄉,是絲綢之路必經之路,早有“水旱碼頭”之稱。在唐代,吳忠(靈州)成為當時中國西部僅次于長安的國際商貿大都會,途經這裡的穆斯林貢使和商旅不計其數,帶來了阿拉伯地區的文化,特别是曆代入貢的香藥逐步融人中華醫藥寶庫,被稱為回族民間醫術或“回坊醫”。在理論、藥物、炮制方法、民間療法、驗方等方面,回醫藥都具有較鮮明的民族特色,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的地位,為回族聚居區乃至各族人民的衛生保健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吳忠不斷發掘這個特有的曆史文化寶庫,結合利通區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既定目标,立足“中國回族之鄉”及穆民新村回族村莊的濃郁回族文化基調,以“民族文化帶動産業,産業帶動民族文化傳播”為理念,建設集回族醫藥研發制造、健康養生養老服務、旅遊文化休閑産業、民族文化展示與家訪接待為一體的健康産業園。

“健康産業園”這個理念在西方國家早有運用,在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涉及。宗立冬說:“目前全國民族醫藥生産企業近150家,專門生産回藥的企業卻沒有。回族醫藥長期散落民間,缺乏集團優勢,搶救、發展回族醫藥迫在眉睫。”

園區建成後,将成為吳忠市内規模最大、最具回鄉特色和影響力的健康文化産業基地。園區的建設将推動“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推進吳忠市區健康養老旅遊産業的跨越式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全區健康養老服務質量,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以文化帶動産業,發展綠色産業經濟。這是吳忠探索出的一條新路子。當老百姓真正富裕起來的那一天,繪就出的将是一幅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美麗畫卷。”宗立冬感慨道。

(四)

在吳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方面,清真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般日常生産生活中的小摩擦、小沖突,請阿訇來就可以幫助解決問題了。阿訇的話大家聽得進去。”利通區委統戰部長楊玉龍說。

民族宗教局辦公室牆上挂着的那張利通區宗教場所扁平化管理示意圖,體現了宗教事務的法制化、規範化的管理模式。圖中綠色的新月圖标,代表清真寺所在位置。配合這張示意圖的還有一個厚厚的電話本,上面詳細記錄着每一個阿訇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以及每一座清真寺所轄範圍。楊部長告訴記者:“當有群衆發生矛盾糾紛,我會第一時間聯系相關清真寺的阿訇,請他們前去協助處理,一般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吳南清真大寺,有一個由寺管會主任和開學阿訇等組成的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那裡的阿訇結合教義和法律法規,積極參與各種矛盾糾紛的調處。跟吳南清真大寺一樣,吳忠市各地1300多座清真寺都發揮着積極作用。難怪,當地廣泛流傳着“一名阿訇一堵維穩牆,一個清真寺一個穩壓器”的說法。

不僅僅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如今,他們将宗教人士的這種作用發揮總結為“宗教人士八大員”:政策法規普及員、黨群關系聯絡員、特殊人群幫扶員、健康生活指導員、慈善事業宣傳員、民風建設講解員、脫貧緻富引導員。在吳忠,宗教人士争當“八大員”蔚然成風,湧現出如丁和飛阿訇、王金玉阿訇等一批優秀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适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衆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等觀念引導廣大信教群衆,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對教規教義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當前,利通區和吳忠市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将宗教工作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在丁和飛阿訇的日常工作中,有項任務十分重要,那就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闡釋《古蘭經》和《聖訓》教義。比如在談到誠實守信時,丁阿訇總結道:“《聖訓》中有多條教義都涉及到誠實守信,‘不講信用者沒正信,不守盟約者無正教’、‘騙子不是我的教民’、‘協商者當互相忠誠信任’、‘最大的欺騙,是給同胞談話,他信任你,你卻說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僞信士的特征有三,撒謊、失信、奸詐’等等。”

從《古蘭經》和《聖訓》的衆多教義中挖掘闡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并非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研究,丁阿訇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方針”,總結出《穆斯林為人處事準則》,共十三大類、89條。每次“卧爾茲”演講,他都會在其中加入這部分内容。他常常對信教群衆強調:每一位中國穆斯林,首先是一個中國人,其次才是穆斯林,民族進步、和平寬容應當深入每一位中國穆斯林的心中。

民族團結花正紅,回漢一家情更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