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沙塵過後,天總會藍

沙塵過後,天總會藍

時間:2024-10-23 12:48:00

□文·圖/本刊記者江淩

連續幾天沙塵,4月25日,終于迎來好天氣。空氣清新,天空透出清澈的藍色。從縣城到科克鐵熱克鄉,路邊的合歡樹開着紫花,鑽天楊顯得格外筆直。通往拉依喀村(6村)的路上,剛灑的水給早晨的空氣中增加了濕潤的感覺。

進了村委會大院,工作組的隊員們迎上來,一隻名叫耳朵的黃狗也毫不認生地湊上前來搖頭擺尾。聽完工作組副組長、自治區民委辦公室主任王景起的情況介紹,我們便開始入戶走訪。

“烤肉王”麥麥提·喀吾孜

走出村委會大門,碰上開電動三輪車的老鄉,我們幾人坐了上去,請他帶我們去“烤肉王”麥麥提·喀吾孜家。“烤肉王”是我想到的名号,考慮到他在全村全鄉甚至全縣的知名度,我覺得叫起來蠻貼切。

麥麥提·喀吾孜家不遠,幾分鐘就到了。他今年42歲,個頭不高,打了25年籃球,是村裡的籃球隊員。前幾天他剛代表本村赢了9村(庫木艾日克村),感覺頗為自豪。

“麥麥提家的東西可以吃一點,因為他比較富裕。”看到麥麥提拿出核桃給大家吃,副組長王景起笑着讓大家别客氣。

麥麥提·喀吾孜身體不壯,但顯得很有精神。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自信能掌控自己生活的男人。

“麥麥提想當貧困戶,我沒同意。我跟他說,你這麼富,怎麼能當貧困戶?”王景起邊吃核桃邊給我們講起了麥麥提的故事。顯然,兩個月的時間,工作組已經與在村委會門口賣烤肉的麥麥提很熟了。

“我很富?我的烤肉錢好多都沒收回來呢!”麥麥提舉着帳本為自己辯解。原來村裡有個習慣,很多村民吃烤肉時都先不給錢,記上帳後一起給。除了賣烤肉,麥麥提還賣鮮羊肉,每天宰4隻羊。同樣,賣肉也可以記帳。這樣,好多錢短時間收不到手。但好在村民們都很守信用,不擔心賴帳。當然,實在困難的,三四年還不了,也就算了。

在村裡,麥麥提确實不夠格當貧困戶。他賣烤肉僅一兩年,就在全縣出了名。每天都有人從縣城開着車或騎着摩托來吃他的烤肉。因為他的烤肉味道好、份量足。同樣份量的肉串,在城裡要賣10元,他隻賣5元,還免費送一份馕。最絕的是,他烤肉用棗木、杏木等果木,味道大大勝過碳火烤肉。每周二、周五,烤肉攤還有烤全羊,周日他會去縣城最大的巴紮賣烤肉。

麥麥提不僅賣烤肉,也養鴿、養羊,是村裡的緻富能手。我指着他家的羊圈問:“你有多少隻?”“羊嘛,八九隻吧!”我疑惑地看了看滿圈的羊,粗略一數,就超過20隻。王景起顯然已經完全适應了當地村民對數字的模糊化态度,笑着替麥麥提解釋:“他是賣羊肉的,每天宰4隻,圈裡的羊今天是這麼多,過幾天可能就剩下八九隻了。”

維吾爾族老黨員和他的大毛拉兒子

出了麥麥提家,我們碰到63歲的老黨員胡達拜爾迪·薩伍提。他幹了31年大隊長,2013年才離開工作崗位。他緊緊地和我們握手,再把手放在胸口。雖然聽不懂他說什麼,但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誠和熱情。

“從工作組身上,我們感覺到焦裕祿的精神又回來了!”老人高興地說。“第一批工作組來了,為我們打了一口井。如今,這口井就在我的家門口。民委的資金雖然不多,但都用在了刀刃上。老百姓都記在心裡。”老人心情激動,好像有很多話要說。工作組副組長王峰告訴我,工作組來了之後,村裡像這樣的老黨員最高興了。

胡達拜爾迪·薩伍提的兒子麥麥提·胡達拜爾迪今年38歲,是村裡的主麻寺主持,也是勤勞緻富的帶頭人。3月4日,全村在他家開了養鴿現場會。村幹部和工作組當着近百位村民的面,将5500元項目資金發到他的手裡。現場氣氛熱烈,一些持懷疑和觀望态度的村民紛紛表示要加入到養鴿項目中來。四、五、九村的工作組員和村民代表也參加了現場會。

按照計劃,國家民委200萬元定點幫扶資金,在該村将全部用于養鴿項目。凡是報名參加項目并通過資格審查的村民,每戶可得到5500元的資金支持。其中4000元用于建設鴿舍,1500元用于購買種鴿。項目預計覆蓋320戶,目前已完成153戶。除了這200萬元,今年還有50萬元國家民委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也将用于養鴿項目,可以增加覆蓋90戶。拉依喀村有757戶2785人,其中貧困戶為255戶。以250萬元項目資金計算,此項目可覆蓋全村近80%的農戶,幫扶全部貧困戶。

麥麥提·胡達拜爾迪是全村第一批加入項目并率先按要求建好鴿舍、購買種鴿的村民。王景起介紹說:加入項目并不是無條件的。首要是自己想幹,并提出申請。建一個比較好的鴿舍,4000元是不夠的,麥麥提·胡達拜爾迪光建鴿舍就花了七八千元。自己花了錢就會珍惜,去努力把事情做好。

作為一名宗教人士,麥麥提·胡達拜爾迪生活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講經與生産。在最近一次主麻日上,他講經的主題是《如何做一名懂法守法的穆斯林》。麥麥提·胡達拜爾迪認為,讓村民懂得如何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做一個正直的人,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尤其重要。

除了講經,麥麥提·胡達拜爾迪還經常參加村民的婚禮,幫助村民給孩子起名,在村裡頗有威望。他說的話切合實際,村民們愛聽。他帶頭勤勞緻富,也給村民作出了榜樣。工作組為了給村民示範,在村委會的院裡養了雞和鴿子。王峰副組長一直誇耀工作組養的雞養得好,但和麥麥提·胡達拜爾迪相比卻有了差距:“他家的雞晚上有燈照,可以吃食,所以長得快。”看到買買提·胡達拜爾迪家雞舍裡的燈,王峰找到了答案。

全村出了三名大學生,他家就占了兩名

64歲的麥麥提·阿蔔杜熱合曼因為家裡出了兩名大學生,成為全村人羨慕和尊敬的對象。因為,近年來全村也僅僅隻有3名大學生。

麥麥提·阿蔔杜熱合曼在鄉中學當了32年教工,擔任過出納、會計,開過車。兒子在武漢中南民族大學讀行政管理專業,女兒在自治區内的昌吉學院讀計算機專業。因為成績好,她今年還拿了5000元獎學金。

麥麥提·阿蔔杜熱合曼說,自己年輕時沒有好好讀書,現在孩子們學習成績好,有機會考上大學,讓他十分自豪。他會盡全力支持他們完成學業。兒子上學每年要交4500元學費,住宿費、夥食費每月加起來要1900元。女兒雖然拿到獎學金,但每學期夥食費也要3000多元。麥麥提·阿蔔杜熱合曼的退休工資有5400元,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兒女身上。

與村裡其他村民兒孫繞膝的熱乎勁相比,麥麥提·阿蔔杜熱合曼老夫妻的生活顯得有些寂寞。院裡的馬蘭花和無花果葉子上沾滿了沙塵,映襯着老人臉上的孤獨。老人說,太想孩子們了,今年想去武漢看看兒子。他希望孩子們畢業後回到縣裡,考上好的單位工作,過上好日子。當然,如果孩子們在外面找到了好工作,自己也會支持。

村支書的教育宣言

拉依喀村支部書記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是全鄉25個村中少有的幾個正式入編的“喀迪爾”(KADIR,維吾爾語,“幹部”的意思),有知識、有水平,工作熱情高。他此前在科克鐵熱克鄉15村任村支書,去年10月才調到拉依喀村。到村裡不久,他就發現了不少問題,并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

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了解到,這個村有20多個孩子經常找種種理由逃課,不好好上學。有的時去時不去,有的晚來早走;有的自稱生病,到家裡一看,活蹦亂跳,一點事沒有。還有的提出理由:“家裡要給弟弟起名字了,所以請假不去上學。”

南疆實行12年免費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上學的人還比較多,但到了高中階段,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上學,認為讀書無用,考不上大學,還得回村務農,不如早點幹活掙錢。尤其是女孩子,一大早出去,晚上回來,家長擔心。

針對這種狀況,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決定從嚴抓教育入手,把抓教育和“去極端化”結合起來。他先到鄉教育辦和學校了解情況,然後結合村裡實行的“三戶聯幫”,請鄰裡鄉親幫助做工作,很快就取得了明顯效果。

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認為,年輕人沒有文化,觀念落後,不适應現代社會,是他們易受極端化思想影響的根本原因。隻有從教育入手,提高孩子們的受教育程度,增加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極端化思想的危害。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村婦聯适時組織了一次婦女讀書活動。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在講話中明确提出:不讓孩子上學,不讓上大學,這就是一種極端化思想的表現。他說:“不上學、不讀書,怎麼能跟得上時代的進步?我們維吾爾族是一個崇尚知識的民族,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家、學者。不讀書不上學不是我們的傳統。極端化思想認為讀書是離經叛道的事,這純粹是歪理邪說,是錯誤的!”他還引用維吾爾族經典和曆史上的名人名言,說明維吾爾族是一個重視知識和教育、人才輩出的民族。《突厥大辭典》、《福樂智慧》等不朽名著,都出自維吾爾族先輩之手。阿曼尼薩汗整理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愛好知識和藝術的典範。當代很多成功的維吾爾族企業家,都積極捐資助教。烏魯木齊開餐廳的一位女企業家,就在皮山縣某學校資助了一個班的學生。

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的話接地氣,村民聽得懂,聽得進。散會後,就有幾個村民找到他,表示确實想通了,要讓孩子繼續上學。

來村裡不久,阿蔔都米吉·阿不都熱依木還遇上了一件事,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有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在家裡生孩子難産,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幸死亡。他決定抓住這個典型,對全村婦女進行醫療衛生方面的知識培訓,并結合“去極端化”教育,引導婦女尊重現代科學,走現代文明之路。他告訴村裡的婦女,現在的醫療技術已經大大進步了,在醫院生孩子成活率在99%以上,安全健康。許多穆斯林國家婦女生孩子前也要定期檢查,分娩前一兩周入院。而我國大城市的婦女更是如此。現在村裡的一些年紀大的婦女認為以前産婦都在家裡生,沒什麼事。但事實證明,在家裡生并不能保證母子安全,一旦出事後悔莫及。

村支書語重心長的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婦女都表示聽進去了。“烤肉王”麥麥提·喀吾孜(左二)

大毛拉麥麥提·胡達拜爾迪帶頭養鴿

村民麥麥提·阿蔔杜熱合曼

打工女帶頭人努斯熱提·阿力木努斯熱提·阿力木:外出打工的女帶頭人

一次偶然的相遇,讓拉依喀村一個老實巴交的婦女成為全鄉有名的打工帶頭人。

2002年,在縣城小店賣飲料和涼皮的努斯熱提·阿力木剛過41歲。她中等個頭,性情樸實,做事勤快,還會說幾句漢語。那時,前來小店吃東西的兵團農14師職工正急需人手,便順口問她能否找到人幫忙摘棉花。剛開始,努斯熱提有些猶豫,畢竟從來沒有做過。但在兵團職工的勸說下,她決心回鄉裡試一試。

第一天,努斯熱提帶來了10個村民,年齡從15歲到45歲。男人工資每天15元,婦女每天10元,而她每天可得到20元。第二天,她帶來33人,11個男人,22個婦女。就這樣,她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女包工頭”生涯。

農14師皮山農場離科克鐵熱克鄉隻有二三十公裡路,工人早去晚回,中午管飯。農忙期間,每15天休息一天,有事請假。2003年,努斯熱提從鄉裡帶出去的打工人數創紀錄地達到了340人,得到了雇主200元特别獎勵。近幾年,參加打工的人數有所減少,但每年也有八九十人。十幾年來,工人的工資漲到了男人每天100元、婦女每天60元,她自己每天可以拿到80元。

作為“包工頭”,努斯熱提深得雇主信任,所有工資每次都直接給她,由她再發給工人。中午,大家在一起吃飯。努斯熱提經常強調要團結,互相幫忙,并告誡年輕人不能做壞事。維吾爾族過肉孜節,漢族老闆送錢送衣服給她;漢族老闆孩子結婚,也請她去參加。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

在打工掙錢的同時,很多村民學會種植和管理棗樹,在自家的庭院裡種上了紅棗。努斯熱提說,很高興能幫鄉親們做點事,大家掙到了錢,解決了生活困難,自己也掙到了錢,還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今年,努斯熱提又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建一個勞務輸出合作社,組織村民外出打工。她還想買一輛車,專門接送打工的村民。

王景起說,努斯熱提既得到雇主信任,又得到鄉村基層政府和幹部的認可。目前,科克鐵熱克鄉人多地少,輸出富餘勞動力,是提高村民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工作組已将扶持努斯熱提成立勞務輸出合作社之事,列入今年的工作計劃上報。或許,不久的将來,努斯熱提的夢想就可以實現了。

麥麥提敏和他的漢族師傅老三

剛進村,就聽王景起副組長講了村裡唯一大棚種植者麥麥提敏·阿蔔杜喀迪爾和老三的故事。這個村前些年曾有政府扶持的大棚24座,但如今大多已荒廢。隻有麥麥提敏的大棚保存下來了。因為,他認識老三,從他那裡學到了技術。

老三名叫沈光平,是從重慶潼南縣遷來的農民。兄弟姐妹9人,沈光平在家中排行第三,家裡人都叫他老三。老三的童年和少年充滿了關于食物和饑餓的記憶。1983年,沈光平高中畢業,差十幾分沒考上大學。母親在那一年去世。家鄉地少幹旱,生計難求。聽一位在新疆的親戚說那裡好找活幹,老三毅然踏上開往新疆的火車,開始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在阿克蘇,老三從小工做到大工,再成為包工頭。1986年,他花十幾萬元在老家蓋起了總面積450平米的三層小樓。當年,8位村裡的同齡人也随他來到新疆。2002年,老三帶着剛結婚的愛人和小舅子來到皮山,并在固馬鎮落戶。

提起20年前初次與麥麥提敏結交的情景,老三記憶猶新:“當時我們在這個村蓋學校,麥麥提敏打小工,我是包工頭。一天,麥麥提敏提一隻鹵雞來,說要跟我學大工。”

小工提水、和漿、搬磚,大工上牆、砌磚、抹漿。大工技術含量高,掙錢也多。麥麥提敏看準了這個比自己年長10歲、個頭矮自己一截的漢族老兄,老三也喜歡上麥麥提敏的勤快好學。麥麥提敏跟老三學了幾年大工,又學種菜。兩人既是師徒又是朋友,一來二往就是20年。

麥麥提敏今年43歲,一米七幾的個頭,身體結實,一臉憨厚,笑起來嘴裡露出幾顆金牙。去年,老三承包的10畝大棚因為周圍的核桃樹已經長起,影響蔬菜的生長,不得不放棄,轉做建築承包。

此前,麥麥提敏一直跟老三幹建築,也跟老三學大棚種植。老三說,你打工每天隻掙100多塊錢,最好自己幹。老三鼓勵麥麥提敏搞大棚種植:“沒錢,種子、棉被、鋼架子都可以給你。你自己去種,種好了,願意給我幾個錢就給,沒得錢就算了。”

在老三的鼓勵下,麥麥提敏搬走老三的部分大棚設施,蓋起了自己的大棚。“老三的女人、孩子都能幹,我也能幹。”麥麥提敏這樣鼓勵自己。村裡曾經有人說他是個勺子(傻子的意思),擔心幹大棚又累又掙不到錢,但他硬是堅持了下來。他每天在大棚幹10個小時,技術上有問題就打電話問老三。憑着好學和苦幹,他每年能掙兩萬多塊錢。看到麥麥提敏大棚掙到了錢,有些村民也開始心動了。

老三說,大棚要搞好不容易,要懂技術,還要勤快肯幹。開始搞大棚種植,第一年老三也沒有收成,因為不懂技術,不懂防病蟲害。老三買來相關書籍刻苦鑽研,終于掌握了在當地種植大棚蔬菜的技術。老三說,與老家相比,這裡的條件好多了,陽光充足,有地下水,不怕旱。種核桃、紅棗,果結得比内地多得多。種大棚蔬菜,産量比老家多幾倍。10畝地,老三搞了兩個80平方米蓋棉被的大棚和5個簡易拱棚,一年收入近20萬元。老三說,麥麥提敏隻學到了自己一半的技術,還有上升空間。

老三和麥麥提敏的故事啟發了工作組。王景起說:扶貧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把“我讓你幹”變為“你自己要幹”。

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村裡在推廣養鴿子項目時,首先要求村民自己提出申請,而不是平均分配。麥麥提敏(左)和他管理的大棚

麥麥提敏的漢族師傅老三

工作組的雙語課

4月26日晚9點多,結束一天的采訪,王峰送我們回住處,一起去城裡的還有村協警阿蔔力皮孜及其妻子阿米娜。

阿米娜是工作組請的廚師,從第一期工作組來時就幫着做飯。她個頭不高,身材豐滿,面目清秀。與工作組相處兩年多,她已經學會基本的漢話,可進行簡單交流。做事認真的她還積極上進,提出了入黨申請。與妻子相比,身為協警的阿蔔力皮孜顯得有些瘦小。下午,我們去他家看了他養的鴿子、雞、牛和羊。院子很大,去年11月縣畜牧局發放的一頭價值8000元的老牛在安靜地吃食。一頭個頭與牛差不多大的驢子,歡迎我們似地發出了蕩氣回腸的叫聲。阿蔔力皮孜說,這頭母驢是他前年花4800元買的,這兩年生了兩頭小崽,賣了7000元。

阿蔔力皮孜家裡養了70對鴿子,在村委會警務室的房頂還養了30對,總共有100對。工作組養的幾十隻示範鴿和小雞,也是以他媽媽的名義申請的。阿蔔力皮孜和妻子今年都35歲,女兒上小學五年級,小兩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讓人羨慕。

送我們到住處,王峰說,回去還要上維吾爾語課。雙語學習是工作組的重要任務之一。王景起是整個大組雙語學習組組長,對組裡的雙語學習特别認真負責。每天晚上,工作組的隊員們都要花半小時至一小時學習維吾爾語,還要完成作業。王景起以身作則,每天早上都朗讀教材,并找機會與老鄉交談,争取多掌握一些維吾爾語。

村協警阿蔔力皮孜總領隊哈布都拉·黑沙比亞微信朋友圈拉贊助

4月27日晚上8點多鐘,自治區民委副主任、第三批工作組總領隊哈布都拉·黑沙比亞外出回來,對整個大組的工作做了介紹。自治區民委第三批工作組住村兩個月以來,去極端化、基層組織建設、民生工程等工作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

作為總領隊,哈布都拉擔負着六村和其他4個村工作組的領導職責,還通過微信朋友圈為六村拉來了贊助。山西大同市廣廈房地産開發公司捐助10萬元,支持村裡搞建設;廣西桂林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助17套太陽能路燈,近期即将運到。

今年是工作組住村的第三年。大家都感到與三年前相比,村裡的變化實在太大了。王景起開玩笑似地提起舊事:三年前剛來的時候,工作組入戶摸排情況心裡都還有點緊張。如今,工作組女隊員一個人入戶,晚上兩三點鐘回來也不擔心。村委會熱鬧起來了:舞跳起來,歌唱起來,球打起來,笑容在臉上蕩漾起來。人心在凝聚,正氣在高揚。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的好日子。

老百姓的認識和态度,彰顯了工作組的工作成效。村支書給我們拿出幾份村民參加活動後自發用維吾爾文寫的心得體會。出于好奇,我請工作組成員、新疆民族研究所編輯伊地利斯·庫都斯簡要地翻譯出來。

二組村民麥麥提·尼紮米丁寫道:“兩位著名宗教人士結合伊斯蘭教教義教規,講解了學習知識、适應現代社會的重要性。我聽後非常後悔青年時沒繼續升學,下決心對孩子們嚴格要求,讓他們上大學成人才。”

一組村民胡達拜爾地·沙吾提寫道:“聽了自治區宗教人士去極端化宣講以後,我明白了宗教極端行為的危害性。以後我要跟宗教極端分子作堅決鬥争。”

村民艾比不拉·馬木提寫道:“我年輕的時候特别喜歡參加麥西萊甫活動。近些年,受極端宗教思想影響,我們村裡的文藝活動尤其是民間的藝術活動基本消失了。工作組住我們村3年以來,組織了各類文體活動,我非常高興。我希望鄉親們思想轉變過來,适應現代社會,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三天的采訪很快結束,但拉依喀村的故事還會繼續。今年村裡計劃修20公裡的柏油路。前幾天已經選好安裝太陽能路燈的位置,村裡的主路都能覆蓋。用不了多久,村裡的大小路口,夜晚就會亮起來。(責編許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