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可以“比”,但不能瞎“比”

可以“比”,但不能瞎“比”

時間:2024-10-22 06:23:21

如果說,和同類“比”,是人類的一種天性,應該不會有人沖出來說“你冤枉我”吧?同為凡夫俗子,我們的人生怎麼可能繞開“比”呢?在不同的領域中,不同的情境下,我們都曾經是“比”的主角,隻是入戲的程度不同而已……

“比”是我們的日常人生

我的朋友王小胖說,她小時候特别不愛跟父母一起走親訪友,因為大人會讓孩子們表演節目,别的小孩有的會唱歌,有的會跳舞,有的會吹笛子,而她什麼也不會。爸媽常常恨鐵不成鋼地說:“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王小胖長大了。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和父母一樣,也不由自主地和别人比孩子了。和一群年輕媽媽推着嬰兒車在小區散步,她會比誰的孩子更活潑肥美,再大一點,她會比誰的孩子更聰明,成績更好,才藝更多。她當然不像當年的父輩那樣比得那麼“赤裸裸”,但心裡一直憋着一股勁兒:不能被别人比下去。現在的王小胖和她的鄰居們一樣,陪着孩子奔走在上各種培訓班的路上。“大家都養孩子,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王小胖铿锵地說。

王小胖并不是微博中吐槽的那種“極品”和“奇葩”,她隻是像你我一樣,一個普通的、主動或者被動地活在“比”中的人。

這是不是你?

一大早正能量滿滿地來到公司,被告知同一部門的那位同事出了一個大單,臉上帶着笑容,嘴上點着贊,但心裡已經不淡定了再不加把勁,這個月的業績就比不上人家了!平時大家稱兄道弟其樂融融,但如果業績被比下去,不但領導面前交代不過去,自己面子上也挂不住。

将連夜寫好的PPT方案交給領導,領導匆匆浏覽,面無表情,微微歎了一口氣,說,剛剛那誰也交了一份方案過來,我發給你,你學習一下他的思路。臉上還在努力維持一個謙遜的笑容,但小心髒已經被狠狠碾軋了一番那誰是和自己同一批進公司的,平時大家一起加班一起喝酒一起宵夜一起打網遊,人家怎麼就不聲不響地有了這麼大的進步,把自己給比下去了呢?

這是不是你?

刷朋友圈,看到當年同一個宿舍的大學同學抱怨在深圳房價高壓力大,内心還有點“小确幸”,幸好自己當初選擇了家鄉這座三線城市,雖然沒能生活在在高大上的北上廣,但有房有車有父母幫忙帶娃日子過得很滋潤;繼續往下刷,看到另一個同學在曬自己一周的長跑路線圖和自己的身材,70公裡+8塊腹肌,不禁對着越來越顯山露水的肚腩歎了一口氣,年紀相當的,人家的生活怎麼就那麼健康,身材怎麼就那麼好呢?今天一下班就去遊泳,不然聚會都不好意思去了。

這是不是你?

和朋友聚會,她袅袅婷婷一路行來,你暗自慶幸精心地化了妝洗了頭,站在她身邊不至于相形見绌;她手裡看似随意地挎着一隻LV,還好還好,你今天背的是剛從香港下血本買的FENDI,兩個人站在一起,各美其美,不至于差距明顯,讓雙方都不自在;她刷起卡來雲淡風輕,你也不想認慫,即使感覺略貴,也笑吟吟地買了單;他談起業内的大佬如數家珍,你說你的公司正在搞資本運作;他豪爽地搶先買了單,你當然不能掉分,訂了KTV包廂;他謙遜地談起他的學術成就,你會不經意地透露要去德國進修……一場聚會下來,你感受到了溫暖,也感受到了壓力,朋友們活得都很精彩,你也不想比他們差。

這是不是你?

普通人愛比,明星們就跟愛比了。比排場。我們江湖地位相當,那麼頒獎禮走紅毯時如果你領銜了,那我就必須壓軸,否則這個典禮我就不去了。比“咖位”。一部電影中如果有兩個或以上明星,那麼誰是“一咖”,海報裡誰居中,咱就得比一比了。比流量。在網絡上誰的粉絲多媒體關注度高熱點話題多,誰就更有流量,誰就更紅。比影響力。去巴黎或者米蘭看大型時裝秀,明星們一定會比誰能跟“老佛爺”和各大奢侈品牌的CEO親密互動。比衣品比顔值。出席活動和頒獎禮比誰更能“豔壓全場”,就連機場也變成了“秀場”,比誰更會穿誰更漂亮。

這是不是你?

高大上的官員們也愛比。比誰“進步”得更快,比誰的崗位更重要,比誰和領導走得更近,比誰更有官威,比誰更受組織器重,比誰更得公衆喜歡,比誰更受媒體好評,比誰主政的城市建設得更好。

這是不是你?

總之,我們似乎總是旁觀着他人的生活,對照着自己的生活,在“比”中矛盾着,失落着,焦慮着,慶幸着,欣慰着,滿足着,暗暗使着勁,欲罷不能地追逐着。我們既是“比”的主體,也是“比”的對象;既主動地去和别人“比”,也在不知情甚至不願意的時候,被别人“比”。以前,我們尚隻是和熟人比,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我們得以看到無數陌生人的生活,比的對象也就更多了。

“比”有功,“比”也有過

秦始皇出巡,一個小百姓目睹他的威儀後,由衷地感慨道:“大丈夫當如是!”這個小百姓從此再心裡立下壯志,也要做一個像秦皇那樣的“大丈夫”。後來,他雖經曆各種艱難險阻,但始終不折不撓,最終推翻了秦朝,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你知道的,他就是劉邦。即使身處社會最底層,他也不妄自菲薄,不認命。他敢跟皇帝比,并且一直保持着這份好強、好勝、不服、不甘的心。

說這個故事當然不是為了給劉邦唱贊歌,而是想說一個觀點:有時候,“比”是一種志氣,一份上進心,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丁格在1950年代就提出了“社會比較”的概念。他說,我們是通過跟别人進行比較來做自我評估的,而且,當我們跟别人比較時,會産生向上的驅力。很多時候,和别人“比”,是我們努力向上的動力。當我們能清楚的知道“我和别人還差多少”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努力了。

“比”确實有一種積極效應。一個處室的員工、一個公司的同事、一個班組的成員、一個班級的學生、一個連隊的戰士、同一個項目的運動員……人傾向于與自己相似的人比較。通過比較,往往會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長處,“以人為鏡”,促進個人的進步。劉國梁和孔繼輝,正是在不斷地和對方“比”的過程中,球技日臻精湛,成為了乒壇的領袖人物。學生時代讓我們絲毫不敢松懈的,可能是某個和自己有某種心結的同學你每次分數都和我咬得緊緊的,這次我可不能被你比下去;你找了班花做女朋友,我考個第一名拿了獎學金也算是扳回一城,不能什麼風頭都被你搶盡;你媽又去我家顯擺你數學競賽獲獎了,這次化學競賽我一定要比你強……

适當的“比”是有好處的。通過對比,人們調整自己的定位,評估自己的實力,進而采取适當的行為。此時的“比”實際上是以他人作為比較的來源與尺度,最終導向自我客觀評估,能改善自己的不足,增強自己的競争力。這種“比”具有激勵作用和積極意義。

但是,不恰當的“比”,則是消極的,甚至有害的。多少人都因此而自我折騰,自我折磨。

太熱衷于“比”,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因為“比”意味着将人生的重心設置為“戰勝别人”,而不是對事物本身的興趣和熱情。再優秀的人也有短闆,不可能處處都比人強。在愛“比”的人心中,賺錢了并不幸福,比别人賺得多才幸福;考了高分并不幸福,分數比别人高才幸福;孩子聽話并不幸福,比别人的孩子有出息才幸福……一句話,隻要比不過别人,就不算真正的幸福,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他們需要與别人進行比較來彰顯自己的價值,将喜怒哀樂寄托在别人的評判上。這樣的人常常生活得緊張,焦慮,患得患失。

一味地“比”讓人迷失自我,掙紮在失敗感中。太喜歡“比”,就會忽略自己原本擁有的一切,不能享受“得到”帶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但許多人隻能看到自己的“短”,看不到自己的“長”,不能理性地根據自己的特質發揮自己的優勢,而是不切實際地強求自己和别人一樣。這樣的“比”帶來的是無法承受的壓力:再怎麼拼都不夠,因為總有人比自己強。在這種比較中,心理落差越來越大,最終可能悲觀失落,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這樣的“比”一旦成風,我們将無法擁有獲得感和尊嚴感,社會也将被迷茫和焦慮的氛圍籠罩。

太執迷于“比”,将導緻心态失衡甚至心理疾病。人家有我也要有,即使已經超出了個人的承受能力,也要想辦法擁有,持這種虛榮心态的人不在少數。常常看到關于大學生陷入高利貸陷阱的新聞事件,這些負債幾十萬的大學生,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些東西人家都有我也要有”的心态開始借貸的:舍友有那麼多化妝品,我也要有;同學有蘋果電腦,我也要有;老鄉總是用最新款手機,我也要有……為了滿足和别人“比”的虛榮心,最後铤而走險去借高利貸。更嚴重的,甚至去詐騙、搶劫,步入歧途。

被“比”蒙蔽了心智的人,常常對社會産生誤判,即使自己收入在不斷增加,但因為總有人比他的财富更多,所以他感受到的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社會的不公平,階層的巨大差距,最後陷入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的泥沼,渾身都是負能量。那些在各個平台上滿腔怨氣滿腹牢騷發洩對社會不滿的人,未必是真正被社會虧待的人,更多的,是一心要和别人“比”而又比不過的人。

做“比”的主人,不做“比”的人質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我們不必以聖人的标準來苛求自己,消滅比較心,超然物外。但是,我們可以要求自己既有“熱衷”的、進取的、入世的心,又有定力、有理性、有判斷力,不被“比”綁架自己的情緒乃至生活和人生。

我們需要多一份自省。我們想要變得更完美、更優秀、更強大,過更有品質的生活,但我們在世間的旅程并不是在參加一場比賽,但并不需要逼迫自己處處高人一等,事事勝人一籌。我們需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自省心,時時問問自己的内心:你還好嗎?這是你真正想要的人生嗎?你有沒有為虛榮心所奴役?有沒有被身外物所驅使?有沒有守住自己的初心,堅持真實的生活理想?有沒有在“比”的遊戲中迷失自我,忘記了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我們需要多一份自知。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一樣,後天境遇不一樣,很多時候不具備可比性,強行要比,是自己為難自己,自己折磨自己。我們知道自己的缺點和短闆但不以為恥,我們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但不以為傲,我們知道“我是誰”,尊重、接納并欣賞這樣一個并不完美的自己,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遠。要想有聲有色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較,了解自我,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我們需要多一份自信。楊绛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話:“和誰我都不争,和誰争我都不屑。”這句話透着傲嬌,更透着自信,是真正有底氣有元氣的人才說得出的話。“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驕傲,這種真正的自我認可不是來自于和他人的比較,而是來自一個人對自我的深深接受和悅納。須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不是靠和别人比較而來,而是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有意義:用心地活着,用心地愛人,用心地做事,用心地建設生活,善待世間萬物,創造種種美好,樂在其中。這就是我們的價值。當我們有了自足的内心,有了強大的自我價值感,就不會進入“比”的圈套。

我們需要多一份自勵。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我是不是比以前更好?我有沒有比以前進步?我有沒有在不斷地成長和成熟?要引導自己将思維慢慢地從“與别人比”轉移到“與自己比”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鼓勵自己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可期的小目标,使今日之我優于昨日之我,從而形成對自我的堅定的積極認知。

我們還需要多一份自愛。真正的智者都是自愛者。愛自己是終身的功課。沒有人能夠完全消除自己的比較心,擁有比較心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表現。但我們要建立多維度的比較體系。如果隻在一元體系裡比較,很容易讓自己在各種虛假的自我評價中撕扯。當我們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開闊的視野,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會更加豐富,會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建立多維度的比較體系和評價體系。這正是我們“自愛”的底氣。“比”這個遊戲也因為“自愛”而變得比較好玩了。你學習好,但我身體好;你人緣好,但我業績好;你事業輝煌,但我家庭和美;你有豪宅,我有佳偶;你情商高,我專業強;你有美姿容,我有好品位;你學曆高,我實戰強;你有大夢想,我有小确幸;你會賺錢,我善持家……自愛的人,心态會更從容平和,對他人和自我的認知會更科學理性。“你很好,我也不錯。”“我佩服你,但也很欣賞我自己。”當我們有了這種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的心态,就不會再被“比”控制了。

不管喝多少“心靈雞湯”,我們還是避免不了和别人比,正如寫這篇文章的我,說了這麼多道理,心裡也會想着,寫好點啊,可不要被同事比下去。有什麼辦法呢?比較心、虛榮心、嫉妒心,是人類天生的弱點。但是生而為人,應有人的高貴,那就是我們不能在人性的弱點面前俯首稱臣,被弱點所驅使和奴役。終其一生,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不斷地克服弱點,不斷地開闊眼界,努力成為内心更豐富、更遼闊、更強大、更有智慧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夠成為“比”的主人,而不是“比”的人質。我們仍然會“比”,但此時的“比”不再是自尋煩惱,自設牢籠,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更美的人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