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位美女醫生“醫筆醫畫”裡的“仁心仁術”

一位美女醫生“醫筆醫畫”裡的“仁心仁術”

時間:2024-10-21 11:44:52

在不少人的眼中,醫院是嚴肅的讓人緊張的地方,醫生們忙得腳不沾地,病人們憂心忡忡。但是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有位年輕漂亮的女醫生陳海燕,要對這一切說不。她要用輕松可愛的漫畫來傳達醫者的仁心仁術。

醫學漫畫讓醫學變得通俗而簡單

1982年出生的陳海燕有一張娃娃臉,大大的眼睛,甜美的笑容,一身白大褂,紮一個馬尾,清清爽爽的樣子。她不是漫畫家,而是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髒超聲診斷科的醫生。

“心髒彩超不像抽血、拍X片那樣為患者所熟悉,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配合醫生。”中山醫院的患者來自海内外,心髒超聲診斷室每天都是人滿為患。陳海燕一邊檢查,一邊要為患者詳細解釋病情,還要回答患者各種各樣的提問,一天下來,陳海燕和同事們常常嗓子啞到開不了口。

為什麼就不能給患者畫張漫畫形式的示意圖?這個主意一提出,科室主任就點了贊。當天晚上陳海燕回到家後,就拿起了畫筆。陳海燕把患者從拿到申請單到接受心超檢查的整個過程,在腦海中像放電影一樣走一遍,然後在預約、準備、檢查等各個環節逐一地配上相應的漫畫。從患者進門開始,身體向左轉還是向右轉、手腳該怎麼放等,需要做的每一步,她都用“火柴人”清晰說明。

這組示意圖在診室門口一放,立即赢得患者的一片叫好。有一些相關動作還專門貼到機器上,患者在躺下時可以更方便、清楚地按照指示來做,省卻醫生一遍遍解說。同時,漫畫也解決了語言溝通上的障礙,避免一些患者因方言而産生誤解。很多語言和文字不易表達清楚的地方,看圖就一目了然。這樣一來,還能省下時間,一天可以多為好幾位患者做檢查。這讓陳海燕覺得醫學對于很多患者而言過于深奧,但通過漫畫,卻可以變得通俗而簡單。疾病雖然可怕,但通過漫畫可以讓人減輕焦慮。

開通微信公衆号“醫筆醫畫”的初衷

上高中時,是成為一名教師還是醫生,在這兩個職業理想之間,陳海燕選擇了後者,并如願考入了上海醫科大學(現為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專業。因為從小喜愛繪畫,所以攻讀碩士時,她就選擇與影像相關的專業。2005年她被保送至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内科,攻讀心髒超聲專業。

對于畫畫這件事,陳海燕從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或培訓,完全是出自少女時代對漫畫的熱愛。“我們初中那時候就是看日本漫畫呀,美少女戰士什麼的,看了不夠,還照樣子臨摹。”陳海燕笑着說,“我的基本功就是這麼來的。”

大學讀醫科,繁重的功課讓陳海燕放棄了很多興趣愛好,但唯獨畫畫,她堅持了下來。課餘時,她喜歡翻翻漫畫書,在紙上塗抹幾筆,她的目光也從日本漫畫拓展到國内外許多诙諧幽默的作品上。2008年碩士畢業後,陳海燕順利留院工作,成為了一名心髒超聲醫生,積極上進的她還在走上工作崗位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雖然畫畫這愛好一直沒撂下,但她從沒有“創作”過醫學漫畫,所以剛開始給心髒彩超檢查畫示意圖,陳海燕心裡還是有點忐忑。加上心髒超聲診斷室的工作太忙,陳海燕隻能利用晚上有限的時間來畫畫。這對她來說,不是額外的負擔,而是自我的釋放,每次畫完後,她都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一天的辛苦和壓力消失得無影無蹤。每篇漫畫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構思故事,組織語言,構圖布局……都是需要考慮的,但是隻要有了思路,畫起來其實很快,快的時候隻需要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她就能将自己要傳達的醫學科普知識用畫筆“娓娓道來”。

朋友問,為什麼不多畫些漫畫放在微信中去,供大家參考。陳海燕覺得有道理,而且對醫學的釋疑、科普教育、生活瑣事也都可以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一想法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支持,很快,陳海燕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衆号——“醫筆醫畫”。

突發奇想成就了她醫學科普漫畫之路

愛畫畫的人似乎更熱愛生活,對于陳海燕,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一樣,畫漫畫常常是突發奇想。也是從這時開始,陳海燕開始了她原創醫學科普漫畫的道路。

這一天,兒子有個特别快樂的表情迅速感染了陳海燕,她忽然有了靈感。“我要把兒子童年的樣子留在紙上。”陳海燕拿出紙筆,憑着記憶,給兒子畫了第一幅漫畫,記錄下了那個場景。後來,她心髒疾病的科普漫畫中,每一個系列都以“小神E科普館”命名,封面畫上也都有一個憨态可掬的小男孩,便是以陳海燕兒子作為原型創作的。

陳海燕的創作不局限于自身的專業,而是涉及更廣泛的醫學領域。她通過不斷學習、積累,在内分泌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方面也畫了許多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漫畫,尤其一些關于小兒疾病的畫作,她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用貼心的話語和實用的提醒,收獲了一大群媽媽粉絲的支持。

陳海燕說,醫學漫畫真正的學問正在“簡單”二字上。陳海燕常常從國外繪本、圖冊、影視等各方面“取經”,将一個晦澀的醫學知識解釋得老少皆知,能把一個繞口的醫學術語描繪得一目了然,這對于陳海燕來說,既是對她的挑戰,也是她的成就。

有次在門診,陳海燕遇到一位患者大熱天穿着棉襖,便問他:“你不熱嗎?”患者說:“熱啊,但是我的心髒怕冷!”原來這位患者有房顫,而他對房顫的理解就是心髒發冷而顫抖。陳海燕根據這個例子,很快畫了一組有關房顫的漫畫:一個人正在修理房間内的電路。旁邊配以文字說明:所謂房顫,就是心房電路出了問題,導緻心跳非常亂。

這些來自生活線條簡單、淺顯易懂的漫畫一傳上網,不僅讓大家眼前一亮,還有一種生命的幽默與豁達蘊含在其中。陳海燕的人氣也在不斷上升,立即收獲上百個贊。這些贊很多就來源于患者,在她看來,這就是對她的一種肯定和信任。公衆号的粉絲黏性很高,有時忙得幾天來不及畫畫,就會有粉絲來“求更新”,讓陳海燕漸漸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

興趣與專業相結合并堅持畫下去

讀者幾分鐘就能看完的科普推送,背後是大量的準備工作。在醞釀階段,陳海燕大約需要閱讀40至50篇文獻,僅僅将查閱文章的時間累計起來就長達十多天,甚至二十多天。陳海燕說,前段時間許多朋友都來詢問水光針美容,可自己對此并不了解,于是先查專業的學術網站,閱讀中文文獻,再尋找相關科室的同學咨詢,傾聽專業意見。最後查閱國外文獻,閱讀國際的權威文章。最後整合信息,編排科普推送,整個過程十分耗費心力。

《你真的會刷牙嗎?》《我一般這麼對付孩子感冒》《房顫治療大全》……翻看推文列表,可以發現“醫筆醫畫”涉及到的醫學領域非常廣泛。有粉絲問,先天性心髒病該怎麼處理?隻要找到“醫筆醫畫”相應推文,便一目了然。

很多時候,陳海燕喜歡畫些關于醫生那點事兒。看到國外的人文漫畫特别多,醫學人文漫畫也不少,國内這一塊相對比較少。在陳海燕看來,醫生應當要有點兒人文氣息,才能更好體味與生命打交道的職業。

在繁忙的工作中,陳海燕始終充滿着激情和一絲不苟。她介紹說,超聲屬于技術部門,在診斷疾病的過程中,它所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每當自己搞清楚一個臨床上無法确定的,或者意外檢查出來的病症,都會很有價值感。“任何事情潛心鑽研,究其極緻,都可以成為一門藝術——繪畫如此,超聲診斷亦然。我的理想是成為快樂的心髒超聲診斷高手。”陳海燕說。

7月初,陳海燕在微信中放出了新的系列漫畫——《醫院很忙》。漫畫中,醫生護士忙碌于病房、門診、輸液室,甚至以少喝水來節省時間。一張漫畫中,一位醫生猶如千手觀音。再仔細一看,原來這位醫生用他的多隻手在讀片、使用聽診器、超聲檢查、打針輸液……文字說明:醫生很忙、護士很忙,為病人忙!“這組漫畫是為了形象地描述醫務人員的生存現狀。”

陳海燕在“醫筆醫畫”公衆号上用畫筆傳授醫學知識,不僅融合了她的繪畫愛好,而且也間接圓了她兒時的教師夢,同時還體現了醫生的職業價值。陳海燕說:“這隻是我的一個開始,作為醫務人員,我喜歡我的工作,會繼續在自己的專業上精益求精,但我也會堅持畫下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