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警惕落入“上網緻貧”陷阱

警惕落入“上網緻貧”陷阱

時間:2024-10-21 09:01:36

口程振偉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一項研究指出,越有錢的人花在上網的時間越少,這與工作生産力無關,而是娛樂選項的問題:一個人越有錢,找樂子的方式越多,如外出旅行、郊遊或上館子。反之,一個人錢越少,娛樂的選擇也越受限,于是花更多時間上網挖别人的生活隐私;畢竟,上網成本是固定價格。

美國人研究發現,上網時間是與經濟狀況成反比的,越有錢的人越不大上網。而這項研究同時給出了“信得過”的解釋:不是“上網緻貧”,而是有錢的人有更多生活選擇;相反,經濟弱勢的人活動自由受限,隻能“寄情網絡”。研究經濟狀況好了如何分配時間意義不大,筆者更傾向認為,上網的确在改變中國,“互聯網依賴”在麻痹弱勢群體,甚至說“上網緻貧”都不過分。

經濟狀況好的人,往往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時間。這導緻活躍在互聯網上的網民大多是年紀輕的吊絲。我們曾經認為,互聯網是自由平等的所在,現在呈現的樣态看來,互聯網自動将人群根據經濟狀況分割。由于網絡語言、思維方式乃至準入門檻不同,一個吊絲是很難融入高端群體社區的。特别是朋友圈,由于其自身封閉性和分屬不同的話語體系,很難想像一個年紀輕輕的吊絲與馬雲的朋友圈有何交集。俗話說,你是什麼樣的人,就看你有什麼樣的朋友圈。互聯網的存在和使用,不僅沒有讓社會貧富差距縮小,而且在客觀拉大。

由于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存在,很多人陷入“過度溝通”、“人雲亦雲”、“工具綁架”的境地。對年輕人特别是經濟狀況較差人士而言,社交媒體正在讓他們的感覺鈍化,其中特有的心靈雞湯消解了他們前進奮鬥的動力,用閱讀雞湯和窺探吐槽代替深度學習和參與,似乎在雞湯中消費中就能擁有生長成長的“獲得感”。

經濟弱勢的人,顯然正在落入“上網緻貧”的陷阱。與更加自律懂得時間管理的中産家庭相比,經濟弱勢的家庭一般不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家長因為疲于生計沒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往往求諸電視和互聯網“安撫孩子”。

說“上網緻貧”并不過分。曾經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還有通過高考放手一搏的主觀意願,如今互聯網特别是朋友圈的雞湯,讓他們沉迷其中“吸食精神鴉片”。更糟糕的還是,因上網而緻貧,返過頭來因為“網絡作為精神享受的相對廉價性”而導緻弱勢群體更加依賴網絡,不信看看小鎮網吧裡有多少是經濟欠缺家庭的子女。過去關注“因起點線不同導緻的貧富差距”,現在還要加上“上網依賴如何加劇貧富差距”的新難題,斷開互聯網、關閉朋友圈、腳踏實地确實有必要,但沒有危言聳聽、痛定思痛的預言式勸誡,我們真能較真嗎?

編輯/張玉榮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