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尋找遺失的“小人書”

尋找遺失的“小人書”

時間:2024-10-20 10:45:56

連環畫,又名“小人書”,曆史悠久,遠可追溯到漢朝,成熟于民國初期,盛行于民國至上世紀90年代之間,曾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成為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重要讀物。

6月24日,神州共享(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華欣從朋友圈裡看到一則消息,北京市當天有7.2萬考生參加中考,語文作文題目二的題幹是結合卷面上的連環畫,拟寫發言稿。卷面上的六幅連環畫以線描手法繪制,講的是張骞出使西域及絲綢之路的故事。

連環畫,又名“小人書”,曆史悠久,遠可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成熟于民國初期,盛行于民國至上世紀90年代之間,曾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成為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重要讀物。

作為“中華連環畫數字圖書館”的創始人,看到中考提到“連環畫”三個字,李華欣有些驚訝。放下手機,他給自己出了一道題,通過這次中考會有多少人再次想起連環畫?

邂逅“老友”

2004年夏天,愛好收藏的李華欣在北京潘家園市場的舊書攤裡意外發現了一些連環畫,其中就包括從小讀過的《三國演義》和《隋唐英雄傳》。見到這些在他的生活裡已經消失多年、久未謀面的“老朋友”,李華欣難掩興奮。

那天,蹲在舊書攤前再次看到熟悉的畫面和文字,李華欣驚喜地覺得“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大衆書籍遠不像如今這般豐富多樣,閱讀渠道也非常有限。在李華欣的記憶裡,離家不遠的連環畫書店幾乎是唯一能滿足他精神需求的地方。那時,他和小夥伴們經常在書店裡一待就是兩三個小時。“經常看到小夥伴被家長擰着耳朵拽出書店。”

雖然我國的連環畫曆史悠久,但是李華欣認為連環畫對于“50後、60後、70後以及85前”這些群體來說,印象最為深刻,影響也最大。他讀過的連環畫,至今記憶猶新,“可以說,連環畫是伴随我成長的啟蒙老師。”

随着上世紀80年代中、末期韓日漫畫等新興圖書在我國迅速發展以及電視機的普及,連環畫的發行量銳減,影響力也大不如前。也就是從那時起,李華欣漸漸遠離了連環畫,遠離了那個他童年最親密的朋友。“因為生活中再很難見到,我甚至已經将它遺忘了。”

那天離開潘家園舊書攤之前,他把面前的10多本連環畫全部買下。也正是這次與連環畫的再次“邂逅”,李華欣開始對收藏連環畫産生了興趣。他先是見到什麼就買什麼,後期開始收集印刷量較少的,再後來開始收集獲過獎的,甚至還去拍賣市場競拍。

買回來的連環畫被他視作寶貝,他也因此結識了一些趣味相投的收藏愛好者。“其中有幾個自掏腰包出版連環畫的畫家,市場沒了,但情懷還在。”

彼時的他尚未想到,連環畫會成為他今後事業發展的重心。

“玩”出的事業

随着收藏的連環畫日漸增多,李華欣為了分享藏品,便将連環畫掃描成照片傳到網上。他說當時這麼做純粹是為了“玩”。

無意間,他發現網站上有來自海外的浏覽記錄,并且留言“學中文,學漢語”。他堅信該留言源自外國人。他也因此意識到,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傳播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做下去是有意義的。

于是,李華欣決定深耕連環畫數字出版。

經過多年建設,由其創始的“中華連環畫數字圖書館”對連環畫作品進行遴選、整合、數字化加工,涵蓋了古典名著、民間故事、曆史演義、中外文學藝術等30多個不同主題且各具特色的專題,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展示出來。目前已經完成了420多萬幅圖片、4萬冊連環畫的數字出版。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六一兒童節前到某小學看望學生時曾說過,“我從小就受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影響。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

在電視裡聽到習總書記關于連環畫的分享後,李華欣得到了莫大的精神鼓勵,他愈加認識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在于加強認知教育,連環畫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如今,他的“中華連環畫數字圖書館”用戶已經囊括了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杭州圖書館等近300家各類圖書館。

溫州市教育部門于2016年9月成為該連環畫數字圖書館的用戶,閱讀平台可以輻射溫州市1041所學校、87萬中小學生。據使用報告顯示,2016年11月當月,溫州市各中小學雲圖書館連環畫平台總訪問量為297151。

李華欣因此覺得“連環畫的内容并沒有過時”。

說起各種連環畫,李華欣如數家珍。圖/郭鵬傳承的煩惱

盡管數字化平台對連環畫的推廣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可他覺得遠遠不夠。每當将一些紙張泛黃、接近變質的連環畫進行數字處理後,他都會感慨,“再不保護,以後真的見不到了。”

據了解,我國共約有6萬種連環畫,目前經數字處理的有4萬多種。

連環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播載體,究竟該如何傳承下去?李華欣認為這是個“大”問題。

雖然他的“中華連環畫數字圖書館”按内容分為30多個閱覽室,不同的主題都可以使讀者身臨其境,但是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李華欣坦言,并不希望孩子們過多使用數字的方式進行閱讀。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紙質版的連環畫早已淡出公衆的視野,許多90後、00後的群體甚至未曾見過連環畫,創作連環畫的畫家也是鳳毛麟角。

回憶起連環畫風光無限的年代,李華欣覺得它的衰落速度實在過快。“1982年全國出版近8億冊連環畫。《鐵道遊擊隊》經過多次再版,累計發行2800萬套。而如今書店裡卻一本難尋。”

究其原因,他認為除了韓日動漫、卡通和繪本的沖擊以外,各大圖書網站的薦書人多是對連環畫不熟悉的年輕人,以及數字閱讀的興起等因素都使連環畫失去了市場。

“而連環畫豐富的繪畫手法,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又享受了畫面的美感,這是它獨有的優勢。”李華欣認為這次中考中出現了連環畫,僅僅六幅畫,就将張骞出使西域以及絲綢之路的内容展現出來,就是對連環畫以圖育人功能的最大肯定。

至于連環畫如何才能重歸公衆視野?

“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吧!”李華欣說。

編輯:崔靖芳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