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東盟國家領導人:中國與東盟合作惠及世界

東盟國家領導人:中國與東盟合作惠及世界

時間:2024-10-19 07:44:18

第十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宋傑I攝金秋九月,朱槿花開時。

9月12日至15日,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建中國—東盟創新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甯舉行。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開幕大會上表示,中國連續9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7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2000億美元,中國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4000餘家,雇傭當地員工30多萬人,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與東盟貿易增速最快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額比上年同期增長近20%,在中國的貿易夥伴中增速最快。

出席東博會的緬甸、越南、老撾等東盟國家領導人也紛紛為長期以來雙方經貿合作成果點贊,他們認為東盟與中國多領域合作蓬勃發展,不僅給雙方帶來實惠,還惠及世界經濟增長。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甯甯指出,今年是中國—東盟創新年,以創新引領經濟增長,這是現在雙方的共同關注。中國與東盟在創新合作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例如在電子商務、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這一互補性帶來的新商機值得雙方企業關注和付諸行動。

許甯甯說,産業是經濟增長之本,中國和東盟均将産業結構調整、産業升級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中國—東盟自貿區為雙方之間的産業合作提供了便利條件。2016年,中國與東盟發布了中國—東盟産能合作聯合聲明。當前,雙方正在推動産業政策、産業規劃的對接,打造區域優勢互補的産業鍊,以優化雙方貿易結構和投資結構。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正在柬埔寨、緬甸布局産業園區,歡迎中國企業落戶。

“中國企業應充分利用中國與東盟比鄰而居的區位優勢、中國—東盟自貿區‘零關稅’的政策優勢、雙方産業互補性強的經濟優勢,充分利用好博覽會和峰會平台,積極走進東盟。”許甯甯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民企在東盟國家“落地生根”

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建設經曆了從逐步降低關稅到實現農産品零關稅,從簡單的投資設廠,發展到更深入的開放合作過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親眼見證了一大批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在東盟國家落地生根。

劉永好在中國—東盟商會領袖高峰論壇現場介紹,目前新希望在越南、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緬甸、新加坡等東盟國家,擁有各類在建和投産項目超過30個,投資金額已經超過

40億元,正在建立起覆蓋原料生産、飼料養殖、肉食加工、大宗貿易、高端制造等領域的農業全産業鍊格局。20多年來,切實感受到東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家“一帶一路”合作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和實惠。

在此次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太平洋建設與印度尼西亞家和集團、緬甸投資者開發協會、美中投資促進會、安信中保科技股份公司等中外合作方簽署了合作協議。其中,與印尼家和集團的合作将包括投資50億美元的印尼勿裡洞島港口、發電站及高科技産城一體化産業園區的開發與建設。

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太平洋建設遷址新疆,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布局廣西,同廣西自治區政府簽署4500億元投資協議,助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發力陝西,與西安市政府簽訂千億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點亮絲綢之路新起點。

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則以自己上世紀80年代到泰國發展,并成為第一批回國加入到改革開放大潮中華商外資企業的親身經曆,呼籲廣大商會和企業家,傳承發展老一輩僑領的家國情懷,個人發展不忘國家和同胞。他說:“作為近鄰,東盟各國最先也最能感受到中國的發展變化,而在東盟的4000萬華人華僑,更是天然的橋梁和紐帶。”

南向通道如何與“一帶一路”有機結合

當前,廣西正着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全方位開放發展的新格局。

南向通道以中國西南、西北腹地為主軸,向南聯通了國際産業資本看好的東盟地區,向西聯通幅員遼闊的中亞地區,向東聯通了長江黃金水道和亞歐大陸橋東段,架起了一座經濟發展的高速路。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恒山在此次舉辦的中國—東盟商會領袖高峰論壇“共建共享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南向通道基礎設施專題論壇”上指出,南向通道跟“一帶一路”是有機結合的,反過來說,把南向通道建設好必須契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彤在論壇上介紹說,南向通道常态化運營一年多,目的地已覆蓋包括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在内的55個國家和地區的107個港口。

不過,王彤還認為,需要高度重視涉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風險控制問題,“必須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和市場體系等方面的差異,對可能發生的國家層面、市場層面、項目層面的風險加以深入的分析,運用股權安排、債權安排、條款安排、投保、對沖等方式加強風險預測和風險管理,做好應急預案。”

編輯:牛绮思美編:孫珍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