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建中
一次《直播中國》節目,敬一丹采訪一個七八歲的女孩。
女孩的爸爸在小煤窯挖煤,家裡生活十分困難。一天中午,她給父親送飯時,正趕上小煤窯瓦斯爆炸。女孩提着一瓦罐紅薯玉米糁飯,本來是要與父親共進午餐的。可是,父親卻沒有走出窯洞,永遠不會再和她一塊吃飯了。說起這些,女孩哭了。
敬一丹看着女孩悲痛、怯場的樣子,便放棄了采訪。編導勸她說:“采訪這個女孩可能是這期節目一個最有價值的‘淚點’,你這樣放棄是很可惜的。”敬一丹卻回答:“我不能讓這個女孩重複看見父親罹難的情景,那樣我的良心會一輩子不安甯。”
後來,敬一丹通過詢問其他人得知,女孩還有位叔叔。于是敬一丹采訪了女孩的叔叔,讓他複述了礦難情景。
電視節目需要看點、淚點來吸引觀衆眼球。所以,一些主持人或編導總是不顧采訪對象的處境或感受,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和淚點。收視率上去了,卻對當事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心理傷害。
生活中,有些人為尋求自己的快樂和興奮,往往不顧别人的心情,大肆兜售、宣揚、暴露他人的隐私或傷痛,給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他卻在那裡幸災樂禍,這是極不道德的。我們應該從敬一丹拒絕“淚點”的行為中得到啟示:同情弱者,拒絕傷害,追求善良。
責任編輯:餘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