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巴格達的露天音樂會

巴格達的露天音樂會

時間:2024-11-07 03:47:33

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卻能給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13歲時,卡裡姆·瓦斯菲就加入了伊拉克國家交響樂團。時值兩伊戰争,伊拉克從社會穩定轉為動蕩混亂,國民内心充滿恐懼。20歲時,他又考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讀書。

伊拉克戰争爆發後,巴格達這座千年古都,幾乎每個月都要遭受炸彈襲擊,人心惶惶。“我能為這座城市做些什麼?”每當看到自己國家的人民飽受戰争和恐怖的摧殘,在美國的卡裡姆·瓦斯菲一次一次地和朋友說。朋友都勸他不要回伊拉克,因為他隻是一個演奏大提琴的,能為伊拉克做什麼呢?

瓦斯菲沒有聽從勸阻,帶着妻子和兩個女兒回到巴格達,擔任伊拉克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他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在美國的關系,帶樂團前往美國肯尼迪中心演出,那場音樂會由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親自擔任主持。

2009年後,IS在全球範圍内的恐怖活動變本加厲,巴格達更是籠罩着死亡的氣息,每年有上百名市民在恐怖襲擊中喪生。即使音樂演出,也經常面臨很大危險。

一次,巴格達市府大樓遭襲,一枚汽車炸彈炸毀了市府80%的建築。當時,瓦斯菲正帶着樂團在同一條街的禮堂排練,頃刻間,窗戶玻璃被震碎,一堵牆倒塌。他們花了兩天時間重新整理了禮堂,迎接即将到來的音樂會。

為保證安全,每次音樂會開始前兩天,政府軍都要全面搜查場地。演出當晚,觀衆必須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步行而來,然後經過層層安檢才能入席。

令人窒息的恐怖氣氛下,伊拉克國家交響樂團有些成員選擇了放棄,很多市民不敢出門。為了喚起人們對生活的信心,鼓舞人們繼續戰鬥下去,瓦斯菲決定一個人為城市演奏,而且要露天演奏。

2015年4月29日,瓦斯菲的第一次露天獨奏選在巴格達曼蘇爾區的一條街道上——前一晚這裡遭遇了極端組織IS的炸彈襲擊,10人身亡。

瓦斯菲搬來一把木椅,坐定後開始演奏自創的《巴格達的悲傷》。開始,他以為人們會變得膽小,不願出門,事實卻截然相反,來聽交響樂的人反而更多。躲在屋裡的人陸續走到街上,一名殘疾人哭着做起了禱告,警察抹着淚,夫妻親吻着,開車的人也停下聆聽……

這些場景被瓦斯菲的好友阿馬爾拍下并傳至YouTube,一周的點擊量就超過了10萬人次。從此,炸後獨奏成了瓦斯菲的常規演出,他稱之為“和平之樂”。每場露天音樂會幾乎場場爆滿。

此後,隻要是巴格達城内發生了爆炸,幾小時後就能聽到大提琴聲。瓦斯菲獨奏視頻上傳後不久,視頻拍攝者、瓦斯菲的好友阿馬爾就在一次恐怖襲擊中喪生了。一個小時後,瓦斯菲如常出現在事發地,身穿一套白色西裝,頭發一絲不亂,為好友演奏了《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又被稱作“戰争安魂曲”。

“瓦斯菲讓我看到,盡管恐怖分子用爆炸威脅我們,但音樂可以成為我們回擊的武器。”很多參加音樂會的人這樣說。

“當城市一片荒蕪,我們的心靈必須豐富。我希望用自己的音樂讓人們感到心有所依。”瓦斯菲解釋自己為什麼這麼做,“在這樣一個人人自危的時期,需要慰藉和呐喊,哪怕聲音再小,我也要這麼做。”

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面對黑暗和不公,有時候,就是這些微小的個人力量,給世間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責任編輯:餘振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