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人工智能 2.0 與人類命運

人工智能 2.0 與人類命運

時間:2024-11-06 08:16:12

“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産業集群。”

在大洋彼岸,《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于2016年在白宮發布,令人工智能這把火“燒”到了美國國家戰略層面。

從人工智能的崛起和發展到無人駕駛汽車,再到電子競技直播和全面爆發的網絡戰争,這一切正在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應用專家潘雲鶴說,AI當前正處在轉折之際,其技術會升級換代。它将通過跨媒體和各種無人技術更緊密地融入人類生活;通過人機混合增強智能,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通過大數據和群體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組人類的知識,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建議,在越來越多專門領域的博弈、識别、控制和預測中達到甚至超過人類的能力。“因此,我們将這樣的人工智能稱為AI2.0。”

“30年後的AI2.0必将成為巨人,但是它會在哪些方面展示它與衆不同的威力呢?”在潘雲鶴的構想中,到那個時候,大數據智能的研究已經可以為經濟智能化運行提供強大的工具,幫助政府和企業從宏觀、中觀、微觀等角度預測經濟和市場的走向,前瞻性地創造新産品,進行新投資,确定新政策,從而避免如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等全球性風險,以及産能過剩、庫存畸高等問題。市場經濟和政府調控結合的科學基礎,使人類經濟的運行進入更高水平。

對于人類最關心的話題之一——AI2.0對人類健康将産生怎樣的影響?潘雲鶴料想,“AI用于預防醫學,已進入發力階段”。

近年來湧現的各種大型醫療儀器、小型穿戴設備、大量生理傳感器和海量的數字化病曆,源源不斷地生成人體健康的大數據。将這些大數據彙合、分析、學習和提取,就可以預測人體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來,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壓、糖尿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許能得到預防或者阻斷。

另一個關于AI的夢想是:人腦和電腦的聯通。

潘雲鶴說,人腦和電腦如能直接聯合工作,就會形成“腦機混合”增強智能。如果一個學生能輕而易舉地記住《新華字典》、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四書五經、中國通史、英漢詞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們的教育會因此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AI的能力似乎無可估量。可以想象一下人類未來與AI共存的種種圖景:

當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時,系統會産生并處理數據,通過AI程序就能知道你對他/她的印象如何。

在醫院裡,AI分析X光片的水平比人類醫生還要高,這些智能機器還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早期檢測,甚至在你尚不知曉的情況下采取防治措施。

在律師事務所裡,人工智能機器核查證物的本領比人類律師還要強。我們乘坐的飛機、汽車是由人工智能在駕駛。

通過讀取我們的郵件、電話記錄、互聯網浏覽記錄,AI可以知曉我們喜歡的書,甚至遺傳信息。它還能掌握大量的情感資料,科學衡量婚戀中的各項指标。未來,我們不再需要自己挑選配偶,而是可以依托AI,因為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

一場徹頭徹尾的人工智能革命,正真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以色列曆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作出預測:未來,大量的工作崗位将被智能機器取代,數十億人将成為“無用階層”,社會被少數精英階層掌控。

于是一個關于AI的終極恐懼,進入人類的集體思想——AI會控制人類嗎?

有一些人是悲觀的,比如斯蒂芬·霍金。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發明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災難。他警告,如果不加以恰當管理,會思考的機器可能終結人類文明。他說:“它将給我們的經濟造成巨大幹擾,未來人工智能可能開發出它自己的、與我們相違背的意願。”

霍金甚至悲觀地預言:“成功研發人工智能,将成為人類犯的最大錯誤。不幸的是,這也可能是最後一個錯誤。”

有一些人是謹慎的,比如比爾·蓋茨說:“我并不反對人工智能的進步,隻是我認為我們應該特别小心。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發展人工智能,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要輕易進入未知的領域。”

有一些人是樂觀的。潘雲鶴的觀點是,那些被藝術作品和想象力催生出來的畏懼感一定會因工程技術的實現而被撫平。人類已經制造并使用了無數動力機械、汽車輪船、無人飛機,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縮,人類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脅。智能機器也必然如此,人類一定能有效地駕馭它們,駛向一片又一片更自由、更美好的新天地。

一些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也表示,人類的心智具有多種智能——演繹推理的能力、情緒能力、空間感知能力等等。人類還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些都是人工智能不具備的,是人類獨有的财富。

技術終究隻是技術,還是會異化,會失控?争議将一直存在。(大笨鐘摘自《環球》2017年第6期,小黑孩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