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拟現實有多火?今年都已“燒”到高考的考場上,浙江省作文就是寫VR。雖然今年VR(虛拟現實)話題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其實大家每天能在新聞或是網店上見到的VR設備,也無非就是耳熟能詳的那麼幾款。作為一個初入消費者視野的電子産品,大家對于VR設備類型、産品特點以及體驗效果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不少用戶對VR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更無從談起所謂虛拟現實的沉浸感了。
目前的VR産品共分為3類:主機端VR頭顯、手機端VR盒子和“高大上”的VR一體機,PC端的VR設備綜合價格太高,手機端的體驗又怕體驗不到沉浸感,那作為消費者想要體驗虛拟現實,究竟要如何對其做出正确的選擇判斷呢?
我們挑選了一些在市場上已經可以購買的VR頭顯,進行一次全面分析産品的實測對比,因為VR設備的使用場景非常主觀,本次橫評我們将邀請多位編輯分别體驗每款VR設備,從佩戴的舒适度、畫面的觀感、知覺沉浸等多種體驗後的主觀感受,為各位讀者呈現最真實的體驗心得,并對每項環節進行打分。
本次我們将要對比的VR設備分别是:HTCVive、OculusRiftCV1、三星GearVR、LG360VR、大朋E2、暴風魔鏡3以及谷歌cardboard,其中HTC、Oculus和大朋E2是3款PC機VR頭顯,LG360VR是手機VR頭顯,其餘的三星GearVR、暴風魔鏡3和谷歌cardboard是3款手機VR盒子,共計7款3類VR設備。由于VR一體機在本文撰寫期間沒有一款上架發售,所以對VR一體機的機能如何本文先不做讨論。
外觀佩戴「HTCVive消費者版」
大家都知道,Vive在外部條件上的最大優勢就是它可移動的交互方式,這也是它“麻子臉”的由來,每一個凹點都是一個獨立的傳感器,通過激光定位以捕捉佩戴者的動作。雖然HTCVive的外形可能并不像他的性能那麼搶眼,好在使用時你也是看不到他的凹點。
Vive的海綿厚度是本次橫評的幾款産品中用料最為厚實的一款,佩戴後面部的感受也是非常的舒适,這種佩戴的舒适感絕對會讓你忘卻掉他的“麻子臉”。雖然Vive在鼻部的留孔不小,但是在兩側海綿收尾處均流出了很大一塊,很好的阻隔了漏光。并且HTC還非常貼心的在臉頰兩側的海綿上預留了眼鏡鏡腿的通道,讓這款VR設備的泛用性進一步的提高。
與開發者版不同,消費者版Vive上的數據線并不雜亂,在産品發貨前,衆多的數據線就已經規整的插在頭顯中了,并且順着頂部的頭戴捋到了頭後,在安裝和佩戴時都省心了不少。當然,提前安好并不代表不可更換,如果數據線損壞,用戶仍然可以取下頭部的擋闆,自行更換各條數據線。
設備的綁帶共有三處可供調節,臉頰兩側分别有兩處可在佩戴後調節的綁帶,頭部有綁帶是設備的主要支撐點,同時這條綁帶還承載着頭顯數據線的固定,在這條綁帶的前端也可撕開調節,不過因為衆多線纜盤踞其上,所以在戴上頭顯上并不是很好調試,需要提前根據自己頭型大小固定好綁帶。三條綁帶在頭部後方彙聚成一個帶孔的三角形,将設備中心點進一步擴大,很好控制了較重的HTCVive前後的平衡。
即便Vive綁帶的設計很具人體工學,貼合面部的海綿也非常柔軟,但它的重量絕對算得是衆多頭顯中最重的。抛開數據線和綁帶,單是一個頭顯的重量就有500多克,莫不說還要加上特殊處理過的多條數據線。因為HTCVive需要戴上頭顯來回走動,随便踩上幾腳線纜都是家常便飯,所以HTCVive的這捆線纜材質上乘,柔韌性和抗損度極強,好的材質也提高了線纜的重量,單單挂載頭上的這部分線纜就有100克,用戶在佩戴時,頭部還要承擔剩餘線纜垂下來的重量,不過這也變向減少面部頭顯的單側墜頭感。
OculusRiftCV1外觀佩戴篇
OculusRiftCV1與HTCVive最大的不同就是戴上之後明顯輕了許多,實測OculusRiftCV1的重量為500g,與HTCVive相差無幾,原因是在綁帶兩側上的一對高品質耳機增加了整體的重量,就編輯們的體驗來說,這副耳機的音質輸出足以與千元級的耳機相比。
整潔,但是頭顯的四周遍布了紅外點,這些微型的LED紅外光點和HTCVive上的激光傳感器原理相同,當用戶戴上RiftCV1,這些微型的LED便開始發出紅外光線,讓“星座”傳感器接收信号。通過紅外感應器觀察這些紅外光電很像“星象圖”,這也是“星座”傳感器名字的由來。
RiftCV1内部的海綿可能并不如HTCVive那樣厚實綿軟,但在顴骨、眉骨等部位還算貼合,可能是因為歐美人的鼻子都比較挺,所以在鼻梁處的開孔要比Vive大很多,在佩戴時完全可以從下方看到外部的環境,嚴重的漏光情況極大的影響了體驗時的沉浸感,這點設計對于亞洲人是非常不友好的。
作為一款不能調節視距的VR頭顯,RiftCV1仍然無法同時佩戴眼鏡,擺明了一副你不帶隐性眼鏡就别用的态度。要知道隐性眼鏡這種産品,并不是所有近視的人都能容忍的,特别觀看VR場景本身就很費眼,長時間戴着隐形眼鏡觀看必然會引起眼部的酸痛。
三星GearVR外觀佩戴篇
如果把三星GearVR的LOGO擋住,也許你并不會覺得他與其他的手機VR盒子有什麼不同。不過就是這樣一款外形普通的VR設備,目前已經過了三代産品的變革,通過這幾次産品疊代中我們能夠看到,三星清楚的認知移動端VR重要的一環就是便攜,除了VR體驗的沉浸感之外,任何阻擋便攜性的需求都要為其讓路。
前兩代GearVR為了保證用戶佩戴的舒适性,在頂部和後部的綁帶上配有幾塊内置橡膠的塑料闆,内置的膠體可以極大的緩解頭部的壓力,如果從人體頭部工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設計絕對算得上是舒适。但在手機VR上做這樣的設計,一個是不方便整理,放在包裡非常占空間,其次這樣的舒适性也僅限于坐着佩戴,一旦躺着或者頭靠在什麼地方就會擱到後方的頭骨。
對于一款沒有線纜限制的移動端VR産品,用戶的使用場景是極其寬泛的,公共車、地鐵、咖啡廳、甚至是家裡的浴缸,為了保證随心所欲的體驗,産品的重量一定不能過重。第三代的GearVR要比上一代更輕,實測重量為307g,在VR設備中并不算沉,但是當加上一台5寸的S6手機後,産品的總重量就升至了422g,算是僅次于PC機頭顯的重量了。
GearVR的交互方式直接固定在了頭顯上,戴上頭顯後,右手觸摸VR頭顯的右側,就會觸碰到一個觸控闆,可以控制方向和确定,觸控闆上方設有一個單獨的返回鍵,前方是音量鍵的大小。對于沉浸在VR視界中的用戶而言,三星GearVR的盲眼觸摸設計做的很出色,基本每個按鍵不需要摘下盒子觀察,就能通過手指的觸感斷定他的功效。
LG360VR外觀佩戴篇
要問現今誰最是VR設備輕便化的代表,LG360VR一定首當其沖,因為不用放入手機,所以LG360VR是目前VR頭顯中最小巧的一款。如果說其他的移動端VR隻能叫做盒子,那麼LG360VR則可以稱之為一款VR眼鏡。扁平的機身加上纖細的鏡腿,LG360VR的重量僅有100g,僅有一般常規頭顯的1/3。
LG360VR的使用方式與常規的手機VR盒子不同,無需将手機放在設備裡,而是使用一根USBType-C數據線與手機相連,由頭顯内部的自帶的屏幕給出畫面,這種成像方式與PC頭顯的工作原理異曲同工,所有的運算處理和優化都是在頭顯外部完成,隻不過負責處理圖像信息設備從PC變成了手機,并且不借助手機的屏幕。
與三星的GearVR相同,LG360VR也采用了盲眼操控的設計思路,将頭顯上方的返回鍵突出、确定鍵凹陷,并且一大一小完全不會按錯。頭顯底部的音頻接口也有類似的凸起設計,但是與三星GearVR不相同的地方是,LG360VR是可以通過手機屏幕來操控的,可通過在屏幕上滑動來控制方向及返回,輕擊屏幕同樣可作為确定。
雖然LG360VR因為輕便在佩戴的舒适度上面加分不少,但也正式因為過于輕薄的緣故,LG360VR的漏光程度堪稱“360度全透”,因為采用了鏡腿而并非綁帶式的設計,隻要頭部輕輕一動,頭顯就會因為本身的重量而慢慢從鼻梁滑落。更别說在玩耍大型的VR遊戲時,LG360VR可是有很大風險被佩戴者直接甩出。
大朋E2外觀佩戴篇
今年3月,大朋發布了旗下的VR一體機M2,并且同時在淘寶上發起了衆籌和預訂,成為了全球首個量産一體機的VR産品,但是因為産能問題,我們在橫評時并未能購買到這款産品,所以我們隻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大朋的PC頭顯。
大朋E2頭盔采用了這塊抛光塑料材質,在剛拿到産品的時候還是美觀的,但是比較容易堆積指紋和油脂,需要經常擦拭清潔頭盔。
大朋E2的數據線用尼龍包裹,堅韌度和安全性自然非常高,但重量也相對較沉,線纜加上主機一共為540g,在PC頭顯中算是中規中矩。線纜與頭盔的銜接處是在頭盔的左側而并不是正中,特别是筆者工位的機箱還是放在右側的,在佩戴的過程中還是能感覺到左側會比右側稍微沉了那麼一點。
頭盔上方有四個通氣孔,并且配有金屬網,在給頭顯降溫透氣的同時,還避免讓頭顯内部積灰。但在佩戴體驗過程中,這些通氣孔的漏光非常嚴重,隻要角度合适,外部的光線會直接照直眼部,非常影響體驗。
大朋E2的海綿經過特殊處理,與臉部貼合的海綿可防汗,但這一圈海綿的觸感也相對較硬。大朋E2的頭梁處也設計由類似HTCVive的走線設計,不過因為大朋E2的數據線在頭盔左側,所以即便将數據線從頭梁延伸至身後,仍然會感到左右不是很協調。頭梁和尾部的幫帶配有皮質的襯帶,這樣設計是為了将主要的受力點固定在這兩個區域,實際的佩戴體驗也是如此,頭部的這兩個區域在長時間佩戴後,會有明顯的壓迫感。
外觀佩戴「暴風魔鏡3」
暴風的第三代手機VR盒子産品——暴風魔鏡3,相比前兩代的外觀設計,魔鏡3的機身更加圓潤,邊緣弧度的設計手感不錯,盒子前面闆遍布了大面積的散熱孔,可以幫助手機散射,在演示VR内容時手機的發熱量是非常嚴重的。
盒子底部配有瞳距調節,視距調節則在上方正中。手機位置調節在面闆内部,可實現上下、左右居中調節,盒子前端的半透明塑料保護罩雖然具有很強的科技美感,但是因為暴風魔鏡需要匹配很多不同的手機型号,所以一定要在體驗前調試好手機擺放的位置,否則透明的保護罩會常有漏光的現象。
暴風魔鏡3在海綿的材質上與大朋E2非常近似,都是在與面部接觸的表面加了一層經過防汗設計的絨布,所以表面的這層并不是很軟,好在内部的海綿軟度相對适中,緩解了表面層與臉部接觸的不适。盒子内部的空間始終,雖然不算很大,但是可以允許用戶佩戴眼鏡,隻要不是佩戴全視線型的厚框眼鏡,都可正常佩戴魔鏡3。
暴風魔鏡3的綁帶設計與前兩代的三星GearVR近似,頭梁前端一塊凸起的海綿,但是頭梁處的設計似乎并沒有對設備起到多少的支撐,反而是頭尾骨處的一條海綿帶,承載了設備大部分重心的固定,從而在佩戴時頭尾骨處會有較強的壓迫感。
谷歌Cardboard外觀佩戴篇
谷歌Cardboard,又稱“紙盒子”,是目前價格最低廉的VR入門級産品,産品主要是由一組硬紙闆、幾篇魔力膠、一對凸透鏡和一根橡皮筋兒組裝而成,在不佩戴眼鏡時重量僅有60g,不僅用起來十分輕便,并且設備的組裝也是非常的簡單。
谷歌Cardboard在盒子的左側設有一處磁鐵,但隻對谷歌官方的App有效,國行版手機尚無用途,除此之外并無交互按鍵。
因為沒有頭戴的設計,所以在用戶必須用手來将設備固定在眼前,在體驗時還要加上手機的重量,長時間的使用下來,即便雙手不同更換仍然會非常酸痛。
谷歌紙盒在與面部的貼合處并沒有任何特殊的處理,所以在不舒适的同時,設備的透光顯現也是十分明顯了,可以說是毫無沉浸感可言,隻能是作為輕度的VR體驗設備。
并且因為谷歌Cardboard固定手機的方式非常簡易,隻是通過前後的紙闆夾住手機,所以并不建議用戶在這款設備上體驗需要大幅移動的内容,避免因為幅度過大将手機甩出。
外觀佩戴丨對比小結評分
在總結了每款産品的外觀及佩戴體驗後,我們總結了每款産品的兩項分數,将每款産品的分數進行比對,因為頭顯的外觀并不能說明設備的性能,VR設備是否好用還是體驗驅動,雖然我們将工業設計作為它的一個對比向,但外觀評分不進入最終的評定總分中。
在設備外觀的評分對比中LG360VR的得分最高,LG360VR的外形不但最為小巧輕便,相比其他VR頭顯佩戴後的“蠢笨”,類似傳統眼鏡式的設計,反而讓體驗者佩戴後有種科技的時尚感。
在佩戴環節得分最高的是三星GearVR,雖然HTCVive與OculusRift有着優秀的人體工學設計,但相比PC端的VR頭顯,手機盒子的負重感要輕便很多,在長時間的佩戴測試過後,衆多體驗編輯們紛紛感到PC端頭顯對頭部有着明顯的壓迫感。
之所以重量最輕的LG360VR佩戴評分反而很低,是因為它的漏光程度實在太高,并且一直需要有一隻手托在眼鏡下面保持頭顯的位置,故佩戴體驗并不理想。三星GearVR在去掉了前兩代産品的塑料幫帶後,不但份量減輕,并且相比同為手機VR盒子的暴風魔鏡3,三星GearVR的佩戴感更為舒适。
輸入設備|提升互動性和沉浸感
VR輸入設備對比VR輸入設備是體現沉浸感非常重要的參與工具,也許這樣說大家多少還是感覺會有些生澀。其實,就是一種能把真實世界的環境數據映射到虛拟世界的設備。說的再直白一些,就是輸入人體動作的指令到VR系統的設備,與大家平時熟悉的鍵盤、鼠标還有手柄等外設産品有相似的地方。
但不一樣的是,VR輸入的設備更加強調沉浸感,通過感知用戶輸入的各種傳感器、位置等信息,與虛拟世界進行交互。大都以使用者動作定位數據為基礎,種類涉及範圍更為廣泛,例如動作捕捉、手勢識别、聲音感知等體感類設備、音響等體感類設備。因此随着VR頭顯的發展,VR輸入設備種類也迎來井噴,很多産品外觀看上去很有“黑科技”範兒。
VR輸入設備分為兩種就當前VR的輸入設備看,籠統分類有2種。
1:動作代入設備,即動作捕捉類裝置,采集肢體動作進行交互動作代入設備強調身體的沉浸感,主要靠采集肢體動作來進行虛拟現實交互,類似動作捕捉裝置。代表性的産品有Leapmotion、Nimblesense、Priovr、ControlVR、Kinect、Omni,以及國内的諾亦騰和DEXMO。
2:動作控制設備,即傳統的鍵盤、方向盤、操縱杆類設備動作控制設備比較簡單,類似傳統遊戲機用的鍵盤、方向盤、操縱杆類設備,更注重功能性,主要靠動作跟蹤和按鍵控制來進行交互。代表性的産品有HTCVive、Stem、Hydra、Wii、方向盤、體感等。
而本次橫評的7款VR頭顯中,能夠充分考慮到增加的輸入設備廠商并不多,當然這也與産品本身定位和周邊産業成熟度有關。其中HTCVive消費者版為用戶提供的是定制手柄和一對定位基站,而Oculus提供了微軟Xbox手柄和簡易遙控器,暴風魔鏡3則提供是藍牙無線手柄。LG360僅僅在手機上完成簡單操控,而三星GearVR、Cardboard等其他手機盒子産品并沒有可輸入的設備選擇。
HTCVive雙手控制器
HTCVive幾乎涵蓋了如今VR頭顯所有的交互需求,所以他也是配件最多的一款VR設備,除了頭顯本身之外,必備的配件裡還包含兩個手柄、兩個定位用的基站、一個頭顯與PC連接用的數據線轉換器。
手柄的頂部也像頭顯一樣有着很多的凹點,這裡依然遍布着傳感器,讓沉浸在虛拟世界中的你可以感應到自己的雙手,并且在自由的空間内互動。
暴風魔鏡3:
暴風魔鏡3随機附送的藍牙遙控器造型比較可愛,一隻手可以完全掌控,手柄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手持舒适,搖杆與按鍵的操作方便,隻是用戶還需要自行購買電池,不随機贈送。
輸出設備種類不同,外觀差異都比較大,因此我們無法給出數據量化的結果進行對比。從産品的做工、手感、充電方式、空間定位準确性、綜合沉浸感方面給出了相應評分,其中定位和互動沉浸感為主要考量的判定。
測試總結,綜合使用來看HTCVive原裝VR虛拟手柄綜合表現在7款産品中最為出色,不但擁有良好的手感,同時各種操控方式可以給遊戲開發者帶來更多交互設計方式。其次是傳統的手柄設計的,類似OculusRift配置微軟Xbox手柄,以及沒有體驗過OculusTouch。相比之下,暴風魔鏡雖然也配備了輸入設備,但交互體驗差距比較大,而且也無法實現移動定位。而且握持的手感也與PC級VR有較大差别,不過從價格和普及程度來說,還是略有優勢。
在未列出的3款設備中,大朋E2的交互工具為PC上的鼠标與鍵盤,并沒有為VR單獨設計輸入設備,且鍵盤在盲眼操作時的體驗效果不佳,評分指數為1。而三星和谷歌的這兩款手機盒子産品沒有配置外設,評分為0。
硬件參數|對比評分
與PC和手機産品不同,VR産品開啟了全新的硬件平台,最為強調的就是沉浸感。因此硬件配置和硬件參數并不是VR的重要衡量标準,目前VR頭盔的價格差距很大,從隻要十幾元谷歌Cardboard,到近7000元的HTCVive消費者版本,盡管VR原理基本相同,但是主要部件屏幕、陀螺儀、光學鏡片、塑料部件以及不同手機的性能也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這些最基礎的硬件,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關乎到用戶觀感體驗。
光學鏡片區别
VR頭盔的兩個鏡片可以看成兩個完全相同的放大鏡,雖原理相同但是實際鏡片的材質和特性上也是有區别的。光學性能包括鏡片質量,眼鏡片大小,焦距和瞳距調節能力。而本次橫評的七款産品中僅有Oculus和HTC兩個VR品牌使用菲涅爾透鏡,其他品牌均使用普通透鏡,主要因為光學設計能力不足和成本考慮,這也使得目前Oculus和HTCVR的體驗明顯優于其他品牌。
菲涅爾透鏡((Fresnellens)鏡片表面布滿了密集的同心圓螺紋,這是菲涅爾透鏡的典型特征。菲涅爾透鏡的光學原理是通過将普通透鏡的有效光學折射面(一般為弧面)等效地壓縮到平面上,形成密集螺紋狀的薄片鏡片。
菲涅爾透鏡的核心優點:
①大幅減輕高倍率、廣角透鏡的圖像“黑邊、暗角”問題
②在保持與普通透鏡同樣的光學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鏡片的重量和厚度;菲涅爾透鏡的缺點是設計困難、生産工藝較複雜。
分辨率及刷新率
關于分辨率的話題,自從有了第一台顯示設備起就是亘古不變的參數指标,在相同尺寸的顯示空間内,更高分辨率會帶來更細膩的畫質。雖然VR頭顯内的屏幕以及手機屏幕的尺寸都不是很大,但是經過了光學透鏡放大後的畫面,會進一步增大屏幕的像素點,如果沒有4K左右的分辨率,很難保證視覺的沉浸感。
7款按照分辨率參數排序:三星GearVR(S7手機的屏幕)的分辨率為2K;HTCVive與OculusRiftCV1達到了單眼1080P(雙眼2K);大朋E2是雙眼1080P;暴風魔鏡3和谷歌Cardboard要根據手機參數而定,常規手機約為720P、常規旗艦1080、少量高端旗艦為2K;LG360VR的分辨率隻有可憐的960*720。
常規顯示設備的刷新率大概在60Hz左右,但同樣是因為畫面被光學透鏡放大,并且屏幕距離人眼的距離非常近,60Hz的刷新率在長時間觀看後,眼睛會有明顯的疲勞感。所以VR設備的刷新率也是一項重要的參數,它直接決定了用戶佩戴VR設備的時間。HTCVive與OculusRiftCV1的90Hz刷新率戴起來較為舒适,大朋E2的75Hz略低,其他常規的60Hz屏幕經過15分鐘佩戴便會産生暈眩感。
視場角FOV(Fieldofview)
FOV就代表着人眼所看到的全景角度,視場角越大,視野就越大,沉浸感也越強。但是對于VR手機盒子卻并不是FOV越大越好,沉浸感也與手機屏幕大小有關系,如果過大也會影響到的體驗效果。
另外,根據人眼的特點,橫向掃描活動比較多而且也比較輕松,我們大部分浏覽行為,都是橫向掃描,常人的雙眼橫向總視野角要接近200°-220°,但其中雙眼可成像的清晰視角約為120°,即在正常狀态下,人眼最輕松的成像橫向視野角為120°,VR設備所呈現的畫面要更符合人體構造和行為習慣才能保證沉浸感的實現,因此過低的FOV根本無法帶給我們沉浸感。
本次測試VR産品中,PC平台的三款産品FOV『視場角』均超過110°,而三星GearVR為96°,而一些國産VR手機盒子産品也基本在90°-100°左右。FOV這項參數并沒有太大意義,不像PC上内存和硬盤用量化數值來體現優劣,FOV沒有一個可以明确測量的方法,廠商是否會虛标用戶無法确定。
平台内容丨對比總結評分
VR内容的數量以及是否優質,是用戶對頭顯設備的第一感知,本次對比環節我們将對比每款設備平台本身的操作簡易度,影視資源和遊戲資源的數量及精良度3個方面進行對比。
因為VR的體驗比較封閉,非佩戴者從無法第三方畫面中感知佩戴者的實際感受,所以我們也隻能從衆位體驗編輯的最終評分中,為衆位讀者簡單分析每款産品的内容資源。
平台對比解析:在平台的易用度上,HTCVive因為使用了Steam平台,讓國内用戶們可以輕松的在Steam平台上下載和購買内容,下載好的内容還可直接用SteamVR打開體驗,方便快捷。
而Oculus、三星、LG和谷歌就因為它們的平台在國内使用不暢,最終導緻了評分的降低。大朋和暴風的平台設計簡單且實用性不高,從試玩不同内容的過程中需要反複的摘下和佩戴頭顯,繁瑣的操作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内容數量及質量解析:在内容資源的數量上,HTC與Oculus占據着絕對的優勢,原本Steam上就有衆多精良的第三方遊戲開發商,而且Steam又同時支持這兩款設備,所以在内容的數量上遠遠超越同類産品。
而在内容的精良度方面,這裡隻能憑借編輯們的感受來叙述了:HTCVive與OculusRift的内容體驗十分沉浸,不但畫面和聲效的質量非常真實,并且很多内容都有着和PC單機遊戲一樣的故事背景線,增加體驗的沉浸感。
三星GearVR的内容也很精良,并且沿用了很多OculusHome中的内容,但受限于3軸感應器以及手機GPU的顯示性能,故内容體驗感略低于OculusRift。LG360VR的内容多為視頻,或是LG360Cam拍攝的作品,體驗略顯單調。大朋E2的遊戲多延自Oculus開發時期的DEMO,并無完善的遊戲。暴風魔鏡的影視資源模糊,遊戲内容也是非常的粗糙,毫無沉浸感可言。谷歌Cardboard雖然開放,但内容也多是以DEMO為主。
橫向評分總結
到了橫評的最後,我們再次前幾章VR設備的橫向對比評分逐項列出,并相加得出了每款産品的最終得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本次橫評的這7款VR設備之間,究竟有着多少的差距?
在看過所有設備的橫向評分後,會發現PC類VR頭顯的總體評分高于手機類VR盒子,雖然手機VR盒子給消費者帶來了輕便、舒适、使用場景寬泛、無線舒服等等優勢,但因為手機本身的畫面渲染效果差,屏幕的分辨率、刷新率也相對偏低,最後再加上制作不甚精良的内容,導緻了手機VR盒子的沉浸感微乎其微。如果你抱着一個對于VR領域一探究竟的态度來體驗手機VR盒子,相信你最後一定會大失所望,并對這項新興的科技品類喪失信心。
雖然PC類的VR頭顯品類體驗良好,但是這類産品的價格也同樣感人,在上文中提到本次我們橫向對比的這7款産品都已上架開售,最後我們将每款産品的價格也分别列出,作為本次橫評對比的收尾。
從目前VR設備的價格來看,基本也能體現出每款設備所能帶給用戶的實際體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放在如今的VR領域實不為過,HTCVive和OculusRift的體驗感最好,性能強大、内容制作也非常優質。
手機端體驗最好的是三星GearVR,但你一旦體驗過HTC與Oculus後,GearVR的暈眩感就會如暴風驟雨般的向你襲來,基于Oculus的基因,很多對GPU需求不高的OculusRift遊戲,都能在GearVR上購買到,但最大的缺陷是隻能匹配三星自家的旗艦手機,并且無法在國内“正常”使用。
即便你沒有大把的預算購置VR裝備,那麼我們也不建議你去花少量的錢去購買一些所謂的入門級VR産品,在編輯們幾周體驗後所得出的結論,HTCVive和OculusRiftCV1就是今年最入門的VR體驗設備,而這些所謂的國産性價比産品,完全就是在挂着VR僞高端的外表,來騙取對新興科技品感冒的國内消費者。
HTCVive
HTCVive開發者版與消費者版兩款設備的對比
左:Vive單頭顯重量509g,中:頭顯數據線重量375g,右:頭梁上方數據線重量100g
HTCVive外觀評分
HTCVive佩戴評分
HTCVive消費者版“全家福”
佩戴體驗OculusRiftCV1
OculusRiftCV1不加數據線淨重481g
OculusRiftCV1外觀評分
OculusRiftCV1佩戴評分
OculusRiftCV1傳感器分布結構
三星GearVR産品細節
三星GearVR魔術貼調整佩戴松緊
三星GearVR外觀評分
三星GearVR佩戴評分
LG360VR外觀輕盈
LG360VR隻能與最新LGG5手機配對試用
LG360VR外觀評分
LG360VR佩戴評分
大朋E2頭盔采用了抛光塑料,比較容易堆積指紋和油脂
大朋E2頭顯細節
大朋E2外觀評分
大朋E2佩戴評分
暴風魔鏡3産品細節
暴風魔鏡3産品細節
暴風魔鏡3外觀評分
暴風魔鏡3佩戴評分
谷歌Cardboard牛皮紙材質
谷歌Cardboard簡單的扣合方式
谷歌Cardboard外觀評分
谷歌Cardboard佩戴評分
OmniVR輸入設備不再單一設計思路也很特别
HTCVive雙手控制器細節
Leapmotion動作捕捉裝置
暴風魔鏡3藍牙控制器
菲涅爾透鏡成本較高
VR内部也集成了很多元器件以及計算和圖像處理SOC
人眼最輕松的成像橫向視野角為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