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1951年梅蘭芳搬進的這座小院并不是他在北京的唯一住所,在李鐵拐斜街、無量大人胡同(也就是後來的紅星胡同),都能找到他昔日的足迹。這座不大的院落曾經是東邊慶王府的一部分,據說是個馬廄。慶親王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在那風雨飄搖的清朝末年,奕劻因受慈禧賞識而被封為慶親王,又因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而記入史冊。後攜其子最後一代慶親王載振遷居天津。這座小院見證了清王朝的興衰,幾經輾轉成為了如今的梅蘭芳故居。
步入大門,迎面是一尊梅蘭芳的漢白玉像,左手邊的第一展室陳列的圖片和資料講述了這位戲曲藝術大師的一生。談及梅蘭芳,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梨園界是響當當的人物。他8歲開始學戲,11歲首次登台。在多年的舞台藝術實踐中,繼承傳統,又不斷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京劇旦行表演藝術流派——“梅派”。展室裡播放着珍貴的梅蘭芳的表演視頻,抑揚頓挫的唱腔,流暢柔美的身段,展現着京劇獨有的藝術魅力。認認真真演戲、清清白白做人,這句話在梅蘭芳身上可是體現得淋漓盡緻。梅蘭芳不僅在藝術上有頗高的造詣,更令人欽佩的是他高尚的民族氣節。“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懷着無比憤怒的心情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均是以反抗侵略、鼓舞人心為主題的。展室中有這樣一張照片,上面的梅先生不是平常的模樣,而是蓄起了胡須,這背後還有一段“蓄須明志”的故事。抗日戰争時期,為不給日本人表演,梅蘭芳蓄起了胡須,他曾說:“别小瞧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來,可能會有用處。日本人假定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末(麼),坐牢、殺頭,也隻好由他。如果他們還懂一點禮貌,這塊擋箭牌,就多少能起點作用。”如此大義凜然的愛國情懷,展現出一代大家梅蘭芳的風骨,宛若紅梅,不畏嚴寒,冬日盛開。
繞過影壁,來到正院,靜谧安逸,金色的陽光散落其間,斑駁的樹葉投射地面。院中種着兩棵柿子樹、一棵蘋果樹和一棵海棠樹,有“事事平安”之意。北面房間内的陳設基本保留了當年的原貌,會客廳内擺放着梅先生使用過的硬木家具、練功用的穿衣鏡等,樸實中透着清新,文藝中保有自然。通過這些可以想象梅蘭芳在這裡生活工作的場景,也許是伏案創作,也許是踱步練習,不自覺走近舞台下褪去臉上厚重油彩的真實的梅蘭芳。
西面的第二展室裡展出了梅蘭芳表演時穿的戲裝,并用文字介紹了其表演身段與指法。戲裝精美華麗,身段規範美觀,将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地發揮出來。《貴妃醉酒》的行龍女蟒、宮衣、鳳冠,華美豔麗,描繪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梅蘭芳對這出戲進行了創新,突出身處深宮抑郁苦悶的主題,每一句曲詞與身段、眼神融為一體,使楊貴妃的形象端莊美豔、儀态萬千,同時又有悲涼的情感。《霸王别姬》的魚鱗甲、女風鬥篷、如意冠,精緻鮮豔,勾勒出“芳魂零亂任風飄”的虞姬。在這出戲裡,梅蘭芳在唱腔、舞蹈、服裝和舞台燈光設計等方面都傾注了大量心血,是一出成功地将古代曆史用戲曲形式反映在舞台上的“梅派”經典劇目。看着這些服飾,腦海中浮現出梅蘭芳演繹的或柔美或凄婉的紅顔,一颦一笑都牽動着看客,心也随着故事的發展而跌宕起伏。
梅蘭芳平日喜歡作畫,尤為喜畫飛鳥、草蟲等物,在拒絕登台演出而生活困苦的時候,也曾以賣畫為生,人們争相購買。在另一個展室裡,有幸看到梅先生的畫作。這些作品宛若明鏡,映射出梅蘭芳的審美意識,格調高雅,散發着淡淡梅香。正如梅蘭芳所說:“我曾經在新排的劇目當中,創造了京劇舞台上從來沒有過的服裝和化妝,這種嘗試和我平時學習繪畫有密切的關系。”對戲曲人物雍容華貴、英氣逼人、溫柔似水的塑造,都與頗深的美術造詣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今,雖故人已去,但梅蘭芳留下的“梅派”經典劇目卻經久不衰,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在梅蘭芳紀念館,聆聽一代京劇藝術家的一生。
TIPS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大街9号。時間:09:00-16:00(周一閉館)。門票:10元。交通:55路劉海胡同下,向南100米;3路、13路、42路、107路、111路、118路、612路、701路廠橋路口東下,過馬路向北300米;地鐵6号線北海北站A口出,向西步行400米,再向北步行250米。
3
4
5
61梅蘭芳紀念館。
2戲服。
3長廊。
4第一展室。
5基本保留當年原貌的房間。
6陽光照射小院,留下一地斑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