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楊乃運
4
1
2
3看縣太爺審案
聽到咚咚咚的堂鼓響我便迫不及待地朝大堂趕過去。我已掌握了信息,内鄉縣衙博物館每天在大堂有四場演出,上午9點、11點各一場,下午1點、3點各一場,演的是知縣審案。我看了三場,發現表演形式相同,内容卻并不一樣,三堂審的是三案。
快到演出時,身穿紅色衙役服裝的演員們陸續從典史院裡溜出來,到大堂裡候着。衙役以女孩子為多,大概是本身就是長發,梳滿清時的長辮子比較方便,不用戴發套,戴上肥肥高高的衙役帽不大好分男女,再說女扮男裝地意思意思誰都能夠理解,古裝電視連續劇裡不常有女扮男裝的情節和畫面嗎,都看得習以為常了。可身穿清代衙役服的衙役出現在現今的古衙大堂卻并不尋常,有種被清代人穿越回來的感覺,看着新鮮的遊客就都聚攏過來,把大堂圍住,圍的人多了衙役們還得進行疏導,把大堂暖閣前的空間預留出來。時辰到,一衙役擂堂鼓,衆衙役在法案前分列兩班,縣太爺從暖閣東側入,在法案後落座,驚堂木拍下,原告被告被叫上堂。原告被告都是從大堂外進入,得擠過觀衆群。觀衆已和列班的衙役混為一體,顯出大堂空間的逼仄來。這是在演戲,但不是戲曲,沒有唱腔唱段,隻有對白。主角并不是縣太爺,從頭到尾他也就幾句台詞,問詢喝斥之類,穿好官服擺足派頭也就可以了。原告被告的話多,一口河南腔,演戲就不像演戲了,實景實況的審案現場。原告很快變為被告,縣太爺明察秋毫,很快聽出破綻,順藤摸瓜,理出頭緒,傳喚證人,理清案情,誣告的被當堂打闆子,若衙役下手重,真舉闆狠狠打,打得案犯吱哇亂叫,審案的真實性就坐實了。可衙役的闆子都是虛招,原被告堂辯語中還時不時來上兩句流行的網絡語,河南腔網絡語,戲的成分立即提升,觀審案的觀衆忍俊不禁,娛樂感立即把穿越感扼殺。
小品性實景仿真演出,每場隻15分鐘左右吧,但已足夠吊起遊客對縣太爺審案真實情況探索的興趣,對“衙門奇案展”上介紹的精典案例便格外有了閱讀興趣。泥塑加圖畫加文字,生動形象。《焚豬破案》《智斷奸殺案》《智斷牛舌案》《慧眼識假契》《三字判改嫁》《審羊皮》《巧斷銅錢案》《殺雞斷案》《智斷争絹案》《灰圈斷案》等等,來自真實的史料,啟迪智慧,助推思辯能力,開闊視野,也由此知道,即便在封建時代,也有勤政為民的好官。《清代知縣職權展》則告訴了我們清代的縣太爺是怎麼回事兒,他的日常工作是什麼,職權範圍有多大,為什麼古典小說、戲曲、電視劇、電影裡的地方官員們總是在忙着查案、審案、斷案,公安局長兼法院法官似的。
封建政體是司法合一的,縣官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也是司法長官,他有六大職能:征稅納糧、勸民農桑、災荒赈濟、聽訟斷獄、教化百姓、興學與科舉。衙門的知識也能從展覽中獲知,像知縣是如何選拔的、知縣的分配和任期、知縣的品級和俸祿、知縣的服飾和儀仗、知縣的考核和獎懲、知縣的休假丁憂和退休等等。
我是個俗人,挺關心知縣的品級和俸祿。看展覽知道了在九品十八級的官僚體制中,知縣統一定制為正七品,也有特殊情況,有資格的人多,官缺卻有限,五品六品的有品沒位的來當知縣也是常事兒。得到提拔了,當地百姓請願不讓你走,又被獲批了,隻好辛苦你再幹下去,品級和俸綠照提升的來。說起俸祿,知縣歲俸也就是年薪才45兩,夠幹什麼的?不過也沒什麼可争的,一品大員歲俸才180兩。皇上是夠摳的,不過也說明物價低廉穩定,錢摟得住花。再說了,皇上上朝都穿打補丁的龍袍(清嘉慶),您就不能也悠着點,把艱苦樸素貫徹到底?别弄成叫化子形象就成了。雍正皇帝考慮得深遠,顧慮薪少助貪,正俸之外發養廉銀,歲1000兩,是最早的高薪養廉政策吧,但貪慣了,再多的養廉銀也控制不住。
官兒不好管啊!
4
5
61古裝表演知縣審案。
2認罪畫押。
3擊堂鼓。
4原告成被告。
5石磨和小轎。
6知縣職能展裡的雕塑。
楹聯匾額多是正能量
在五星紅旗下長大的人,對舊官府、舊衙門,不管是封建時代的,還是民國時期的,除了建築藝術、裝飾藝術及其他種種由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藝術,不會有什麼好印象,覺得那都是藏污納垢貪髒枉法欺壓百姓的地方,它們是舊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内鄉縣衙當然也在其列。但讀過内鄉縣衙所有的楹聯,由不得就産生一種困惑,楹聯表述出來的意思,大都挺正能量的,今天拿來作為施政者的行為标準都不好說是不适用的。
正能量背後的故事也不含糊。最有名的三堂楹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本是《内鄉縣志》中記載的,原創者為清嘉慶年間的知縣高義永。清光緒年間的知縣江時豐讀後感觸頗深,便将此聯書刻了挂在三堂前,每日讀三遍,以自省自律。這位江時豐江大人有故事。他出身貧寒,自幼失去父母,無依無靠的,隻能和一群小叫化子混在一起要飯為生。到了18歲這一年的夏天,一個女孩落水,他把她救了上來,這一見義勇為的行為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救的不是别人,乃是同村王員外的女兒。他們是否早就認識不得而知,是出于不能見死不救,還是别有用心,也不好說,即便就是從陰謀論的心理視角揣測,他舍身救财主之女也不過是想拿命混上幾頓飽飯而已,卻未曾想傻小子摔跤撿了個大金元寶,竟被王員外招了上門女婿。隻能從這些方面去想:小夥子雖窮,他相貌還不錯,又因水裡救女客觀上有了肌膚之親,封建禮法思想很重的王家女孩便心甘情願地要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王員外又沒兒子,閨女的命又是人家救的,拗不過女兒,也隻能如此了。這個江時豐走了時運,又要求上進,員外就設館請了先生教他讀書認字兒,他學得也刻苦,王員外又動了心思,花錢給他捐了個知縣。他的刻苦求進,很重要的一個心理要素是虛榮心,怕别人瞧不起,當了知縣這虛榮心就更強烈地表現了出來。有這麼一天,他在後花園裡溜達,聽衙役來報,說有一故友求見。他敏感地問什麼故友,怎樣個穿着打扮。衙役說是個頭頂破帽子手拎打狗棍的。他一聽便狠狠瞪了衙役一眼,說老爺我怎會有這樣的故友?不見!又過了一會兒,來了頂官轎,乘轎的人并不下轎,讓下人把手本(名片)投進衙來。江知縣江大人看過手本,吓了一跳,來的是南陽知府大人,自己的頂頭上司,而且是故友,是小叫化子群中和自己一起要過飯的劉明芳,隻不過人家的官是考上的,中的進士,自己的官是捐錢捐來的。緊忙出衙迎接,在後花園的亭子裡設宴款待,請來城内文人雅士作陪。開席之前,他向衆人介紹說,這是咱們的知府大人,是我的昔日同窗好友。小叫化子時的夥伴,怎成同窗好友了?知府微微一笑,也不說破。酒席間,江大人忍不住想賣弄賣弄,表明自己雖是捐來的官,肚裡的文水還是不差的,風雅群中不輸給誰,提議吟詩作對兒。他觸情生情,吟出“紛紛柳絮飛”,知府大人頭也不擡,說“聲聲蓮花落”。陪客們齊聲叫好,江大人心裡卻一咯噔。蓮花落,蓮花對柳絮,落對飛,看似對得極工整,可蓮花落整個就是一個名詞,拆不開的名詞,指的是要飯時打着竹闆唱的那玩意兒!急火攻心,又來一句:“九重殿下,排兩班文武官員。”知府大人還是頭也不擡,立接:“十字街頭,叫一聲衣食父母。”還是說叫化子,而且更直接了當。衆雅客聽得目瞪口呆,知府大人卻微微含笑,問:“江大人,還對下去嗎?”江時豐連連拱手告饒,說甘拜下風!喝酒喝灑!
陪客都走光了,江時豐才不解地問劉明芳,過去咱倆那一段光榮史我避之唯恐不及,大人您為什麼要三番五次地提起?劉知府正色道:逃荒要飯怎麼就不光彩了?朱元璋不也讨過飯嗎?今天我穿了丐裝來找你,你叫你的衙役把我趕走了。為了虛榮,你連自己的窮朋友都不敢認,又怎麼能夠當好百姓的父母官!别忘了你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做個好官,就是讓窮苦的百姓和我們一樣過上好日子。
江時豐羞愧難當,心想人家一個正途出身的知府,尚且敢于承認自己過去的行乞史,我又有什麼好虛榮的!由此,他才發掘出了那副三堂聯,并日日讀之自省。
這段知府妙聯勸知縣的故事不大像正史,但寓意深刻。我确曾見過恥于暴露自己出身貪苦的人,把來看望自己的親爹稱為鄰居大叔。今日父親節,回思往事,對照楹聯,感慨良多。
1
2章炳焘,讓内鄉百年後享譽四方的人
夫子院内廂房裡有清代内鄉知縣章炳焘展覽和金代内鄉縣令元好問展覽。為元好問設專題展,我想,一個重要因素是元好問太有名,他是金元時期的大詩人,文壇巨匠,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那麼章炳焘又是憑借什麼呢?
沒有章炳焘就沒有今天我們所見的内鄉縣衙,遺存到今天的内鄉縣衙是章炳焘主持營建的,由此可以說不給誰設專題展也不能不給他設專題展,有他才有了内鄉縣衙這個著名的人文旅遊景區,才有了内鄉縣衙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老的菊潭才昂首挺胸地走向世界。
在内鄉縣衙能看到也能聽到章炳焘一字值千金的故事。故事都是據說的。據說之前先告訴您注意一下大堂後的屏門内側面北上方懸挂的那方寫着“天理國法人情”的匾額。看到了嗎?看到了開始我們的據說。據說清光緒十八年,章炳焘到任内鄉知縣。新官上任,邀縣内豪紳富賈齊聚一堂,共商治縣大計。不能讓他們白來,盛宴款待以示誠意。開席前新知縣緻辭,說本知縣能來貴縣任職,這是我與内鄉百姓的緣分。初來乍到,人地生疏,還望各位多多指教。言罷舉杯敬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興起,揮筆寫下天理、國法、人情六個大字,并解釋說,做事循天理,斷案憑國法,處事合人情,這就是章某人參悟出的施政綱領,不知大家以為如何?衆一緻說好!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短,又吃的是新任知縣的,這馬屁得拍。有人覺得光說好不夠勁,搶言說這六字一字值千金。章笑答:諸位過獎了,大家請看,這縣衙破舊到如此程度,章某想修,可惜國庫空虛,百姓貧苦,我又囊中羞澀,衆位擡愛,我也不吝惜,就把千金字賣了吧,以籌資修衙。頓時鴉雀無聲。章知縣不急不慌,說些今後如所施政的打算,諸如判案赢捐輸罰,以工代捐之類。有人坐不住了,一老者起身,說:“窮書生,願捐紋銀十兩。”富商大賈們坐不下去了,紛紛傾囊,不會兒,千兩之金已綽綽有餘。如果據說是有根有據的,章炳焘修衙的銀子來得實在有點那個。内鄉縣衙是光緒二十年(1894)開始修複的,用了3年時間才竣工。章炳焘搞的土木工程,并非縣衙一項,相繼還有城池、黉宮、考院、巫馬祠、奎星樓、城隍廟、建佛寺、奉仙觀等等。
在章炳焘赴任前的30年間,撚軍攻破過内鄉縣城,燒毀了縣衙,時局動蕩,災荒連年,頻繁更換了二十多個知縣,沒有一個能站穩腳跟,地方從未得到過有效治理,老百姓苦不堪言。章炳焘在這裡一幹就是9年,開了内鄉知縣任職時間最長之先河,沒有些手段和能力,還真是不行。《内鄉縣志》對章的評價是積極的,認為他是個好官,隻是惟刑罪過嚴,堂訊時往往一笞數千,甚而有立斃杖下者。章的專題展除前言結語,分了八個部分,有心者可一一細讀。不過讀得再細不如他那個審羊皮案的故事來得印象深刻。此故事是說,一次外出,見一販鹽的和砍柴的在争一塊羊皮,都說是自己的。他就地辦案,不審人審羊皮,聚來圍觀的百姓看着樂,覺得這五品知縣就是個大傻子。羊皮怎麼問都不答,他就讓衙役打羊皮闆子,圍衆笑翻了。當章讓衙役把羊皮拎起來抖摟,羊皮上掉下鹽粒時無人再笑了,砍柴人立馬跪下求饒……
一件暗殺縣太爺的冤假錯案
在縣丞衙院内,一個老漢看着我各路,我看着他也各路。我那時正從東賬房走出來,抄寫縣丞衙廊庑内牆上的趣味性文字。東賬房又稱東庫房、銀局,本是管理縣署的收入和支出的地方,現辟為内鄉明清民俗實物展覽館,展品達千餘件,大到院裡的石碾石磨,小到煙嘴紐扣。類分得很細,農具、家具、廚具、瓷器、鐵器、燈具等等,拔步床、窗棂上的木雕、舊油燈舊瓷碗都讓我感興趣。我和一般的遊客确有不同,豬鼻子插大蔥裝象的那種,胸挎兩台相機,一台大的快門已在艱難地掙紮中使用,快按不動了,一台小的拍出的色彩自已看着都别扭,還拿着個本子假門假式地抄抄寫寫。老漢呢,看眉眼相貌,當地人,穿戴儀表,典型的知識分子、學者型。相互對視,俄頃,開始對話,我才知道他果然不同凡俗,竟是厚厚的《内鄉縣衙與衙門文化》的作者劉鵬九,立即肅然起敬。
内鄉多人才,現任的内鄉縣衙博物館館長王曉傑就是個學者型領導,學術著作廣見報刊,一部長達20多萬字的《古代賦稅與内鄉縣衙》的書也經他主編問世。
見到書的作者我豈能輕易放過!劉鵬九先生告訴我,他是1984年内鄉縣衙博物館開館後的第二年到館裡來的,一直從事業務研究,1999年出的《内鄉縣衙與衙門文化》至今已再版了16次,發行數量超過了10萬冊。之前已有人向我介紹過這本書,稱此書填補了國内衙門文化的空白,是明清縣政曆史研究的補缺之作。書名由史樹青題寫。
劉鵬九在研究過程中,找到了章炳焘的為官檔案,也找到了他的後人。經多方考證,解開了章炳焘曆三年一次性建成縣衙的資金來源之謎。搞土木工程,沒有專項撥款,得地方官自出。章炳焘用募捐方式,得銀三萬多兩。這種手法他屢用不爽,最後被鄉紳告到省府被貶了官。
劉先生在内鄉縣衙曆史研究中做的很得意的一件事是為一起暗殺縣長案平了反。事發在民國,民國時有一個叫别廷芳的用強硬的方式推行了宛西地方自治,所有有關别廷芳的書籍、文章,包括志書和後來的電視劇中有一個重要情節就是别廷芳在1928年暗殺了當時的内鄉縣長袁旭後才獨攬了内鄉軍政财文大權,并把勢力擴大到宛西各縣,進而當上十三縣聯防司令成就了自治偉業的。别廷方暗殺袁縣長已成鐵案,無人懷疑。劉鵬九在研究中卻發現諸多疑點,最主要的疑點是被暗殺了的袁縣長在被暗殺後居然出現在了西安,在楊虎城手下任職。劉鵬九抓住線索苦苦追蹤,雙方後人現身,真相大白。
當過一年多内鄉縣長的袁旭于1955年72歲時病故。追索、平反這段曆史冤案的過程很有傳奇色彩。但你隻有聽劉鵬九先生自己講才能感受到它的傳奇魅力。他已退休了,在三班院門洞設了個售書點,出售自己的和其他學者的内鄉縣衙文化書籍。31廊門之美。
2屋脊之奇。
3廊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