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單純的荒唐的遠去的青春

單純的荒唐的遠去的青春

時間:2024-10-31 01:10:45

行者檔案

Seamouse

自由撰稿人,參與過國内外20多次大大小小的音樂節,依然熱愛pogo蹦跳。

每年“五一”或“十一”,隻要人在北京,我都會在迷笛和草莓這兩個大型戶外搖滾音樂節上穿梭。2014年“五一”的草莓音樂節,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女神”張曼玉登台表演走音。當天,大風裹着漫天沙塵來臨,身着奇裝異服的樂迷們撕扯着自己身上多餘的布料,甩入空中。傍晚,風越來越大,終于,工作人員在大風吹倒舞台前強行中止了演出,将不甘心的女神請下舞台。有個參與過朝陽公園音樂節的朋友,看着人們在風沙中亂撞的視頻,納悶地問:“這都是什麼妖魔鬼怪啊!音樂節不該是三兩好友惬意地坐在草地上,喝着啤酒,跟着樸樹哼唱嗎?”我回複:“你那是小清新的草地音樂節,真正的音樂節就該肆意打鬧翻滾,髒兮兮的!”

在樂迷心目中,和發迹于現代音樂學校操場上的迷笛音樂節相比,作為摩登天空公司商業品牌的草莓音樂節已經算是溫柔的小清新了,帶着對在大雨和泥濘中打滾的青春想象,以及一些拳拳到骨的實戰體驗,迷笛音樂節一向被視為“中國的伍德斯托克”。

我曾是在音樂節上玩得最瘋的一個,被朋友稱為“一隻歡樂的蚱蜢”,朋克節拍一起,就會奮不顧身地撲進人堆裡,與周圍同樣瘋狂的人們pogo(在搖滾演出現場随着音樂節奏原地蹦跳,并撞擊周圍人群),撞啊、沖啊、打啊,看誰的荷爾蒙堅持得夠久。可能記憶總是會美化過去吧,當我即将從熱血青年變成“保溫杯”大叔時,心目中最美的音樂節依然是迷笛,特别是2003年“十一”在北京香山瑞王墳迷笛音樂學校的那個激情時刻。

2003年,我剛參加工作,帶着南方某網站一台價值不菲的索尼PD150數碼攝像機,從廣州一路坐硬座到了北京,直接把自己丢進了“瘋子”堆裡,三天三夜,扛着機器,不眠不休,不僅撐過了Joyside朋克人群中的pogo、戰斧金屬粉絲拉起的死牆[兩排人手拉手、面對面,準備在激烈的架子鼓雙踩和吉他riff(即興演奏重複段落)時死命對撞]、AK47舞台上的跳水(樂迷爬上舞台,背朝觀衆群倒下,或幹脆來個魚躍,随後被人群在空中接力傳遞。偶爾也有倒黴蛋沒人接,直接砸到了地闆上),還拍攝了總長度近600分鐘的10盒磁帶素材。

當年,樂手張地狂耍着刀尖上的把戲;小河和美好藥店低吟着“小的時候可以尿得非常遠”,在塑料布裡表演行為藝術;木推瓜的宋雨喆在《哆嗦哆》中“哇哈哈”地神經質地狂笑;戰斧樂隊在《死城》中一句過分的歌詞,吓跑了我那些來湊熱鬧的女同學;二手玫瑰的前吉他手王钰琪比妖娆主唱梁龍還瘋,撲騰進《火車快開》的人群接龍中……

當年的樂迷是單純而荒唐的,在樹林裡為顯示陽剛之氣大打出手,在唱安靜民謠的女兒紅樂隊台下開口謾罵,更難堪的,是在一支日本樂隊登台後,将碎石和礦泉水瓶密集地砸了上去……那時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但看着日本主唱堅毅的神情和迎着石塊忘我投入的演唱,我開始無比懊悔。像這樣青春期的“腦殘”行為,在音樂節這樣的場合很容易被集中釋放。

2010年之後,迷笛音樂節漸漸離開了北京,轉戰于鎮江、上海、蘇州、深圳等南方城市。2011年,我去了暫時落腳在門頭溝的迷笛音樂節,據說那是有史以來沙塵暴最大的一次音樂節。美國金屬名團Mr.Big來了,飛沙走石間,一列西行的火車,從舞台背後的高架橋上轟轟地駛過并拉響汽笛,男孩女孩們歡暢地尖叫、蹦跳,像賈樟柯電影《站台》裡那些初見火車而激動追逐的小鎮青年。

Tips

迷笛音樂節

中國最富影響力的搖滾音樂節,始于2000年,由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創辦,一般每年5月和(或)10月舉行,屆時有大量全國知名樂隊和少數海外特邀樂隊齊聚北京,共同制造一場青年狂歡。音樂節迄今已舉辦38屆,場地從最初的迷笛音樂學校擴展到北京郊野公園,近年來更南下到無錫、上海、深圳、蘇州等城市。每年的演出陣容及票務情況可查詢官網:www.midifestival。

CNT對話

音樂節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

就是狂歡。雖然我在音樂節上幾乎每天都在咆哮和釋放,精力差不多要耗盡。遺憾的是如今身邊好友都步入中年,幾乎沒人肯再跟我去音樂節胡鬧了,隻好将“魔爪”伸向90後和00後了。

2018年最想去哪個音樂節?

因為今年英國的Glastonbury休耕,最想去荷蘭的PinkPop,它是荷蘭最古老且持續運營的流行音樂節,也是全球最知名的音樂節之一,每年五旬節(也稱聖靈降臨節,是複活節後的第50天)在荷蘭西南部的Landgraaf舉辦,為期3天,2018年是在5月下旬。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